世界奇葩的语言(可能是当下最有毒的词汇)(1)

前言:

“觉得困难的时候,逼自己一把。真正让人受益的,是最朴实的认真和最枯燥的勤勉。”


仔细观察会发现:

各领域的专家型大神,大多主张自己是“无趣”的。

请注意区分:“无趣”与“无聊”天壤之别。

无趣的人少有无聊,因为闲不下来。慎独,一个人的时候自有整个世界,无需外求。

“无趣”呼应的是“先苦后甜、艰苦奋斗、十年寒窗、勤俭节约、韬光养晦”等众多传统美德与智慧。

如果赶时髦,则呼应的是“延迟满足感、一万小时定律、精进”等新概念。

阅读?费时,无趣!

长跑?累人,无趣!

思考?烧脑,无趣!

写作?动笔?无趣!

加班?有病?无趣!

学习?闲的?无趣!

人生苦短,在可以有趣的年华里为什么要去无趣?

可世界是公平的,有笑也有泪。

既选择了有趣,就别害怕竞争。


“有趣”可能是当下最有毒的词汇,没有之一。

因为,生活更多的是平平淡淡、大米白面,而不是风风火火、大鱼大肉。

或者,综合来说:

生活,先有平平淡淡,才有多姿多彩,而且是平平淡淡中的多姿多彩。

先经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做好本职工作、修炼专业技能、站稳行业地位,才有安居乐业、陪伴爱人、带娃尽孝,最后才是一定水平下的精致生活、品质生活。


“趣”字本身就颇有趣,趣在情绪。

有趣的“毒”来自对阀值持续攀升的情绪体验的沉迷。

情绪体验会让人上瘾。

起初,见到早晨升起的太阳,就可以唤起脸上干净的微笑;接着,一个笑话、一个段子、一个故事才能换来哈哈大笑;再接着,得下场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撞个头破血流,方能换得如梦如幻的带泪假笑。

无趣的“乏味”来自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持续成长的追求。

这是一种“直男”思维。

世界如此精彩,居然还在想着如何解决问题?

其实,有趣的人不知道的是:

身为直男代表的程序员的一句代码,也可以写得像诗歌一样美好美妙。

这难道不有趣吗?

那些让我们捧着手机乐开花的一个个精品APP,正是“无趣”程序员的杰作。

也许,我们对“趣”字的定义,已然跑偏却浑然不知。

精神的价值应该大于情绪的价值。

“灵魂”非“精神”,尤其是“有趣的灵魂”。


君子役物而不役于物。

“无趣”助人役物,崇尚“奋斗主义”;

“有趣”叫人役于物,推崇“消费主义”。

奋斗主义VS消费主义,当然是消费主义胜出。

毕竟消费比奋斗轻松,轻松更讨人喜欢。能轻松为什么要去负重?能躺着为什么要站着?能打车为什么要步行?

所以说:

“有趣”是顺人性的,

“无趣”是逆人性的。

然,出乎意料的是:

生活更多时候也许是逆人性的,充满了各种水逆,摸一摸自己的头发就知道了,脱的脱、白的白,还柔顺如丝吗?

生活,就是活着;

活着,就是生活。

各行各业皆如是。

推荐阅读《活着》(余华)。


换个角度,求同存异。

无趣代表理性,有趣代表感性。

理性为主,感性为辅,勿舍本逐末。就像下午茶永远替代不了午餐一样,有趣只是无趣生活的点缀,不能作为全部。

成熟的过程,即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

成熟的成果,才是从理性回归感性的精彩。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冯梦龙

直面艰难痛苦,不逃避进“有趣”的牢笼。


后记:

“无趣”的人多为内向性格群体,沉默寡言,少了许多喧哗的话语权。

无声胜有声。

愿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