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龙虎山道教

酆都六天宫的记载见于多种道经,记述较为详细的有《真诰》、《登真隐诀》、《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道迹仙灵记》、《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太上洞渊北帝天蓬护命消灾神咒妙经》等书。

道教的酆都城属于哪一派(道教的罗酆六天是哪里)(1)

《真诰》第十五卷《阐幽微第一》中说:

“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回三万里。其山下有洞天,在山之周回一万五千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有六宫洞,中有六宫,辄周回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上为外宫洞,中为内宫,制度等耳。

第一宫名为纣绝阴天宫,以次东行,第二宫名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名为明晨耐犯武城天宫,第四宫名为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名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名为敢司连宛屡天宫。

凡六天宫是为鬼神六天之治也。洞中六天宫亦同名相像如一也。世人有知酆都六天宫门名,则百鬼不敢为害。”

这六宫各有主人,依次为:北太帝君炎帝、北斗君周武王、东明公夏启、西明公周文王、南明公邵公、北明公吴季子。

在中国古代的记载中,东岳泰山与罗酆山都与冥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前者有东岳大帝主宰生死统领鬼魂,后者有北阴酆都大帝主管冥司统率鬼神。

相传北方有座死者聚集的罗酆山,山上有外宫的“六宫”,也有洞中内宫的“六宫”。由于外宫与内宫的制度相同,就称“六天”治理“六宫”。因此,东晋时的罗酆“六天”被认为是治理死者世界的酆都山的鬼神。可见罗酆六天的传说早在东晋时期便已经在道教体系内定型。

道教的酆都城属于哪一派(道教的罗酆六天是哪里)(2)

并且,东晋中后期的葛氏道经典也同样有把酆都山作为鬼魔聚集之地的记载:“东山神咒,摄召九天,赤书符命,制会酆山,来魔送鬼,所诛无,悉诣木宫,敢有稽延。”(《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卷上)

小林正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主治中国思想史的重要时期——六朝时代儒、道、佛三家思想之交涉史,卓有建树)以《抱朴子》卷三对俗篇的“势可以总摄罗酆”这句话为据,推测西晋时罗酆山似乎也是一个恐惧的地方(罗酆山就是酆都山,见《真诰》卷十五所引《酆都宫记》),并且与东晋一样,也被称为是鬼神居住的地方。他还说,如果酆都山的“六天”是基于五行思想与由来于北方的数“六”的话,那么,西晋时的酆都山大概也是在北方一带。与东晋一样,不但有“六天”宫,而且存在由“六天”来统辖这样的事实。

只是随着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兴起,使得十殿阎罗等一干冥神的传说超过了其他冥府神灵,从而使得罗酆六天的知名度远远不如那些比祂们低上许多级别的冥神。

道教的酆都城属于哪一派(道教的罗酆六天是哪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