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妈的话:

生育让女人在生理上成为妈妈,但从心理上成为妈妈,需要的不仅仅是激素和本能,那是一个女性打碎自我,又重建自我的过程。

这个过程外人看来悄无声息,但只有妈妈自己才知道,自己曾在惊涛骇浪的大海里,孤独地漂泊了多久,才勉强靠岸。

从心理上成为妈妈的时间,可能比怀孕还要漫长。

今天的妈妈故事看起来很平静,没有太多的冲突,但或许只有妈妈懂得,平静水面下的暗流。

本期讲述者:小渔,三胎妈妈,婚后一直全职在家,居住在一个城郊的小镇上。

再苦再累坚持生二胎女儿被嫌弃(四年拼三胎的小镇妈妈)(1)

回忆起“成为妈妈”的时刻,小渔说的不是怀孕,也不是产房,而是大女儿 6 岁时,从楼梯上摔下来的那一天。

那时,她三十出头,已经生育了三个孩子,除了老大,还有一个 5 岁的女儿和一个 3 岁的儿子。

婆婆无法帮衬,老公要赚钱养家,难以想象她用了多大的毅力,一手带大了三个孩子。

最小的孩子即将去幼儿园,按说,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可是,那段时间,小渔突然陷入抑郁,常常莫名其妙地烦躁,偶尔还会失神发呆。

她是个爱孩子的人, 3 个娃把她闹得心力交瘁,她也没打过孩子,一次也没有。

可那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们亲近她时,她会下意识地抗拒。

再苦再累坚持生二胎女儿被嫌弃(四年拼三胎的小镇妈妈)(2)

女儿出事那天,她又被抑郁的情绪抓住,正在下楼的大女儿像往常一样去牵妈妈的手,小渔却本能地把手抽了出来,“感觉心里很烦,不想牵她……”

不知过了多久,心不在焉的她,被孩子的哭声拉回现实:大女儿从楼梯上滚了下去,手臂骨折。

骨折的治疗过程很疼,看着女儿脸上的恐惧和眼泪,小渔无比自责:我为什么会不想牵她呢?

01

问题的答案,或许还得从 6 年前说起。

那一年,24 岁的小渔刚生完大女儿,出了月子后,抱着孩子在小镇的街上溜达。

镇上都是熟人,见了她,都热心地问怀里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

小渔以为,这只是一句平常得再不能平常的关心。

她很自然地回答:女孩。

可是,听了她的回答,大家没有恭喜,而是马上接了一句:“什么时候生二胎?”

从小在小镇长大,她知道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你得赶紧生个男孩。

身边的女性都是这样过来的,可是,当“生男孩”的期望降落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刻,她才明白,这是多大的压力。

一瞬间,仿佛所有人都有资格对她的肚子指指点点,只因为她结了婚。

再苦再累坚持生二胎女儿被嫌弃(四年拼三胎的小镇妈妈)(3)

二胎是个意外,当时大女儿还不到一岁。

月子里,邻居来家里串门,问婆婆,男孩还是女孩?

婆婆叹了一口气说,女孩。

邻居听了,只说,继续生!

当时,小渔就在隔壁卧室,看着二女儿小小一只,安安静静地在她身旁睡觉。小婴儿什么也没做,单单因为性别,就要额外承受亲人的一声叹气。

生完二女儿后,她真的不想再生了:万一又是女孩呢?

可是,抗拒了两年后,她还是怀上了三胎。

在那样的环境里,她没有太多选择。

每当丈夫被人询问“什么时候生弟弟”时,她都会从头到脚地内疚。

丈夫是个脾气随和的人,待她和孩子都很好,也从不催她生孩子。

可是,他也没有主动对妻子说过“可以不生”。

谢天谢地,三胎是个男孩,她解脱了。

生孩子的过程中,她细心观察过身边的家庭,只有一个已婚的妈妈,生了三个女孩后就不再生了。可那仅仅是因为她三胎都是剖腹产,实在没法儿再生了。

02

生完以后,是更加漫长的养育。

老大和老二差一岁,老二和老三差两岁,生过孩子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婆婆还在工作,老公在镇上有一间杂货店,店需要守,年幼的孩子也需要守——小渔自然是守着孩子的那个人。

整整六年,她的日程表被带娃填满,普通妈妈经历的所有崩溃,喂奶、哄睡、吃饭、分离焦虑、多胎争宠、三个孩子轮番生病……小渔一个也没错过——还重复了三次。

老公还不错,工作结束,会陪孩子们玩,孩子大了,他也愿意陪作业。

可是,在老公看店的 365 天里,她也只能一个人面对三个孩子。

在小渔居住的地方,三胎很常见,当地甚至有一种“特制”的自行车,方便妈妈一个人照看三个孩子。

再苦再累坚持生二胎女儿被嫌弃(四年拼三胎的小镇妈妈)(4)

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小渔也有一辆这样的“三胎”自行车。

她也想过请婆婆帮忙,但婆婆不喜欢她的两个女儿,几乎是明面儿上的事。

妯娌家的两个男孩,总能得到奶奶更多的偏爱,不愿意上幼儿园时,奶奶会抱着他们说:来,奶奶背着你们去,好不好呀?

而自己的两个女儿哭闹时,奶奶却板着脸说:孩子就得打,不打就不听话。

刚生小儿子那会儿,她一个人实在无力带三个孩子,就拜托婆婆照看二女儿。

那时,小女儿才两岁,还没学会自己吃饭。婆婆拿着小勺给女儿喂饭时,孩子有点儿认生,摇着头不肯吃。

婆婆显然没有喂孙女吃饭的耐心,孩子的反抗越来越激烈,两只小手拼命地向前划拉,把奶奶手里的小勺子打掉了。

还没等小渔反应过来,婆婆就一巴掌打在女儿的嘴上,孩子大哭起来。

再苦再累坚持生二胎女儿被嫌弃(四年拼三胎的小镇妈妈)(5)

她从来没有打过孩子,尤其是两个女儿。

在重男轻女的环境里,女孩自生下来就会被亏待,她能做的只有加倍地疼爱她们。

看着大哭的小女儿,她决定,坚决不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旁人带。

03

四年抱仨,一个人生,一个人养,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起初,就连小渔自己也不觉得有问题。

她太累了,在生男孩和养育三个孩子的双重压力下,根本没空思考,这六年自己遭遇了什么,以及成为妈妈意味着什么。

直到小儿子 3 岁,积压了多年的情绪开始慢慢地释放出来。

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入学,她慢慢有了自己的时间。

除掉做饭、做家务,下午 2 点后到孩子放学前的两个小时,她是自由的。

可是,迎来自由以后,最先到来的却不是轻松。

很长一段时间,性情温和的她会莫名其妙地难过,孩子们吵吵嚷嚷地在她身边,她也觉得烦躁。

一向对孩子耐心的她,甚至会抗拒孩子的亲近。

再苦再累坚持生二胎女儿被嫌弃(四年拼三胎的小镇妈妈)(6)

她猜想,会不会是产后抑郁?可是,她生完老三已经 3 年了!

她说不清楚这些看起来毫无来由的感受,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只能一个人消化。

有了孩子后,她看了不少育儿内容,除了跟着学怎么做辅食、怎么读绘本外,也看了不少关于女性成长的文章:什么独立女性啊、全职妈妈啊、自我价值啊……

以前,她没空想这些,看看就过了。

可现在这些词,一个一个地都蹦了出来。

小渔也在多子女家庭里长大,父母忙着讨生活,对孩子们的关注不多。作为家里的女儿,她从小就很懂事,总是为别人着想。

上高中时,她的成绩还行,但看着父母赚钱辛苦,就默默退了学。

父母也觉得女孩子早晚要嫁人,读书没用,就让她去附近的城市打工了。

之后,是结婚、生三胎和带孩子。

她的自我价值是什么呢?

成为妈妈的第 6 年,她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

可是,还没等她想出答案,这些追问,就因为女儿的骨折,戛然而止了。

那时,更让她恐惧的问题是:我为什么会不想牵她呢?

看着受苦的孩子,她不再想什么自我价值:“既然你带他来到这个世上,就要对他负责。”

04

小渔住在城市郊区的一个镇上,和市区只隔了一条河。

但以前交通不便,想去城里,只能走一座老石桥,或者坐船。

最近,河上才修了一座新桥,村民可以开车进城了。

在这个略显闭塞的小镇上,想让孩子们不被环境过多影响,妈妈就要付出更多。

她尽可能地陪伴孩子,给他们买绘本、读睡前故事,让他们体验更多的爱和自由。

再苦再累坚持生二胎女儿被嫌弃(四年拼三胎的小镇妈妈)(7)

她相信,这些来自童年的光亮,会让孩子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而她是孩子们童年最大的光源。

如今,三个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了。

在小镇,很多父母为了出去打工,会让孩子早早住校。

但她的三个孩子们不愿意住校,“那就不住吧”,她继续在家给孩子做饭。

她安慰自己说,到初中就好了。

不是不缺钱,而是作为妈妈,她有更重要的东西要守护。

但,不安依然存在。

婚后一直全职在家,每天围着家务和孩子,她也担心自己会和社会脱节。

为了缓解焦虑,她从不刷短视频,新闻坚持看文字版,电视也只开纪录片频道——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才能让她感到,自己没有被彻底封闭。

她的床头放着一个小书架,那是结婚时买床赠送的。

书架上,孩子们花花绿绿的绘本、作文书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

可是,如果仔细看的话,就是能发现不一样。

在书架的一角,还有巴尔扎克、雨果、林清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过桥去市里给孩子买书时,她会给自己挑上一本。

再苦再累坚持生二胎女儿被嫌弃(四年拼三胎的小镇妈妈)(8)

几乎没有人知道她看这些大部头,小镇上不会有人对雨果感兴趣,也没有人知道巴尔扎克。

但她觉得有意思,“雨果,是法国的作家”,她高中时读过。

这是一个三胎妈妈的隐秘角落。

阅读解决不了什么实际的问题,她还得打扫、做饭、接送孩子,但一些变化是看不见的。

她学会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生活:进城的新桥修好以后,她带着三个孩子在沿河公路散步,远远就能看见,古老的祠堂跟岸边新盖的高层住宅遥遥相望。

去考驾照时,她发现驾校教练只生一个女儿,就决定不生了,而菜市场肉丸店的老板,生了 5 个女孩,还在拼儿子。

新与旧正在这个小镇,奇妙地交织着。

和无知无觉地被习俗推着走相比,这或许也算是一种精神上的独立吧。

(妈妈故事均由年糕妈妈团队采访撰写,是由当事人口述的真实故事,获当事人许可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部分配图来自电视剧《坡道上的家》《母亲》《告白夫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