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学问#

“教师资格证”作为专业技能的证书凭证,又被非师范专业的同学戏称为“爸妈快乐证”,由于教资证书的考试难度相对不高,且对考生的限制较少,因此许多非师范院校的学生,也会热衷于考取该资格证。

家长对教资的喜爱,则来源于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作为最有面子的职业,考上教资在家长眼中意味着“有资格成为教师”,但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证书的考试难度,和其含金量呈现正相关,而教资的难度小,自然也就算不上“万金油”,对真正从事教育工作者而言,不过是最低的那道门槛罢了。

考了小学教资证有什么用(高中教资证书不再是)(1)

高中教资证书不再是“硬流通”,小学都教不了,在岗老师也懵了

不过教资也分种类,我们所熟知的教资有三种:分别是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初中中学教师资格证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书。

分别对应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学,难度也是依次递增的,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多会选择考取小学,初中的教资。

而高中教资难度稍大些,尤其是理科,考试内容包含大学的学科知识,比如数学学科考高等数学,物理学科考大学物理等等。

考了小学教资证有什么用(高中教资证书不再是)(2)

而对于师范生而言,考取高中教资的难度并不算大,大学四年的课程内容已经包含在内的,在教资的反复改革中,有几年时间,师范生甚至可以免考教资,毕业后直接获得对应的证书。

因此按照难度来说,高中教资是这三种证书中最有含金量的,自然也就是基础教育中的“硬通货”,有能力获得高中教资的老师,自然也有能力从事小学、初中的教学工作。

不过这些显然是我们对教师队伍的“刻板印象”,一名小学在职教师休息日刚睡醒,就收到了工作群里,校领导转发的教育局通知:

考了小学教资证有什么用(高中教资证书不再是)(3)

各单位对本单位全体教师资格证(在编人员)进行了解,对其学段资格证不符的人员,鼓励早去参加国考,以获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以免在以后的评优评先或者职称晋升中带来比例影响。

小学教资有望和幼儿教资一样,取消其自上而下的兼容性

校领导特意强调,要求本校拥有初高中教师资格证的老师,尽早参加国考,获得小学教师资格证,否则后续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教师无法承受的。

老师看后只觉得无语凝噎:是觉得在职老师太闲了吗?初高中教资教不了小写?既然如此当初为什么还要给这些老师小学的教学工作。

考了小学教资证有什么用(高中教资证书不再是)(4)

有网友表示:教资的确有一定向下覆盖力,但根据不同年级的教育特点来看,最适合的安排是:高中教资可以教初中生,因为高中的课程内容可以兼容初中。

不过小学应该是单独的,就和幼儿园教资也是独立的一个道理,所以高中教资性价比虽然还是最高的,但却不能做到全覆盖,最多也就只能兼容到初中。

提到独立教资证书,就不得不提幼儿园的教师资格证。按照国家以往的规定,教资的向下兼容性,不包含幼儿园的教师资格证。

考了小学教资证有什么用(高中教资证书不再是)(5)

因为幼儿园教育和其他阶段的教育区别显著,幼儿教师的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则是《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中和高中是在小学的基础上,增加一门《学科能力与教学能力》的考试,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保教知识与能力》,是其他年级的教师考核都不具备的。

写在最后:

因此获得小学,甚至是初高中教资的人,是不能从事正规幼儿教学相关工作的。

考了小学教资证有什么用(高中教资证书不再是)(6)

教育部限制初高中教资的向下兼容性,出发点是在保障不同阶段教学的个体差异性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成果。

但这一政策,针对的群体可以是年轻老师或者刚毕业的师范生,没有必要把已经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包含在内。

在教学工作这件事上,经验是最可贵的,一名只拥有高中教资的老师,就算本来并不适合进行小学的教学工作经过五年、八年的磨炼和积累,也会成为最有经验的小学教师。

考了小学教资证有什么用(高中教资证书不再是)(7)

改革不该一刀切,更不能偷懒,要达到政策的目的,不能只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好处,也要权衡考虑,这种选择是否会对整体带来“损害”,减少本末倒置的麻烦功夫,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王道。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