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原始社会步入奴隶社会之后出现了三个奴隶社会的历史王朝,他们分别是夏朝商朝和后来的周朝。在商朝末年据说商纣王昏庸无道,在极大程度上剥削当时的平民百姓,同时他又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不理朝政,每天只和他的宠妃妲己逍遥自在,并且他又为了剥削平民百姓在商朝国内实行严刑酷法,使百姓门怨声载道。

就在这个时候,西伯侯姬昌开始起义,为武王伐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周朝也就这个时候建立,姬昌被奉作为周文王。武王伐纣之后,周朝正式吞并商朝成为了奴隶社会的第三大历史朝代,并且现代人多称周朝历史,八百年之久。

周武王姬发在做上天子之位之后,在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周朝等级制度实际上就是依靠宗法关系,并不是集权制来确立的。这样就形成了封建制国家的体制。

春秋时期周天子有多奇葩(春秋时代周室衰微)(1)

但实际上,西周真正的统一历史只有三百年,在这三百年之后,西周开始进入分裂阶段。平王东迁之后,西周结束东周开始,但是东周在历史上并不是十分响亮的一个名号,它有更加被人们所熟知的称号,那就是春秋战国,而东周之所以出现很大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它的根源也是来自于上述提到的周武王的分封制度。

我们都知道自春秋战国的局面出现之后先后经历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他们无一不是一个小时代的霸主,也正因为他们的时代的到来,周天子这个称号也就失去了他原本的光辉。

首先建立霸业的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历史上著名的谋臣管仲,进行内政的改革,通过改革齐国的国家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齐桓公又采用管仲的策略,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燕国打败了北戎;联合其它国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扰“存邢救卫”,这与曹操的“挟天子令诸侯”还是有很大区别。

后来楚国晋国兴盛起来,齐国秦国分别作为西周东周的两大诸侯雄据东西,春秋五霸的局面形成。再加上当时在南方的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春秋时期其实也是有七位霸主存在的。可是哪怕这七位霸主挣得头破血流也没有人敢结束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身份。

春秋时期周天子有多奇葩(春秋时代周室衰微)(2)

战国时期也是如此。战国时期也有七位霸主存在,齐楚燕韩赵魏秦四个国家几乎是划分了周朝的国土,可是令人不解的是周天子这个位子依然存在,哪怕是到了战国中期所有的国家都已经“称王”了,周天子这个位子也没有消失,称王的诸侯依旧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一直到秦武王时期周朝才被消灭,据说秦武王围着九鼎观览一番赞叹不已。

九鼎名称各不同,鼎的腹部刻有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即古代九州名)九字相别。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代表王权的九鼎被迁移到秦地咸阳之后周朝至此灭亡,同时也成就了“八百年周”的盛名。那么为什么在春秋时期周天子就已经没有控制国家的权力了,而各方诸侯霸主也已经在实际上掌握了整个中原的诸多权力,那么为什么没有人在春秋的时候就灭亡周朝呢?

在这其中,周朝特有的制度是其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个个诸侯国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在西周初期的时候周武王实行分封制度,分封当时对于武王伐纣有功的功臣以及姬姓家族的贵族们以诸侯的地位,如此诸侯国才能够存在并且兴盛下去。

春秋时期周天子有多奇葩(春秋时代周室衰微)(3)

也就是说,整个中土所有诸侯国的存在都是以西周的存在为基础的。诸侯国虽然拥有极大的自治权利,但是他们也属于周天子的家臣。在春秋时代,礼乐还没有完全崩坏的时间段,人们对于礼法的尊奉还是十分严苛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首先站出来反对天下共主,因为反对天下共主的代价是十分高昂的。

在那个时间段,周天子虽然没有实际的权力了,但是他却还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中原本土最高地位,应该就类似于现代日本的天皇或者英国的女王一样,他们手中虽然没有实际的国家群里,但是他们却是整个国家文明的一种象征,没有任何一股势力,愿意首先去反抗这一种象征。因为这很有可能会落人口实给其他的国家一个攻伐这个国家的理由。要知道,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各个中国之间的争斗非常的激烈,而在那个时候少一个诸侯国,就相当于少了一个分割土地的势力,所以没有一个国家会在那样不确定的历史时间段去反对周天子。

其次是,因为当时周天子的存在并不能影响和把控当时的诸侯争霸。在春秋时期或者战国初期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能力一统中原,所以他们之间的争霸还处在诸侯争霸的历史时间段,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搁置眼前的诸侯而将目标投向周天子,因为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们如果想要一统中原最大的困扰应该是各路诸侯而不是周天子,即是说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将精力耗费在灭亡周朝身上。

春秋时期周天子有多奇葩(春秋时代周室衰微)(4)

但是到了秦国秦武王的时候就不一样了,那是属于一个秦国一家独大的历史时间段,秦国也有着想要一统中原的欲望,而在这个时候周朝的势力也已经衰弱到了极致,灭亡周朝对于秦国来说是十分容易的,而周朝所处的九鼎又象征着王权,秦国想要得到王权就必须消灭周朝。与此同时,因为秦国国家实力的原因,山东六国也不会为了保护周天子而奋起反抗,因此也只有到了有一家诸侯独大起来之后周朝才真正走向了灭亡。

除了制度原因和不影响诸侯之间争霸等原因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周天子的赏赐策略,江河日下的周天子还能维持名义上的天子,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周天子的赏赐,赏赐的原因很多,五花八门的,最重要的是军功赏赐,平叛有功;例如郑厉公、虢公平定王子颓有功,二人受到的周天子土地及礼器的赏赐:

郑伯将王、虢叔,杀王子颓及五大夫。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王与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东。虢公为王宫于玤,王赐之酒泉。郑伯为享王,王以后之鞶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摘自《左传·庄公二十一年》。

春秋时期周天子有多奇葩(春秋时代周室衰微)(5)

又有齐桓公“尊王攘夷”,在周朝危难时刻,齐桓公挺身而出保护周襄王,周襄王继承王位后,赐予齐桓公大量赏赐,包括祭肉、彤弓、矢及车辆,并免了俄齐桓公下拜礼。此外,还有晋文公平定王子带之乱有功,城濮之战有功等等,正是通过周天子的赏赐,维持一个表面上天子尊严。

除了军功之外,周天子赏赐原因非常之多,拉拢诸侯寻求保护有功,例如周襄王赏赐齐桓公、楚成王胙肉,都是借助这些诸侯国维持自己的松散统治。

每当周朝各诸侯国国君及小君死亡时,周天子都会按照礼制馈赠助丧车舆等赏赐,例如,鲁惠公、仲制死,“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左传 隐公元年》。鲁僖公之生母成风死,“王使荣叔来含且赗。《左传 文公五年》。

周天子赏赐很有意思,将无力管辖之田赏赐给诸侯,也就是说,周天子赏赐给诸侯国的土地,早已是不在王室管辖下的土地,或者不在天子有效控制下的土地,与其自己管辖不了,还不如顺水推舟,将土地赏赐给诸侯国。

例如,周平王将岐丰之地赐给秦襄公 ,《史记秦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周幽王因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嫡,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敌无道,侵入掠夺我岐、丰之地,秦攻逐戎有功,即有其地。”与誓之后,封爵之。

春秋时期周天子有多奇葩(春秋时代周室衰微)(6)

正是周天子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赏赐,既能稳定军心,安抚贵族,赢得民心,更是从战略上的考虑,远在边疆的诸侯国得到赏赐后可以更好地为周天子抵御戎敌,有的诸侯国满怀报恩之心,以雪中送炭的方式施救周天子,取威定霸。当诸侯国之间发生纷争时,周天子可以通过主持正义等方式,在中间做调节,树立威信。

诸侯国即使不完全归顺周天子,但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赏赐,也会变得更加恭敬。在周朝的数百年时间里,各个诸侯国都形成了一个潜在共识,那就是所有天下的土地,子民,钱财都是周天子的,各个诸侯国之间如果单独争夺那是不合法的,更不会被别的诸侯国所承认;虽然那些东西也不在周天子控制之下,但是如果周天子将这些土地等财富赏赐给诸侯国,这时就显得名正言顺了。

周天子能够维持数百年的天子尊严,赏赐是他最大的杀手锏,大家认为有没有道理呢?欢迎大家留意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