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神仙好友”吗,有“神仙老板”吗,有“神仙同事”吗?有没有这些自然是因人而异的。但对于“神仙”的理解,我们许多人却是一致地出现偏差:我们总是把“神”与“仙”并列,把他们当做一回事。但二者其实存在不小的差别。

一、“神”与“仙”的字形之别

对于源远流长的汉字来说,绝大多数字都并非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某些意义的寄托。“神”与“仙”二字便也各自具有一定内涵。其字形的不同,更是明示着神和仙的差别。

三百六十五诸神与全神一样吗(神与仙有何区别)(1)

“神”字已知最早出现于西周时的金文。这时该字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形态,最早是左下为“示”右上为“申”,后演变为左“示”右“申”。但在西周晚期,“神”被简略写为“申”,直接省去了“示”

在先秦,“示”指代祭祀礼仪中所需的桌具,也寓意“揭示”。《说文解字》所载的“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明的就是“示”的后一层意思。而“申”源于自然的闪电,象征代表自然的自然神。从西周时“神”一直保有“申”这一部分来看,即便我们后世所理解的“神”的含义在这时还未出现,但它应当也是在指代某种自然神。

三百六十五诸神与全神一样吗(神与仙有何区别)(2)

再来看“仙”。相较于“神”字,“仙”出现得更晚。该字已知最早出现于小篆中,或为左“人”右“山”之“仙”;或为上“人”下“山”之“仚”;或为左“人”右“迁”之“僊”。但无论怎样变化,“仙”在字形上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人在山上或人往高处去。

在《诗经》中,人们用“仙”来形容人舞步轻盈,进而引申出指代一种神秘、奇妙的状态。因此即便早期的“仙”还不是指“仙人”,却已有了一丝丝“仙人”的韵味。而随着人们产生在山中隐居就有可能摆脱俗世纷扰以成为另一种存在的观念,象征“人在山上”的“仙”也就成了这种存在的代名词。

因而从字形可以见出,“神”是人们在对自然的臆想中创造的自然神,是江河湖海,山林川谷的“化身”。而“仙”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的联想,追根究底还是人。

三百六十五诸神与全神一样吗(神与仙有何区别)(3)

二、“神”与“仙”的演化之别

在“神”与“仙”出现后,二者在不短的一段时间内都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这具体表现为本来自自然的神出现人格化和本源自个人的仙产生社会化。

最早,自然神的产生源于我们对自然的恐惧。这种恐惧源于未知。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我们对于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于是自然神身上的神秘面纱越来越薄。不断发展下去,神的形象就越来越清晰,清晰到显现出人的模样。例如中国古代最早有雷神和电神,后来发展为雷公和电母。西方的雷神则被具象为宙斯这一形象。

三百六十五诸神与全神一样吗(神与仙有何区别)(4)

而作为不死隐者的象征,“仙”所对应的肉体不死的标准后来也逐渐被拓展。东晋道学家葛洪曾在《抱朴子》中记载,东晋时仙就已不只是肉体不死的仙,还有肉体湮灭但精神永存的仙。显然,后者的成仙方式降低了难度,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成仙的愿望,具有更强的涵括力。

三、“神”与“仙”的融合传承

看到这,你或许已经察觉到了神与仙发展的交叉。是的,最初二者本是两条平行线,在各自的直线上发展。但随着神的人格化和仙的社会化,这两条线逐渐向着同一方向靠近——具有人的特征又与社会相适应。

三百六十五诸神与全神一样吗(神与仙有何区别)(5)

随着神与仙内涵的丰富乃至交融,“神”、“仙”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开始出现“神仙”这一完整的概念。而由于自东晋开始的神的“被仙化”,以及道教和古代帝王对“仙”的青睐和改造,“神仙”在许多时候都只指代“仙”,不再涉及自然神。

当然,作为自然的化身,原始的神依然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在某些语境里,“神仙”等于“神 仙”,类似“神”和“仙”的一概而论。在此,“神”依旧是“天地宇宙造化所生、与天地并长久的具有神秘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的超自然存在者”。

三百六十五诸神与全神一样吗(神与仙有何区别)(6)

不过话说回来,不论是“神仙=神 仙”还是“神仙=仙”,“神仙朋友”、“神仙同事”这样的名词其实都是典型的现代流行语,与传统的“神”、“仙”或“神仙”都没有太大关系。唯一有关联的,或许就是古人崇敬“神仙”,向往成为“神仙”,而今人对“神仙朋友”也有不加掩饰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