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战列舰(英语:Battleship)是一种大型装甲战舰,主要装备厚重装甲和大口径主炮,是人类历史上创造出来的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排水量一般都在10000—20000吨之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战列舰是最强大的海上战舰,以战列舰为主的舰队几十年来一直是制海权理论的一部分。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1)

英语“Battleship”(战列舰)一词源自大航海时代的风帆舰(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line-of-battle ship)。到了19世纪80年代后期,“战列舰”这一术语被正式用于描述一种铁甲战舰,也就是后来铁甲战列舰装甲巡洋舰的前身。现在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Pre-dreadnought battleship”(前无畏舰)。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2)

1906年12月2日,英国皇家海军“HMS Dreadnought”(无畏号)服役,预示着战列舰在设计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受“无畏号”的影响,随后设计的战列舰由于其先进技术超过同时代的战列舰,所以将无畏舰(英语:Dreadnought)作为一种新型战列舰的类别。而老旧的战列舰则全部被归类为“前无畏舰”。5年后,出现了比无畏舰更强大的战列舰,称为“超级无畏舰”(英语:Super Dreadnoughts)。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3)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4)

战列舰是一个国家实力以及海上力量的象征。在其发展的几十年中,战列舰是大国之间军事战略和军事外交的一种重要手段。19世纪90年代,欧洲列强之间开启了战列舰建造的全球军备竞赛,并在1905年的对马海峡海战中达到了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战列舰之间最大的一次决战,也是世界海军历史上最后一次主要由战列舰之间进行的重大海战。

战列舰是海上力量的化身。对于海权论的倡导者、美国海军少将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及其追随者而言,强大的海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马汉在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极为重要,而战列舰则是夺取制海权的重要因素。马汉认为,最终的胜利只能发生在战列舰的对决中。在整个战列舰时代,马汉的理论对世界各国海军和政治界都极具影响力,因此,当时的军事强国都争相建立一支由最强大的战列舰组成的庞大舰队。以至于战列舰具有相当于现代“核威慑”的力量。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5)

不可否认,当时由于战列舰设计复杂规模巨大,因此成本也相当昂贵。即使是在其全盛时期,战列舰的价值还是不断遭到质疑。正如法国政治家艾蒂安•拉米(Etienne Lamy)在1879年所写的那样:“建造战列舰的成本如此之高,效果如此之不确定,而且持续时间如此之短,以至于创建装甲舰队的努力似乎会让一个民族的毅力付之于东流。”

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法国的绿水学派(法语:Jeune École,也称“年轻学派”、“新生学派”、“少壮派”)提出了一种“海上封锁”(Sea denial)的全新海军战略理论,它主张以潜艇、飞机、鱼雷艇、辅助巡洋舰等建造成本较低的海军武器对抗由多艘战列舰组成的大型舰队。在那个年代,绿水学派的这种战略思想无疑相当超前。直到20世纪,比较先进的高性能水雷,鱼雷,潜艇和飞机才问世,使得类似的战略思想得以有效实施。历史学家批评了诸如德国这样的大国,他们试图组建战列舰队,来对抗实力强大得多的对手。历史学家们强调,花费巨资建造一支不可能在实战中与对手匹敌的舰队是徒劳无用的。

后来事实证明,尽管拥有强大的火力和装甲,但战列舰还是越来越容易受到更小、低成本的海上武器攻击。如鱼雷和水雷,以及后来的导弹和飞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腥风血雨般的海战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导致航空母舰的诞生,从而取代战列舰成为各国海军的主力舰。

世界上最后一艘服役的是1946年英国的“前卫号”(HMS Vanguard)战列舰。直到冷战结束前,美国海军保留了4艘战列舰,用于火力支援,最后一次实战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2000年,最后一艘战列舰从美国海军舰船登记册中删除。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6)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7)

“前卫号”(HMS Vanguard)战列舰BL 15英寸 Mark I大口径舰炮

巡洋舰

巡洋舰(英语:Cruiser)指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现代巡洋舰通常是舰队中仅次于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的最大舰只,通常可以发挥多种功能,执行多种任务。

“巡洋舰”这一术语已经使用了数百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在帆船时代,“巡航”(cruising)一词泛指某些任务——独立侦察、商业保护或突袭,由护卫舰或单桅帆战舰——即舰队的巡航战舰来履行。

到了19世纪中期,巡洋舰成为一种用于远洋巡航、商业袭击和为舰队执行侦察任务的船只的分类。巡洋舰有各种各样的规格,从中型的防护巡洋舰到大型的装甲巡洋舰以及后来发展的战列巡洋舰。它们几乎和一艘前无畏战舰一样大(不过没有那么强大火力以及那么好的装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继装甲巡洋舰之后发展出来的大型战列巡洋舰和无畏舰都被列为主力舰。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Washington Naval Treaty)对一些巡洋舰做出了正式限制,规定巡洋舰的最大排水量为一万吨,装备口径不超过8英寸(203毫米)的火炮;重型巡洋舰火炮口径为8英寸,而6.1英寸(155毫米)口径以下的则属于轻型巡洋舰。直到二战结束后巡洋舰的设计规模才开始重新改变。

到20世纪后期,由于战列舰已经变得过时,因此巡洋舰成为仅次于航空母舰的规模最大、火力最强的水面战舰。冷战期间,苏联海军的巡洋舰装备了重型反舰导弹武器,旨在利用饱和攻击(使用反舰导弹打击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一种战术)消灭北约航母特遣舰队。

1950年-1975年期间,美国的护卫舰介于巡洋舰和驱逐舰之间。在美国海军舰船分类中所谓的护卫舰,任何国家没有对应等效的舰型。而且美国的护卫舰可以装备几乎与巡洋舰一样多的武器。而当时苏联的巡洋舰只相当于美国的护卫舰,只有两艘才真正相当于美国的巡洋舰,其他则大致相当于美国的护卫舰。美国海军与苏联海军在巡洋舰上的差距甚至引发了国际政治问题。美国和苏联巡洋舰的对比显示,有21艘美国“护卫舰”与苏联的“巡洋舰”大小相等或有的还要更大。

为了解决这一政治问题,1975年6月30日,美国取消了护卫舰(DL / DLG)的分类。1975年开始,美国海军对水面舰艇重新进行分类,改变了巡洋舰、护卫舰和海洋护航舰的术语和船体分类符号。这些分类简化为巡洋舰(CG),驱逐舰(DD / DDG)和护卫舰(FF / FFG)。美国将大多数护卫舰(DLG)归类为巡洋舰(CG),所有现有或在建的核动力护卫舰(DLGN)被重新指定为核动力巡洋舰(CGN)。如1980年1月1日,美国将提康德罗加级制导导弹驱逐舰(DDG)归类到制导导弹巡洋舰(CG)。

到冷战结束时,巡洋舰和驱逐舰之间的界线已经变得模糊。比如,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中国的055型驱逐舰实际上比一些大型巡洋舰的规模以及武器装备还要强大。目前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还有巡洋舰——美国和俄罗斯。

巡洋舰的早期历史

“巡洋舰”一词首次出现在17世纪,代指舰船执行目的或任务而非舰只的一级分类。也就是说,该术语被用作形容小的、快速的、适合于这种角色的战舰。17世纪风帆战列舰(英语:ship of the line)一般太大,不灵活且造价昂贵,无法执行远航任务,例如前往美洲。由于风帆战列舰从战略上来说相当重要,如果执行持续巡航任务显得过于冒险。因此,巡洋舰的出现就填补了这一空白。

17世纪,荷兰海军的巡洋舰相当出名。随后英国皇家海军以及后来的法国和西班牙海军在装备数量上逐渐超过了荷兰海军。英国为了保护国会中的那些商业利益集团而颁布了“巡洋舰和护航舰法案”,目的是让海军专注于商业防御以及利用巡洋舰开展贸易突袭行动,而不使用更稀有、更昂贵战列舰。

到18世纪,巡防舰(frigate)成为一种杰出的巡洋舰。巡防舰是一种小型、快速、远程、轻武装(单层炮甲板)的战舰,主要用来侦查,运送信件,破坏敌方贸易线等等。另一种主要的的巡洋舰是单桅纵帆船,不过其他各色各样的船只也被当作巡洋舰使用。

19世纪,各国海军舰队开始使用蒸汽作为动力;19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实验性的蒸汽巡防舰和单桅纵帆船;19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和美国海军开始建造拥有很长船体和重炮的蒸汽巡防舰,比如USS Merrimack“梅里马克号”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8)

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铁甲舰(Ironclad warship),这种战舰外面覆有坚硬的铁或钢制装甲。铁甲舰属于海军中最强大的舰,尽管它们的速度很快,但被当作巡洋舰使用就显得有些浪费。法国人从1865年服役的Belliqueuse“好战”号装甲护卫舰开始,建造了许多用于执行海外巡航任务的小型铁甲舰。这些称为“车站铁甲舰”(station ironclads)的是装甲巡洋舰发展的开端。

巡洋舰的类别

装甲巡洋舰(armored cruiser)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发的、一种融合了铁甲战舰装甲和巡洋舰速度的战舰。它的设计就像其他类型的巡洋舰一样,但却属于一种远程、能独立作战的军舰;它能够击溃除战列舰以外的任何一类军舰,而且速度快到足以超过它遇到的任何一艘军舰。在尺寸上,它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巡洋舰,因为它的水线装甲带装备有厚重的铁(后来是钢)装甲,以保护船体免遭鱼雷的攻击,就像战列舰一样。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9)

从巡洋舰发展的几十年时间中,海军舰船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足以让设计者开发出一种结合了重装甲带和满足其任务所需远程的高速巡洋舰;因此,在19世纪80年代和19世纪90年代初,许多国家海军更愿意建造防护巡洋舰。然而,到19世纪80年代后期,快速火炮和高爆弹的发展使得战舰两侧装甲的防护变得很重要。

1908年装甲巡洋舰被战列巡洋舰取代,其配置了蒸汽涡轮发动机,规模相当于一艘无畏舰,比装甲巡洋舰更快、更强大。大约在同一时间,“轻型巡洋舰”一词开始出现,它指那种装备水线装甲带的小型巡洋舰。“轻型巡洋舰”实际上就是“轻型装甲巡洋舰 ” (light armored cruiser),尽管现在认为这些装甲巡洋舰属于二流战舰,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各国海军广泛使用。

根据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条款限制,一战后幸存下来的大多数装甲巡洋舰都被废弃并被重新定义。一艘巡洋舰排水量不得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在8英寸以下。因此,许多大型装甲巡洋舰被废弃,只有少数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幸存下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目前,世界上只有希腊海军的比萨级装甲巡洋舰乔治·阿维罗夫号(Georgios Averof)作为浮动博物馆被保留在雅典的帕拉约法利罗。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10)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11)

装甲巡洋舰发展的背景

装甲巡洋舰是在19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目的是结合铁甲战舰的装甲防护和当时远程无装甲巡洋舰的高速这两大优点。这种舰主要是用来保护各国的海外贸易,特别是对于法国人和英国人来说,可用来保障他们庞大海外帝国的安全。因为当时舰炮口径越来越大,对装甲强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能足以承受这些大口径火炮的打击。

1860年,一门标准海军大炮的最大口径为8英寸(203毫米),发射68磅(31公斤)实心炮弹或大约51磅(23公斤)重的球形炮弹。到1884年,口径为16.25英寸(413毫米)、发射重达1800磅(816公斤)炮弹的大炮被安装在军舰上。这种炮可以穿透34英寸(86厘米)的锻铁装甲。19世纪70年代开始军舰重新装备后膛炮,它们比前膛炮射速高,更具破坏性。因此巡洋舰的装甲防护变得相当重要。

1865年和1870年采用的轧制铁甲和夹心装甲使军舰能抵抗大威力火炮的打击。这两种保护方案主要采用的是大量木材,这使得巡洋舰极其沉重、速度受限,但又是保障巡洋舰能够顺利执行任务的关键因素。第一批远洋“车站铁甲舰”虽然开始服役,但这种舰速度太慢只有11-13节,追击敌人商船和舰只的任务只能交给护卫舰或轻型巡洋舰。这些船由风帆和蒸汽驱动,装甲轻(两层铁皮中间是橡木,有的是纯木质装甲),其速度可以达到16、17节。可是问题又来了,这些护卫舰很容易被铁甲舰击沉,特别是英国人,希望凭借这些战舰执行远航任务,而“车站铁甲舰”又因为速度问题使这种远景显得不现实。

与此同时,船舶推进系统也在不断改进。随着冶金工程技术不断进步,商业发动机中成功地采用了复合材料。这些技术对各国海军来说相当具有诱惑力。到19世纪70年代,复合发动机已经成为军舰的标准配置。

1873年10月2日,俄罗斯巡洋舰“海军上将号”(俄语:Генерал-Адмирал)下水,这是第一艘制造用来进行海上商业突袭的装甲战舰,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艘装甲巡洋舰。该舰采用一台立式复合蒸汽机,最高速度约为12.3节(22.8公里/小时)且煤炭消耗高;水线装甲带厚度达102-152毫米,水线上部装甲带为127毫米,装甲甲板为13毫米。由于装甲带太厚重,使得船只位于吃水线以下而限制了它的性能。但由于他是铁壳,所以比木壳的更耐用。可实际上它和其姊妹舰“爱丁堡公爵号”(俄语:Герцог-Эдинбургский)并不真正适合巡洋舰的角色。然而,一旦发生战争,这些舰只可以对英国海上商业贸易构成新的威胁。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12)

作为回应,1873年英国开始建造“香农号”(HMS Shannon)装甲巡洋舰。“香农号”于1875年11月11日下水,1877年9月17日服役。香农号6-9英寸(150-230毫米,尾部为6英寸)的锻铁装甲带比俄国人的要厚;该舰采用燃煤莱尔德复合卧式蒸汽机,最高速度12.25节(23公里/小时)。但是,英国皇家海军对该舰还是不满意,因为它的速度还是太慢了,也终究无法成为真正合格的巡洋舰。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13)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防护巡洋舰的崛起

防护巡洋舰(protected cruiser)是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巡洋舰,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船体设有平式或穹顶式的装甲板以保护机器不被炮弹碎片击伤。防护巡洋舰类似于装甲巡洋舰,在其船体两侧也有装甲带。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14)

防护巡洋舰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穿甲弹的威力越来越大,如果装甲加厚又会大幅增加船舰自身重量,除非是大型舰船,不然根本没办法负担更多的装甲,对需要高航速的巡洋舰而言更是困难。因此就提出了一种折衷方案——防护巡洋舰。

防护巡洋舰只对船上的一些重要设施,比如轮机、武器装备和指挥塔进行防护,其他部位不加装甲以减轻船只重量。其中轮机部分采用穹型,船的倾斜侧面可以很好的防御直射炮弹。另外还利用作为燃料的煤堆充当辅助防御装甲。煤比较不易燃烧,位于穹甲上方的煤仓库可以弥补部分防御上的缺失。

具有突破性设计的防护巡洋舰是由英国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设计制造的智利巡洋舰“埃丝梅拉达”号(Esmeralda),埃丝梅拉达号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防护巡洋舰。它凭借其出众的速度和防护能力而闻名,由此开创了一个真正全新的舰种。1894年该舰被日本帝国海军购入,并命名为和泉号防护巡洋舰。

“埃丝梅拉达号”动力采用了两台卧式两段膨胀往复式蒸汽机,最高速度达18.3节(34公里/小时);并配备了两门10英寸(254毫米)和六门6英寸(152毫米)火炮;甲板水平装甲12毫米,甲板倾斜部分的装甲25毫米。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15)

法国海军相当看重防护巡洋舰,因为这种巡洋舰很符合法国海军绿水学派的战略理论。但俄罗斯却偏爱装甲巡洋舰,十年中,俄罗斯海军建造了四艘装甲巡洋舰,一艘防护巡洋舰,且全都是带帆的大型船。

到了1910年,装甲板的质量开始提高,蒸汽涡轮发动机比以前的往复式发动机更轻便,功能更强大。军舰也开始使用燃油锅炉。油料容易燃烧不能象煤那样充当防御设施用,因此防护巡洋舰便遭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装有舷侧装甲的轻型巡洋舰以及后来发展的重型巡洋舰

轻型巡洋舰(英语:light cruiser)是装甲巡洋舰的一种,该术语是“轻型装甲巡洋舰”(light armored cruiser)一词的缩写。它一般指排水量、装甲和火力等方面优于驱逐舰但逊于重型巡洋舰的一类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下所出现的舰种分类。一般来说,轻巡洋舰装备比驱逐舰略强(或同等)口径的主炮,并作为驱逐舰队领舰,承担打击水面小型舰与殖民地巡逻任务等。

1911年,英国建成了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轻型巡洋舰“阿瑞塞莎级“(Arethusa-class),中文维基百科上将其译为”林仙级“轻巡洋舰。该级舰共建造了八艘:林仙号、极光号、伽拉忒亚号、善变号、佩涅罗珀号、辉腾号、保皇党号、毫不畏惧号。

2017年9月26日,秘鲁海军BAP格劳海军上将(CLM-81)退役,该舰是世界上最后一艘退役的轻型巡洋舰。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16)

重型巡洋舰(Heavy Cruiser)或大型巡洋舰,是巡洋舰的一种类型。是一种设计用于远程作战、高航速的海军战舰,通常配备口径约8英寸(203毫米)的海军舰炮,其设计参数必须遵守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和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重型巡洋舰是传承了1915年至20世纪50年代早期船舶设计的一部分,但“重型巡洋舰”一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启用。

重型巡洋舰就是由轻型巡洋舰直接发展而来,而不是以前的装甲巡洋舰。它一般是指在火力和装甲方面强于轻巡洋舰但逊于战列舰的舰只,但造价远低于战列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型巡洋舰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重型巡洋舰的作用与装甲巡洋舰有根本的区别,它们打击的目标是其他巡洋舰和较小的舰艇。重型巡洋舰动力通常采用的是燃油蒸汽涡轮,而装甲巡洋舰采用的则是往复式蒸汽机。重型巡洋舰的速度要比装甲巡洋舰快得多,而且高速航行的时间也比装甲巡洋舰长得多,其航速可以与驱逐舰媲美。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重型巡洋舰是1915年英国皇家海军的“霍金斯级”(Hawkins-class)巡洋舰。1915年,为了保护远洋商业贸易需要一种装备重型武器以及远程高速的大型巡洋舰。以前的大型巡洋舰是装甲巡洋舰和防护巡洋舰,这些舰船由于采用的是往复式蒸汽机而被淘汰,并且被轻型巡洋舰所取代。霍金斯级巡洋舰是英国在已有的轻巡洋舰上加以改进而来,排水量为9750吨,装备7门7.5英寸主炮,在当时被称为“加强型轻巡洋舰”。该级舰共建造了五艘,第五艘也是最后一艘“卡文迪许”号Cavendish)在建造时被改为航空母舰。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制造了最后一批重型巡洋舰。最大的重型巡洋舰是“阿拉斯加级”(Alaska-class)大型巡洋舰,被称为“巡洋舰杀手”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18)

战列巡洋舰(英语:battlecruiser,又称巡洋战列舰)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一种主力舰。战列巡洋舰的排水量、尺寸、造价和装备与战列舰相似,但在形式和功能平衡属性上略有不同。为了获得更快的速度,战列巡洋舰的发动机功率更高,但装甲一般都比较薄,主炮炮组较轻。

世界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为英国所建造,与同时代的“无畏舰”取代“前无畏舰”的战列舰一样,战列巡洋舰是在“装甲巡洋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战列巡洋舰设计目的是要超越任何有类似武器装备的舰只,并利用自身高航速优势去追击速度较慢较老的装甲巡洋舰,同时利用战列舰级别的重炮火力去摧毁它们。另外避免与强大的、装甲厚重但速度较慢的战列舰作战。随着越来越多的战列巡洋舰被建造,实战中,大多数情况下战列巡洋舰与装甲防护较好的战列舰共同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上有英国、德国、奥斯曼帝国、澳大利亚和日本海军建造了战列巡洋舰。尤其是在福克兰群岛海战和北海的几次小规模突袭和冲突中,特别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主力舰海战“日德兰海战”,战列巡洋舰作为主力舰参加战斗。但结果却是,在日德兰海战中,英国的战列巡洋舰损失惨重,其糟糕的装甲防护难以承受大口径舰炮的打击。英国皇家海军上将大卫·理查德·比蒂(David Richard Beatty)无奈的看着自己的战列巡洋舰一个接一个地爆炸。后来他叹道:“今天我们的战列舰似乎出了什么问题。”这句话是典型的英式无可奈何,他的战列巡洋舰队约3000名官兵遇难。这就足以证明,这些既非战列舰也非巡洋舰的船只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装甲防护方面。

战列巡洋舰如果想同时拥有高航速、强大的火力、厚重的防护装甲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在这三大要素中只能求得两项,必定要牺牲一项,最后只能舍弃重型装甲。这也是战列巡洋舰所谓脆弱的根本原因!日德兰海战中,海军上将大卫·理查德·比蒂的战列巡洋舰队中有三艘战列巡洋舰被德国击沉,它们是:HMS Indefatigable(不朽号) HMS Queen Mary(玛丽皇后号)HMS Invincible(无敌号)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19)

高速战列舰。二战结束后,各国在主力舰的设计上得到了发展,战列舰的速度变得更快,战列巡洋舰的装甲变得更重,战列巡洋舰与“高速战列舰”之间的区别变得模糊不清。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类主力舰,只有英国皇家海军舰队继续保留了“战列巡洋舰”。而日本则把服役的战列巡洋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并重新定类为“高速战列舰”。

“高速战列舰”是一种在设计上以不牺牲装甲防护或火力为前提尽可能提高航行速度的一类战列舰。但是,“高速战列舰”这个类别从未被任何国家的海军正式采纳。在很多国家官方文件中“高速战列舰”与传统战列舰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即使在现代,也未将“高速战列舰”作为一种独立的舰种分类,而最多只是一种非正式的称谓。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20)

HMS Hood(胡德号)是英国建造的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该舰以18世纪皇家海军上将塞缪尔·胡德(Samuel Hood)的名字命名。在汲取了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后,该舰在建造过程中进行了改进,水线装甲带厚度增加了50%,甲板装甲也更重,并且弹药库的防护也得到了改进,可防止弹药被击中后爆炸燃烧。理论上它将战列舰的重火力和装甲与巡洋舰的高速度结合在一起,因此有些人称其为“高速战列舰”。

胡德号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之一,在其服役的20多年里,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军舰,同时也是英国皇家海军的象征与骄傲,并被称为“The Mighty Hood”(非凡的胡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巡洋舰再次被投入使用,但只有一艘幸存到最后,就是英国声望级战列巡洋舰(Renown-class battlecruiser)HMS Renown(声望号)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21)

冷战后,苏联基洛夫级的大型导弹巡洋舰也被称为“战列巡洋舰”。基洛夫级苏联指定为“项目1144 Орлан(海鹰)”,是前苏联海军和现俄罗斯海军的大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世界上仅次于航空母舰以及两栖攻击舰的最大和最重的水面战舰,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排水量超过两万吨级的现役核动力巡洋舰,号称“武库舰”。苏联船型分类归为“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由于它们的尺寸和外观特性,西方国家的防务评论员经常把它称为“战列巡洋舰”。基洛夫级将成为世界上最后一级现役战列巡洋舰,基洛夫级目前共有4艘,分别是:

第5舰“捷尔任斯基号”建造遭遇延迟。后舰名改为“十月革命”号,随后又改为“库兹涅佐夫苏联海军元帅”号,可最终还是没有建成而被废弃。

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区别(什么是战列舰巡洋舰)(22)

目前“纳希莫夫海上军将号”正在北方造船厂接受现代化升级改装,预计2022年重新开始服役。“彼得大帝号”将在“纳希莫夫海上军将号”改装完成后于2022年进行现代化升级。原“基洛夫号”和“伏龙芝号”计划于2021年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