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中国青年反帝反封建,积极向上而确定的节日。而前天,我们迎来了第七十一个“五四”青年节。而就在这一个名为《后浪》的短视频充斥了各大视频网站和社交平台,这个视频所拥有的正能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人看完之后心潮澎湃,而有的人看完却陷入沉思,我就是陷入沉思的那一批人。我两天的思考和与许多的人交流之后,心情复杂的写下了这篇文章。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1)

首先,我并不否定《后浪》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就像鲁迅曾经说过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但是这部《后浪》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内容却让人真的积极不起来,或者说如果不是何冰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和大平台的播放,在很多地方甚至都只能算不入流的作品。

如果您看到这里,准备骂我了,还请您别急,继续往下看,我给您慢慢分析为什么。

极为出色的演讲

不得不说,《后浪》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何冰老师极富感染力的演讲,国家一级演员的实力是真的强。我个人不擅演讲,或者说不善言辞,但是我依然从何冰老师的言语之间感受到了他热烈的情感,感受到他在演讲这段文案的时候,是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感受到他是真心相信他所表达的。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2)

必须要承认一个成功的演讲者是一次成功演讲的灵魂,这与演讲的内容无关。如果您不信,您回忆一下过去,历史上的那些成功的演讲背后,那一个不是有一个出色且成功的演讲者。

何冰老师不愧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归根到底,演讲也是一场表演,只不过是一场只有一个演员,并且没有道具、没有配角,只能凭借语言、神态和肢体动作打动观众的表演。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3)

如果何冰老师这次的演讲能打分,我作为一名观众我给9分。剩下的一分并不是像网上调侃的“怕你骄傲”,只是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9分已经是我心中最高的分数了。

对也不对的文案

“我看着你们 满怀羡慕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

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

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

科技繁荣 文化繁茂 城市繁华

现代文明的成果 被层层打开

可以尽情享用”

这是这篇演讲文案的第一段主体,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一下,说的对吗?当然对,但是不全对。

如今的社会“80后”都已经30多岁甚至40岁了,社会的青年人已经变成了“90后”和“00后”。但我们所获取的以前的文化有那么多的差异吗?达芬奇依然是大家熟知的那个达芬奇,诗仙依旧是李白而不是杜甫,所获取的知识、见识、艺术和智慧和“80后”甚至“70后”们有多大的差别。我们出生在同一片土地上,成长在同一片天空下,社会在进步,但是能尽情享用的不只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共同拥有这个权利。

这不是专门为我们准备的礼物,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 一门手艺

欣赏一部电影 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

很多人在童年 就进入了不惑之年

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 不喜欢什么”

这一段话更是让我陷入了沉思,让我思考到底是我接触的众多青年没有代表性,还是我确实已经落后于时代。

想想如今的青年人,真的可以“自由学习一门语言 一门手艺”吗?确实,现在的社会更包容,更开明了,但是有多少的年轻人可以自由的去学习一门语言和手艺。

从小学到高中,考试的依然是英语,学校教授的依然也是英语,当然这是大部分。在我们熟悉的这块土地上,确实有不用坐在教室和同学一起学习英语的年轻人,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外语,但是这样的人有多少?我想大家心里都明白。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4)

肯定有人会说,你可以自学,外面还有补习班,又没有人拦着你。这确实也是事实,也是文案说的对的地方,这确实是我们的自由。我的身边也有许多在很小的时候就精通多门外语的朋友,但是他们真的是自由选择的吗?

大家回想一下,学生时代,父母和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一切以学业为重”我相信这是很多读者都尽力过的,回想一下为了这句“学业为重”放弃过什么?错过过什么?最后又得到了什么?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5)

在学生时代表示想学一门其他的语言时,有多少的学生是能如愿以偿的?表示想学习一门手艺作为兴趣爱好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往往是怎么回答的?

开明的老师和父母确实有,能如愿以偿的学生也确实存在,但是这一小部分的人,真的能代表“中国青年”吗?

我很庆幸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大城市,我有开明的母亲和传统的父亲,这让我能见到两种不同的世界,但是就是这样的我,却依然没有这种自由。

大家再想想,有多少的青年人去到过遥远的地方旅行。遥远,在现在这个交通发达的社会就算不出国,代表的最少得有2000公里吧。2000公里,半个中国的距离,有多少的年轻人要到大学之后才能第一次离开自己成长的城市,更有多少的年轻人生老病死都是在一座城市完成的。

我过去也以为这些事情都是少数,如今的社会没有这么夸张,可是当我知道我的同学一个20岁已经走遍全国,去过其他十几个国家,一个却是第一次离开所在的县城的时候,我明白了从前的我依然太过肤浅。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6)

我们确实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是知道自己喜不喜欢有的时候真的不是一种快乐,就像网上调侃说的“从前从三级楼梯跳下去就很快乐,现在最少得3层楼了”

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面临自己爱而不得的困境,我相信“人定胜天”、“爱拼才会赢”但是事实却是和努力与否没有多少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

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 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

你们拥有了 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

选择的权利”

而这段文案更是让人觉得,过于理想化。人与人之间的壁垒没有被打破,反而变得更深、更厚了

大家看看现在年轻人的聚会,手机不离手已是常态;走在马路上看到老人摔倒了都不敢扶,因为害怕是“碰瓷”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大家习惯通过一个冰冷的机器传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再追求过去那种朋友之间谈天说地的愉快。

确实现在的年轻人通过一个共同的爱好,就能认识许多的朋友,现在的年轻人也愿意交朋友。但是现在年轻人的朋友,真的称得上是“君子之交”,因为真的和白开水一样淡。大家在彼此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一个静静待在联系人列表中的名字。你不找我,我不找你,我们是朋友,也只是朋友,比起朋友,我觉得用熟悉的陌生人更合适。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7)

值得干杯的朋友,依然是生活圈中那小小的一群人。就像沈腾说的“我现在的那些朋友,还是二三十年前的那些朋友”。

而我们,从来都没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的权利,是选择拒绝的权利,而我们只能选择接受什么,这种不完全的选择,真的能代表“选择的权利”这个词吗。

后面的文案,我就不再仔细的展开讲了。

我不是“抬杠”,也不是钻字眼。“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们拥有了什么就要付出什么。为这样一个节日而准备重要节目,我相信《后浪》的文案编辑者肯定比我有经验,懂的肯定也比我多,但是我都能发现的问题,我不觉得他发现不了,体会不到。

整篇文案传达的思想没错,我们也能明白,但是所表达的内容真的可以代表“中国青年”吗。给人的感觉除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外,还弥漫着一股“何不食肉糜”的味道,让人看完之后心中闷得慌。

让人沉思的图片故事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8)

不是所有的“中国青年”都可以在北京和墨尔本之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9)

不是所有的“中国青年”可以玩Cosplay而不被人用有色眼镜看待。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10)

同样,不是所有的“中国青年”都有机会接触赛车。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11)

“中国青年”不只是有浪漫的水下婚礼,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12)

跳伞,也不是大部分“中国青年”所能接触的。

这些图片确确实实的“中国青年”,但是也不是“中国青年”。有多少的“中国青年”还在为了生计而奔波,有多少的“中国青年”在少年时代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只是向上走”,不代表我们不往下看。众多的“中国青年”并没有过上或者拥有这样的生活。有许多人为了这样的生活,从青年拼搏到老年。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13)

同是“中国青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模样。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14)

个人想法

总体上说,《后浪》好不好?肯定是好的。如今这个社会从来都不缺鸡汤,但是这一碗鸡汤的质量明显比较高。但是,鸡汤终究只是鸡汤,对于现实状况没有任何的帮助。

你给一个快要死掉的人一碗鸡汤是救他吗?并不是,你只会加速他的死亡。你给一个营养过剩的人一碗鸡汤,他喝了有用吗?没有,都已经这样了,再多的鸡汤下去都没用。你给一个锦衣玉食的人一碗鸡汤,他会喝吗?他只会告诉你,就这?我家狗都比这吃得好。听起来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跨越百年的美丽哪句是感性之美(只是大河上雪白的浪花)(15)

《后浪》说的对不对,当然对。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已经过去了一百二十年,但是至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年轻人永远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而国家的希望都失去了希望,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后浪》确实有许多好的一面,但是作为一部宣传片,始终放不下“身份”,是这部影片最失败的地方。永远只描述美好的,不愿看看不好的,这是病,得治。就算是为了宣传,要塑造“中国青年”的正面形象,也不能只描绘那些“高大上”的一面,有多少的“中国青年”用自己的身体、血肉和青春构筑了时代前进的阶梯,难道这一群“中国青年”不是“中国青年”吗?

事实上,大部分的“中国青年”都是默默奉献的一群人,一群远远达不到《后浪》中所描绘景象的一群人。

说实话,我不喜欢《后浪》,因为它不代表所有年轻人。中国不只有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大城市以外的年轻人未必能大有可为,但是一定有一片广阔天地在等待我们。不是去旅行、去蹦极才是勇敢,也不是学乐器、玩无人机才是充实,更不是去求婚、开派对才是浪漫。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太多种生活,根本不是一句“中国年轻人”就能定义的。

《后浪》描述的终究只是大河之上雪白的浪花,而大河之中更多的却是默默流淌的河水。

结语

这个社会很残酷,现实生活也很无奈。但我们生而为人,立于天地之间,就算不为其他,也得为自己过得更好而去努力。

不过,《后浪》中有一句话是非常好的,那就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借用一位视频作者的话,“这个世界,永远不会被伤春悲秋者毫无温度的眼泪感动,它只会被不相信命运的傻瓜用无知者无畏的莽力撼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是老调重提,是无数个唐吉坷德在与风车巨人搏斗了一生之后留下的墓志铭——他们的胜利,不是风车巨人倒下的那一刻,而是我们看到他们背影的那一刻。 人定胜天,从女娲补天那时起,我们就这么想。”

就算现在身处黑暗之中,也不能放弃对光明的向往。就是不能做一个“躬身与黑暗,侍奉与光明”的奉献者,也应该为了黑夜中的那一点烛光,做一只勇于扑火的飞蛾。

我更希望所有的“中国青年”喝了这碗鸡汤之后,不被纸醉金迷遮蔽了双眼,不被娱乐至上冲昏了头脑,更不要被社会上的靡靡之音迷惑了心智。一个有独立的思考、思想、认知、意识、三观、目标的“中国青年”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国青年。

我希望“中国青年”都能看清前路,砥砺前行,河水固然可敬,但我希望大家都可以成为大河上雪白的浪花。

这里是时光观影站,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