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在我国源远流长,比如我们常说的“二百五”可能是最早流传下来的骂人故事,战国纵横家苏秦游说列国,身佩六国相印,风光无两的同时,也结下了很多仇人,最终在齐国被暗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有文化的骂人的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有文化的骂人的话(说说文雅骂人咱文化人)

有文化的骂人的话

骂人在我国源远流长,比如我们常说的“二百五”可能是最早流传下来的骂人故事,战国纵横家苏秦游说列国,身佩六国相印,风光无两的同时,也结下了很多仇人,最终在齐国被暗杀。

齐王要为苏秦报仇,一时找不到凶手,于是想了一条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悬挂在城门,张贴榜文说苏秦是个内贼,谁杀了他,得黄金千两,望来领赏。

榜文一出,有四个人声称自己杀了苏秦,齐王说不许冒充,四个人都一口咬定说自己干的。齐王说:“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各分得多少?”四个齐声回答:“一人二百五”。

齐王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此后,“二百五”成了傻瓜、笨蛋的代言。

我们的汉语博大精深,如果单论骂人的话,金庸在《鹿鼎记》里有精辟描述:“洪朝率领五百士卒,向罗刹降兵学了些骂人的言语,在城下大声叫骂。只可惜罗刹人鄙陋无文,骂人的辞句有限,众兵叫骂声虽响,含义却殊平庸,翻来覆去也不过几句“你是臭猪”、“你吃粪便”之类,那及我中华上国骂辞的多采多姿,变化无穷?韦小宝听了一会,甚感无聊”。

历史上著名的骂人文章,一篇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因为骂得太精彩,一时治好了曹操的偏头痛;还有一篇骆宾王为徐敬业拟的《讨武曌檄》,把武则天骂得体无完肤,武则天看后直呼这样的人才不能用,是宰相的过失。

可见会骂人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开门见山、血肉横飞的这种,癫狂笑骂、荒诞不羁写尽了世上的“酒色权财”的《金瓶梅》,骂尽了世上一切可骂之人,姑且不说贼狗才,贼杀才,贼囚根子等以贼为前缀的骂人话,单说涉及猪狗猴虫、驴鸭鳖马、虾鳝狐狸等诸多动物的就太多了,可谓包罗万象、登峰造极。

《水浒传》里的骂人也同样直接,林冲被发配到沧州,差拨看他不掏钱收买,骂道:“我看你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骂人,可能是灌夫骂座,也可能是泼妇骂街,大都简单直接,直奔主题,恨不得生吞活剥了对方,因为俗话一览无遗,这点远不如古文曲折含蓄,比如孔子骂一个弟子:“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记载,秦穆公想要打郑国,蹇叔分析利弊后觉得不可行,秦穆公生气地对蹇叔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中寿指活得不太长,说你要是中寿时死,你墓上的树木该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大概意思就是你这个老不死的,管我干什么。

历来国人讲究礼仪、注重修养,特别是文化人,总不能像市井无赖似的,张开大口,什么祖宗八代、猪狗牛羊、再不涉及到生理器官,这有辱斯文,所以,骂得典雅,有风度,才是上乘。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骂人,委婉风趣,读起来特别有意思,说一司机因为汽车出了故障,就破口臭骂,骂来骂去,只有一个意思:汽车愿意跟汽车的母亲和祖母发生肉体恋爱。

第九章里,孙柔嘉说方鸿渐:“还是少说几句,留点余地罢,你要吵,随你去吵,我漱过口,不再开口了”。我不和你吵,怕脏了我的嘴,把方鸿渐气得恨不能拉她起来,逼她跟自己吵,无奈只好对她的身体挥拳作势。

所以有时候这种看似轻描淡写、不爆粗口的骂人更具威力。

明代李开先写过一首《醉太平·夺泥燕口》,讽刺贪得无厌的无耻之徒:“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这位老先生,你在燕子嘴里抢泥,针头上削铁,在佛像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还在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在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在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你还真下得了手,估计这位被讽刺的老先生听完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越厉害的骂人,可能被骂者不痛不痒、浑然不知,等过后猛然省悟,只能大叫一声:“气煞我也”。

清朝年间,有个宗室皇族叫爱新觉罗·双富,别号士卿,曾经担任按察使,但贪婪腐败、无恶不作,百姓对之恨之入骨,敢怒不敢言。

有一日,一个人赠给了他一副表面上吹捧的对联:“士为知己;卿本佳人”。双富看了后,十分高兴,把此联裱好,挂于墙上。

后来有个人见到了,说这副对联是骂你的啊,然后一解释,把双富气得眼斜鼻子歪,狼狈不堪。

这副对联很巧妙,上联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士为知己者死”,隐去“者死”二字,暗骂死期在即。

下联出自唐代李延寿《北史》中的:“卿本佳人,奈何作贼”?隐去“奈何作贼”一句,暗骂是贼人。

并且上下联头两个字连起来是“士卿”,就是双富的号,暗指其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骂人不带脏字,骂得文雅含蓄,但效果甚至大于赤裸裸的开门见山。

与之类似的,《聊斋志异》中记录了这样一副对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一二三四五六七,此处“忘八”;《论语》讲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处“无耻”。合起来王八无耻,后来有人用此联讽刺窃国大盗袁世凯。

还有更文雅的,诗圣杜甫讽刺那些讥笑“初唐四杰”的守旧文人:“尔曹身形俱泯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骂的不脏但酣畅淋漓。骂唐军:“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汉水杀了很多人,但很多妇女被留在了军营中,你说你们这些官兵要干什么。

五代后蜀降宋后,后蜀皇帝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愤怒写到:“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堂堂七尺汉子却贪生怕死,甘愿当俘虏,真不是男人,骂得入骨深刻。

古人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爆粗口,不意味着就不能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