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

(纳什均衡):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行测资料分析中增长率混合问题(公考中常考经济学名词)(1)

【解析】

囚徒困境: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例子:甲、乙两人是共犯,同时被关进监狱,在信息不互通的情况下,如果两人同时不招供,各判1年;如果甲招、乙不招,甲释放、乙判10年;如果乙招、甲不招,甲判10年、乙释放;如果两人同时招供,各判5年。对甲、乙而言,两人都不招供是最好的选择,但由于甲、乙两人都没有办法完全信任对方,会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时保持沉默,两人都会坦白、都会承认自己的问题,就会导致两人各判5年,自己认为的最好选择,从集体/团体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最佳选择。

囚徒困境说明( )。

A.双方都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结果一方贏,一方输

B.双方都独立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则双方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C.双方都独立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则双方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D.双方都独立依照自己的利益行事,没有一方贏,也没有一方输

【解析】【选B】

乘数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行测资料分析中增长率混合问题(公考中常考经济学名词)(2)

【解析】

1.乘数效应:

(1)指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连锁反应,类似生活中的“多米诺骨牌”。比如政府花1000元购买办公桌椅,属于政府的初始投资,通过政府的购买,家具厂可以从中赚取300元,家具商又去服装店购买衣服,服装店老板从中赚取150元;服装店老板去食品店购买食品,食品店老板又从中赚取50元,此时整个社会上从初始投资的1000元变成了“1000 300 150 100…元”等以此类推,循环往复还会变的更多,此时就乘数效应,即从开始的初始投资,最终会引起其他一系列的投资,以至于无穷。

(2)注意:计算整个世界所产生的GDP时,是计算整个市场中通过一系列的初始投资后产生的市场交易总额有多少,体现的是宏观层面的经济效应,而不是单纯的加减乘除的算法。

(3)生活中政府会修建基础设施,比如修建三峡,开始属于政府的初始投资,最终会带动就业,就业的人员有钱以后会购买吃的、穿的、用的,进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总需求,即会带动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连锁反应,拉动他人就业,这一批人有钱以后会买东西,从而带动相关行业发展,这些行业也会衍生出其他的相关行业,这一系列的反应都可以叫做乘数效应,通过最开始的初始投资,最终导致整个经济规模的扩大。

行测资料分析中增长率混合问题(公考中常考经济学名词)(3)

2.多米诺骨牌:类似多米诺骨牌一样的经济连锁反应称为乘数效应。比如美国出现经济危机,其本身的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没有必要再单独建设,但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和经济萧条,会进行必要的建设。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交替关系,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解析】

1.菲利普斯曲线:指一种结论,记住即可,指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比如现在市场存在极高的通货膨胀率,所表现出的结果是市场中的钱是多的,此时意味着企业会扩大再生产,然后需要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会增加,失业率相对会降低,因此当市场中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失业率反而很低;当通货膨胀率很低时,失业率反而很高。

2.考情:考试时不会考查这条曲线,而是考查结论,即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正反比关系。

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

A.失业率上升

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

D.失业率波动不定

【解析】C项正确。【选C】

费雪效应: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

【解析】

1.费雪效应:山东曾考过真题,需要知道谁和谁之间的关系即可,揭示的是通货膨胀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2.生活中在银行所得到的利息率和每个人的存款利息率息息相关,比如银行所规定的利息率是5%,甲一年前在银行存了100元,一年后会得到105元,此时得到105元的购买力和一年前相比并不是105元,比如一年前105元可以购买20个口罩,一年之后并不一定购买到22个口罩,此时需要考虑纸币会不会贬值,世界上是否存在着通货膨胀。比如当年的通货膨胀率是10%(银行利息率5%),以前100元的购买力,通货膨胀以后只能买到原来90元的东西,如果仍要买以前100元的东西,现在则需要110元,如果银行的利息率仍是5%,则不会有人愿意存钱在银行,因此银行规定利率时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率,如果当年的市场通货膨胀率越高,银行的利息率会越高,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把钱存入银行;通货膨胀率高,银行利率低,此时没有人愿意存钱到银行。

3.结论:费雪效应揭示的是通货膨胀率和银行的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即生活通货膨胀率上升,利率也会上升,二者成正比例关系,考试会考查“费雪效应指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关系”,即通过膨胀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4.注意: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利率一定比通货膨胀率高,央行不会让百姓真的亏损,利率会经常上调或下跌,而且从近20年来看中国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通货膨胀,2019年中国的CPI是2.9%,已经是近八年最高的一次,当CPI的增幅>3%时才能叫当年发生通货膨胀,从数据来看,中国没有发生通货膨胀。

行测资料分析中增长率混合问题(公考中常考经济学名词)(4)

【解析】

1.股市:世界上有一群人喜欢牛却不喜欢熊,这类人要么就是吃货,要么就是中国股民。股票市场中有一种市场叫牛市,另外一种叫熊市。

(1)牛市:指股票长期上涨、利好的消息。

(2)熊市:也叫空头市场,即股价长期下跌的状况。

2.考情:考查简单,问哪一种市场股票上涨,知道牛市和熊市分别对应什么意思即可。

行测资料分析中增长率混合问题(公考中常考经济学名词)(5)

黑天鹅事件: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解析】

1.经济热词: 在各种会议中提到的和经济学相关的词,近几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中曾考过的。

2.黑天鹅事件:

(1)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的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2)关键词:

①难以预测:某个事件发生前大部分人不知道。

②引起市场连锁的负面反应:导致的是整个市场的颠覆。

(3)案例:比如当年的“911事件”,即恐怖分子撞击五角大楼,属于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再比如地震、泰坦尼克号。本次疫情有人从两方面进行解读,大部分人认为新冠状病毒属于黑天鹅事件,即从所带来的市场连锁负面反应和结果来看。但是,从野味的角度看属于灰犀牛事件,比如从1月20日大规模报道该新闻来看,共有4500多人感染病毒,属于不能事前预测的结果,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属于典型的黑天鹅事件,即不能预测且社会危害性极大。

3.注意:最早在欧洲人眼里世界上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在澳大利亚看到世界上存在黑天鹅之后,才彻底震惊欧洲人的三观,发现原来可以有一种天鹅是黑色的,因此用黑天鹅事件来比喻难以预测且不同寻常的事情。

行测资料分析中增长率混合问题(公考中常考经济学名词)(6)

灰犀牛事件: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经常被提示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大概率风险事件】

【解析】

1.灰犀牛事件: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单纯从冠状病毒的感染到这么多人发病来看,不能叫做灰犀牛事件,因为灰犀牛事件指习以为常的事件,即每天都能看到,或者以前一直没有注意到,直到忽然有一天爆发才注意到。有人把本次湖北的状况比喻为灰犀牛,即从病毒的源头找寻,也就是武汉的海鲜市场,因为人们长期吃野味,比如蝙蝠、蛇,人类长此以往的破坏自然规律,必然会遭到自然界报复,从该角度看属于灰犀牛事件。

2.从突发性形容定义为黑天鹅事件;从源头开始的吃野味、人们没有关注、直到爆发人们才关注可以定性为灰犀牛事件。

三大陷阱:

1.修昔底德陷阱:意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要回应这种威胁,为此,战争将变得不可避免。

2.塔西佗陷阱: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颁布什么政策,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

3.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由世界银行2006年最早提出,意思是新兴市场国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000美元向12000美元跨越过程中,由于矛盾集中呈现、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导致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解析】

三大陷阱: 提出的,会考查多选题。

(1)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必然要回应这种威胁,为此,战争将变得不可避免。比如美国、欧洲人鼓吹“中国威胁论”, 应运而生提出这个词,中国是和平发展,并不会真的给予威胁。名字来源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指出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双方的竞争最终大多数会以战争结束,比如很多国家的崛起过程都会走上侵略战争之路,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开始鼓吹“中国威胁论”,企图丑化中国的形象、阻碍中国的发展。整个世界中最显著的是德国,德国统一以后取代英国成为欧洲市场最大的经济体,1914年和1939年时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目的就是挑战现存大国,德国是新崛起的,挑战当时的老牌殖民帝国英国,英国并不会不在乎,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当时的日本也是一样的,日本崛起以后就想挑战欧洲的殖民地位,想要在亚洲建立以日本为首的新秩序,最终导致以日本为首的法西斯战役,也是指修昔底德陷阱,因此 强调中国是和平发展之路,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不会真正的开启战争。

(2)塔西佗陷阱:指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即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颁布什么政策,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比如政府一直在说假话,曝出的数据、说的、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真的,突然有一天说了一件真的事情,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会导致群众不会信任政府,类似古代的“烽火戏诸侯”,导致公信力出现危机,百姓不会信任,就算以后改正了,开始说真话,百姓也不相信,塔西佗陷阱最终指向是政府公信力的危机。

(3)中等收入陷阱:最早源于世界银行2006年提出,指当一个新兴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000-12000美元之间,即能够达到世界的中等收入发展水平,如果人均GDP能够达到世界公认的中等收入之后,该国家没有顺利的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最终会导致掉入陷阱,表现是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甚至长期回落。很多专家认为中国经济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 坚信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9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2018年是9700多美元,因此中国已经到达世界所规定的中等收入水平行列,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经济方式转型,最终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回落。现在很多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经济工作会议中,经常会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都是在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思维导图】

行测资料分析中增长率混合问题(公考中常考经济学名词)(7)

【梳理】

1.吉芬商品:指和需求法则相反的商品,当价格上升,需求量会增加。

2.价格歧视:分为三级,给例子能够分别对应即可。

(1)一级价格歧视:按照每个人心理定价(按照个人定价)。

(2)二级价格歧视:按照购买量歧视。

(3)三级价格歧视:按照人、市场歧视(大多数都属于三级)。

3.公地悲剧: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所导致的偏差。

4.囚徒困境:个人的最佳选择并非是对集体的最佳选择

5.菲利普斯曲线:当通货膨胀率很高,失业率会下跌。

6.费雪效应:指通货膨胀率高时,利率会上升。

7.乘数效应:初始投资带来的社会经济总量增加的连锁反应。类似多米诺骨牌会引起其他很大的反应。

8.股票:牛市指股票价格上涨的趋势;熊市指股票价格下降的趋势。

【思维导图】

行测资料分析中增长率混合问题(公考中常考经济学名词)(8)

【梳理】

1.黑天鹅事件:难以预测的且负面影响巨大,比如恐怖袭击。

2.灰犀牛事件:习以为常且平时没有重视的事情,最终导致很大的结果,比如犀牛平时看起来呆呆傻傻的、很笨重,结果突然有一天发狂跑过来也会躲不掉。

3.三大陷阱:指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明白什么意思,多选题能够选择出来即可。

行测资料分析中增长率混合问题(公考中常考经济学名词)(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