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郭开:赵偃去世后才当上丞相,赵王被他卖了还替他"数钱"

《大秦赋》开播有段时间了,故事情节还是蛮不错的,毕竟有畅销小说的底子,只是有些演员不尽如意,尤其是个别主演,总让人感觉很别扭。不过有些配角却让人眼前一亮,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赵国奸臣郭开。

01何谓小人?

不得不说,刘冠麟将小人郭开演活了,从郭开紧紧追随赵偃、帮助赵偃出尽各种坏主意,到赵偃继位后成为丞相小人得志,到见钱眼开、大肆收受各国贿赂,简直就像郭开在世一般,每次看到郭开的镜头都觉有趣,又佩服刘冠麟的演技。

郭开为何要背叛赵国(赵偃去世后才当上丞相)(1)

大秦赋中的郭开

《大秦赋》是根据小说拍摄的电视剧,既然是小说,难免有作者的主观猜想,在不违背大的历史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演义,也是历史小说常用的手法。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郭开是什么形象的呢?

实际上,遍寻史料,关于郭开的资料还真不是很多,毕竟不是主要历史人物,而且还是小人的形象,因此史书上不会专门记载郭开,而是在《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世家等记录中体现。通过梳理这些资料,我发现郭开可以算是战国时期最成功的的小人了,他甚至能做到把赵王卖了,赵王还要替他"数钱"。

郭开为何要背叛赵国(赵偃去世后才当上丞相)(2)

大秦赋中的赵偃和郭开

开玩笑的时候,我们常常用"把你卖了,你还要替人家数钱"来嘲笑别人的愚蠢,可是贵为一国之王,赵王是如何被小人所戏弄?要知道,"聪明莫过帝王",能成为赵王,智商也不会太低,可郭开就是有这个本事。

何谓小人?搬弄是非、落井下石、损公肥私、勾心斗角、见风使舵等都是小人,可在我看来,误国误民才是最重要的特征。为了一己之私,扶持没有本事的胡亥上位、却让受人拥戴的扶苏自尽,导致大秦早早灭亡,幕后黑手赵高是小人;阴险狡诈、玩弄权术,对宋徽宗曲意逢迎,助其玩乐,被称为"北宋六贼"之首的蔡京是小人;贪图钱财、陷害忠良,窃取权力损耗大明国力的严嵩是小人。郭开,属于毁灭赵国的小人。

郭开为何要背叛赵国(赵偃去世后才当上丞相)(3)

大秦赋郭开密谋除掉太子

小人不代表没有本事,更不代表没有文化,赵高精通秦律,是大秦书法家;蔡京记忆力超群,书法精湛;严嵩从小就有才华,善于诗词。郭开的本事没有这些人高,但他有一个最大的本事,在《史记》中记载郭开"善媚上",善于巴结讨好赵王。

在《大秦赋》中,郭开是赵偃的伴读,从小就如同赵偃肚子里的蛔虫,从倡馆玩乐,到欺负嬴政,再到阴谋夺权,郭开处处做到让赵偃满意,所以赵偃刚一当上赵王,便封了郭开为丞相,史称赵偃为赵悼襄王。

郭开为何要背叛赵国(赵偃去世后才当上丞相)(4)

大秦赋赵偃和倡女

02赵悼襄王时挤走老英雄

其实在正史中,赵偃当赵王时,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此时郭开当了丞相,但是郭开"媚上"的本事绝对一流,也得到赵偃的宠信,只是还没有做到丞相那么重要的位子上。再者,赵悼襄王在位时,也算干了一些大事。

比如,赵偃刚继位时,便派遣李牧进攻燕国并夺取城池,扩大赵国地盘。后来燕国派兵攻打赵国,赵偃又任命名将庞煖主动迎击,大胜燕国,连燕国主将都被干掉了。赵偃还曾经和其他四国组成五国联军,主动进击秦国。

郭开为何要背叛赵国(赵偃去世后才当上丞相)(5)

大秦赋中赵国老将庞煖

赵悼襄王时,李牧、庞煖等名将还能得到赵王任用,可惜的是另一个名将廉颇却与郭开有仇,这点也提醒我们,工作和生活中要提防小人。廉颇是赵国名将,当年若不是秦国的反间计,廉颇不被换下来,又怎么会有后来惨烈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虽然惨败,但好歹赵王悔悟,继续重用廉颇,所以秦军多次进攻都被廉颇、庞煖等赵将击退。可是老英雄因为当众斥责过郭开,郭开怀恨在心,于是多次在赵悼襄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尤其是廉颇拥兵自重,威胁赵王,于是赵偃下诏让乐乘取代廉颇,廉颇一怒之下,带兵打了乐乘,逃亡魏国。

这还不算,在赵王面临秦军威胁时,想重新起用廉颇,便派遣使者去调查廉颇能否再用。小人郭开对使者威逼利诱,强迫使者说了廉颇坏话。老英雄就这样在异国他乡郁郁而终,如果遇到明主,廉颇又岂会比秦国老将蒙骜差?

03让匈奴胆寒的大将毁于小人之手

郭开真正发迹,是在赵悼襄王的儿子赵迁继位后。赵迁便是赵偃与倡后所生的孩子,赵偃爱屋及乌,对倡后宠爱有加,也十分宠溺倡后的孩子赵迁,甚至不顾反对,废长立幼,让赵迁当了太子。《大秦赋》中赵偃的故事原型,应该是赵迁。

郭开为何要背叛赵国(赵偃去世后才当上丞相)(6)

大秦赋中赵偃与倡后

赵悼襄王去世后,赵迁继位成为赵王。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是郭开不仅没有受到冷落,反倒是更得赵迁信任,史书记载赵迁升郭开为"相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是因为郭开拥立有功。可是任用郭开这样的为丞相,赵国又怎么会好呢?

秦国善于用反间计,间谍战也是秦国威力巨大的"第二条战线",当年长平之战便归功于秦国的反间计,可是赵国并未吸取教训。秦国攻赵,赵迁召回戍守边疆的李牧。李牧果然是赵国良将,当年在边疆,便破匈奴兵数万,让匈奴十年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对付秦军,李牧同样很有一套。王翦虽然也是秦国良将,对阵李牧却如同"针尖对麦芒",无可奈何下,王翦又想到了当年白起的那一招"反间计"。秦国使者献给郭开重金,还许诺让郭开做秦国的上卿,也是接近丞相的位置。

郭开为何要背叛赵国(赵偃去世后才当上丞相)(7)

大秦赋中的王翦

郭开见财忘义,连母国也不顾了,欣然接受。他对赵王迁说,李牧要叛变赵国,和秦国里应外合,消灭赵国。赵王迁对郭开的话深信不疑,还感激郭开及早提醒,要不然就变成了李牧的俘虏。于是,赵王派人撤掉李牧的官职,还将其杀害。

李牧的去世,让赵国再没有能够抵挡王翦大军的良将,很快秦军攻下邯郸,赵王迁被俘虏。此时的赵迁才明白过来,当初被郭开卖了,还在感激小人,这不就是典型的"被人卖了还要替人数钱"吗?

结束语

郭开算得上战国时期最成功的小人了,在两代赵王那里都很吃香,还在秦国谋了个上卿的好位置。唯一可悲的是,郭开在回邯郸搬运家产时被盗贼所害。

虽然史书没有交代,但这伙盗贼很明显是假扮的,或者是拥戴李牧的手下气愤不过,或者是其他身怀家国仇恨的赵人,但是也很有可能是秦人所扮:敢于出卖赵国、如此无底线的小人,说不定哪天把秦国也卖了,这样的人,大秦敢用吗?

郭开为何要背叛赵国(赵偃去世后才当上丞相)(8)

大秦赋中的嬴政

元杂剧中有一首《奸臣出场诗》:"别人笑我做奸臣,我做奸臣笑别人。我须死后才还报,他在生前早丧身。"小人是现实的,可是小人得志,终究只是一时,死于非命是他们常见的下场。

参考资料:《史记》《淮南子》《战国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