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轻的时候很少会想到“死亡”这件事。工作,生活,娱乐,思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享受着各种各样的人生乐趣。逍遥自在,其乐融融。可实际上,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人就踏上了死亡的旅途。这多少让人觉得有点残酷,却是事实。

认真去想的话,会觉得有点恐怖。

死了,那就什么都没了。你变成了空气,漂浮于渺渺大荒,在奈何桥上无限眷恋地回望红尘众生。

你没法再爱人,也没法被人爱。见不到亲人,也见不到情人。死了都要爱当然痴情得可以。只是所有的喜好和牵挂,所有的欢乐和悲伤,所有的成就和罪过,所有的荣耀和梦想,随你而去,随风而散。

万籁俱寂,凄凄惨惨戚戚,在另一个世界。

谁都想活到一百岁甚至更多,这似乎就着了“物极必反”的道儿。谁都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走到生命的终点,可老天似乎早有安排。所以有人死于非命,有人寿终正寝,迷者自绝生路,高僧得道圆寂。

人人都说天堂好,谁愿意去?

汉语博大精深。死的说法颇为丰富。

平和普通的像“完了”“挂了”“没了”“走了”等,直接了当,做了总结。书面化的“遇难”“不幸逝世”“经抢救无效死亡”“猝然离世”则说明了人生的偶然因素实际在主宰着天地万物。“驾鹤西去”“永远睡着了”“化作了山脉”“羽化成仙”则有诗意得多,委婉却又点明了主题。只有革命烈士才配得上“永垂不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不管怎么个说法,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从此,地球上没了这个人。不管生前是做什么的,是否曾经呼风唤雨,有何丰功伟绩,年寿几何,是非功过,都已经与尘世恩断义绝,不再有任何瓜葛。当然也有鸿毛泰山之分,万古流芳和遗臭万年似乎是同一级别,都有人记得。好像岳飞和秦桧,但毕竟人心如秤。见义勇为不幸牺牲也会让人念叨和惋惜。最不幸,天灾人祸,刹那间灰飞烟灭,死寂如亘古。

再看看“死”字的写法,多形象。有匕首,有歹徒,哪有好事?四四方方,就如棺材,最后一块板盖在上面,好人坏人,盖棺定论。

有生就有死,天地法则,概莫能外。既然死亡无法避免,那还是要想办法让它来得迟些,迟些,再迟些。“唐僧肉”吃不到,“不死药”买不到。也没什么,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可以加宽、加深、加厚。而这,就取决于你对待生命的态度。

“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好,“向天再借五百年”也罢,承认客观,锻造主观,直面人生。像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活着,好好活着,这就是幸福。

承认死亡,却不畏惧,这就是乐观。

你看完了这些文字,一笑了之,这就是快乐。

零落成泥碾作尘香如故(零落成泥碾作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