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钱可以解决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矛盾,其实这句话没错,毕竟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事事都要为了钱而发愁,那么矛盾几乎天天都有。

这不,家住福鼎的周大叔最近很是烦恼,他说从2022年的2月7号,亲家母就经常过来用石头砸他家的门,一共来了都有三次了。

最关键的是,周大叔都不知道亲家母为何要来砸门,反正亲家母什么也不说,想骂人就骂人,想砸东西就砸东西,而女婿也从来没有出面劝解过。

说着话,周大叔的老伴陈阿姨拿出了自己的发票,她说当时想要用手机拍下亲家母的行为,没成想亲家母还打掉了她的手机,以至于修手机都花了210元。

32岁丈夫三年收入30万(丈夫工作年入7万)(1)

当下记者也找到了亲家母黄阿姨了解情况,黄阿姨没有兜圈子,她承认自己确实砸了亲家的门,但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听到了一些谣言才忍不住做出了砸门的举动。

原来,黄阿姨的儿子阿森在2018年与周大叔的女儿阿玲相识并相恋,此后两人按照当地的风俗办理了结婚仪式,只是两人并未领取结婚证,事实上阿玲在此之前跟前男友有了一个女儿,嫁给阿森时是带着6个月大的女儿住到了阿森的家里。

2021年的3月份,阿森和阿玲生下了共同的小女儿,从这儿以后,阿玲带着两个女儿回娘家比较频繁,因此黄阿姨也听到了一些传言。

说到这儿,黄阿姨有些难以企口,她说亲家传出来的谣言就是说我儿子不会夫妻生活,还说我儿子就是傻,这样的话很难听,谁都没有脸面。

于是黄阿姨就找到了亲家理论,亲家还有一个残疾的儿子,他们是直接把残疾的儿子推了出来,让残疾儿子打她,黄阿姨也不敢打他们残疾的儿子,只能用石头做出了砸门的举动。

32岁丈夫三年收入30万(丈夫工作年入7万)(2)

此时阿森称他的身体良好,只是女儿出生后,他就与妻子的生活受到了影响,一个月只能有一次夫妻生活,有时候妻子还不肯。

陈阿姨连忙否认自家并没有传出这样的谣言,这么没有脸面的话不知道是谁传出来的,她也不知道亲家黄阿姨是从哪儿听到的。

而周大叔解释女儿之所以回娘家,是因为一开始女婿对女儿带过去的那个大女儿视为己出,因此女儿才有信心生下了小女儿,可是小女儿出生后,女儿觉得女婿对她的态度有变,家里也没有人照顾两个孩子,所以女儿才经常回娘家,这样一来,农闲时他和老伴都能帮女儿照顾两个孩子。

周大叔很是不满,他说女儿回娘家住了3个月,女婿从来没有看望过,3个月时间,女婿也只是给了女儿2100元的生活费而已。

阿森承认生活费确实给了这么多,但妻子回娘家这一事阿森也并没有生气,让他想不通的是,每次都是丈母娘喊妻子阿玲回去的,而他和妻子阿玲也没有吵架,一个月丈母娘就要喊妻子回娘家五六次,明明都嫁人了,老喊回去干啥呢?

更让阿森难以接受的是,妻子回去也就罢了,丈母娘还要传出是他不管阿玲,不管两个孩子,到处跟别人这样说,这就很没有意思了,又不是自己赶阿玲回去的。

阿森的母亲黄阿姨也表示儿媳回娘家她们都没有意见,关键是儿媳也要打声招呼,不要不辞而别或者撒谎,自己也是在工厂上班没在家,有时候儿媳丢下两个孩子就回娘家了,给儿子发个消息说是去理发了,孩子在家你带一下,结果到了晚上儿媳都没回来。

阿森认为,他和妻子走到如今的地步,都是妻子受到了丈母娘的挑唆造成的。

32岁丈夫三年收入30万(丈夫工作年入7万)(3)

一听这话,丈母娘陈阿姨坚决否认,她说女儿带过来的那个大女儿在女婿家经常感冒,老是关在楼上不出门,也不活动,小孩子肯定是要活动的啊,回到娘家后在家里活动一下,小孩子不用吃药感冒就好了,反正每次回来这个小孩子都是感冒的。

陈阿姨说,并不是她叫女儿回娘家的,是女儿自己要回娘家的。

此刻阿森不想再多说什么了,他说妻子回娘家时,一天他都会打两个电话给妻子,可妻子从来都是不回复,有时候过了两天才回复说没时间回你消息。

而去丈母娘家时,他也买了东西提过去,可妻子娘家人都说这些东西小孩子又吃不了,你给提回去吧,无奈之下,阿森只好把东西又提了回去,他就觉得这些事都不是什么大事,自己怎么样都行,就是妻子那边总是把小事搞得很大,希望记者能劝说妻子那边的人就行了。

提起这件事,阿玲倒是开口了,她说从买东西这件事就足以证明丈夫的人品不行,而买东西这件事自己也都无所谓,关键是丈夫对这个家不上心。

周大叔接过女儿的话头也说了,过年时女婿没有买鱼,油,他都会给女婿买了送过去,女婿没有电动车,他也出钱给女婿买了,家里有一个残疾的儿子靠不上,只能靠这个女儿了,只要女婿对女儿好,那么自己也就好,可女婿一点也不好,不好的点就在于连生活费都没给女儿。

32岁丈夫三年收入30万(丈夫工作年入7万)(4)

阿森很是委屈,他解释自己是在鞋厂工作,旺季的时候一个月七八千,淡季的时候一个月三四千,四五千这样子,年收入大概在七八万左右,就这还有3500的房贷要还,每个月都会给妻子1000到2000的生活费,多了就多给,少了就少给。

而妻子主要就是负担两个孩子,给孩子买点东西啥的,家里的菜和生活支出大部分也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在承担,说到这儿,阿森叹了口气,她就是一点苦都不愿意受,才结婚没多久嘛,两个人肯定是要慢慢来的。

阿玲表示可以理解丈夫的工资微薄,但丈夫明知身上的重担还安于现状不肯努力,一个男人连点上进心都没有,那还要他干嘛啊,人可以穷一点没什么,但上进心总要有吧,要去想方设法赚钱啊,都说了鞋厂不稳定,换一个别的做,可他就是不愿意。

说罢阿玲崩溃大哭了起来,她说,丈夫就是不听,也不想办法赚钱,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怎么可能跟着他一起安于现状,小孩子不用吃不用喝吗?婆婆每次都跟他说,让我节省点,怎么节省啊?

32岁丈夫三年收入30万(丈夫工作年入7万)(5)

阿森说这件事他跟妻子讲过,但妻子就是不理解,因为两个孩子还小,大女儿刚上幼儿园,小女儿才刚满一周岁,他想的就是先留在家里,等孩子稍微大点了再到别的地方去赚钱,对于赚钱这事他也是放在心上的。

可阿玲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说法,她说经济上不行,生活上也不行,丈夫钱也不给,每次问他要了,他才会给200块钱,不问他要,他就不给,他有多少钱自己也不知道。

此刻阿玲做了决定,就是想要分手,自己带大女儿,小女儿归丈夫抚养,虽然不舍,但也没办法,能力有限,丈夫对大女儿也就那样,毕竟不是他亲生的,小女儿出生后,他的态度也是有差别的。

但在记者看来,跟阿森沟通的过程中觉得阿森还好,就是男人比较直了一点,很多事情不会拐弯,记者劝说着阿玲不要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感情,一个男人愿意接纳不是他亲生的孩子也很不错了,才结婚不久经济条件遇到困难也很正常,以后夫妻两人好好努力,日子也会好起来的,再说了,都两个孩子了,再分手的话村里人也会笑话。

只是记者的一番劝说并没有得到阿玲的认可,日子是自己过自己的,干嘛要在意别人的眼光,那多累啊,反正你们觉得好,很多事情我自己都接受不了,坐月子的时候他们都没有人来照顾,给两个孩子洗澡都是我自己给孩子洗,一个在那里洗,一个在那里哭,做饭婆婆都没时间做。

站在门口的黄阿姨听到儿媳的这番话当即就忍不了了,她气愤的怒吼起来,你前面说了那么多我都可以忍,但你要说月子里没照顾你我真的忍不了,都想不到你会说出这样的话。

小孩子洗澡我没给她们洗吗?还有孩子感冒,你感冒,不都是我出钱给去看的吗?做饭也只是我走了三次,因为工厂太忙没时间,就这我还是找的姐姐过来帮忙做饭给你吃,怎么叫月子里没管你?

32岁丈夫三年收入30万(丈夫工作年入7万)(6)

阿玲也崩溃大哭,你给孩子洗了几次,做饭你都没时间,一会儿找这个人来做,一会儿找那个人来做,你管过我吗?

就这样,婆媳两个人吵了起来,看到儿媳否认了他们为这个家庭的付出,黄阿姨和儿子阿森也觉得这段感情没必要挽回了。

根据双方的矛盾以及描述,其实在外人看来都是小事情,记者也再次劝说了阿玲要三思而后行,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每个家庭都会有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因为一点小事伤了和气。

但阿玲并不以为然,她说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在你们这里是小事,但在自己这里就是大事,跟他在一起一点也不开心,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

不难看出,阿玲想要分手的决心已定,任何人都无法再劝说了,阿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小女儿自己带可以,但妻子阿玲需要给抚养费,这是应该的,当时办理结婚仪式也给了阿玲15.8万的彩礼,现在既然这样了,希望阿玲能退还一部分彩礼以及金器。

阿玲面露苦涩,自己都没有工作,还是靠父母养着,抚养费怎么给?只能说有了就给点,而且也是步入下一段婚姻前给,如果以后有了男朋友,结了婚,再给抚养费的话人家男方肯定也不同意。

关于彩礼,阿玲只愿意退还2万,金器只有一条金项链可以退还给阿森,对此阿森理解阿玲的难处,同意不要抚养费,彩礼2万就2万吧,再加上一条金项链,他和母亲黄阿姨都希望阿玲有时间能回去看看孩子,毕竟孩子也需要母爱。

32岁丈夫三年收入30万(丈夫工作年入7万)(7)

事已至此,双方达成了一致,这段还没有领取结婚证的婚姻也就拉下了帷幕,在我看来,阿森其实还挺通情达理的,也挺有责任担当的,最后抚养费也不要了,彩礼只退两万,还能为孩子着想,足以证明这人还不错。

如果非要说阿森错了,或许他错就错在工资除掉房贷后,如果没有父母的帮衬,那么剩下的一点钱用来过生活确实会有些不太如意,再加上没有一个体谅自己的媳妇,那就更不容易了。

这段婚姻的结束,对于阿森来说应该也算是一件好事,毕竟以后不用再抚养不是自己亲生的女儿了,未来也不用赡养岳父母和那个残疾的舅子了,对于能力有限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大难事。

希望阿玲也能明白,婚姻中都会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需要双方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人本身就不容易,美好的生活是需要靠两个人努力拼搏的,而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凡事两人好好商量,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不然换了谁,依旧是过不好。

对此大家是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各抒己见给出不同的声音,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