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指导人有德,必有福我们只有把孩子培养成具有社会公德的人,孩子才能更受欢迎,才会觉得自己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才更有可能拥有幸福人生那么,家长该如何着手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家庭教育八句话解决犯错问题?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家庭教育八句话解决犯错问题(家庭教育教子有方)

家庭教育八句话解决犯错问题

方法指导

人有德,必有福。我们只有把孩子培养成具有社会公德的人,孩子才能更受欢迎,才会觉得自己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才更有可能拥有幸福人生。那么,家长该如何着手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呢?

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身良好的公德意识和公德行为来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公德榜样,做好示范。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言行粗鲁、污染环境、破坏秩序、损人利己等不良行为。若是遇到他人有这种行为时,家长也应立即表明态度,帮助孩子明辨是非。

家长可以通过图书、动画片或短视频等,与孩子一起了解社会公德的具体表现,明确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甚至可以召开家庭会议,讨论需要遵守的社会公德内容及实施监督办法。起初,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奖励办法来激励孩子践行社会公德行为,家长之间、亲子之间互相督促,共同努力,一起践行社会公德行为。

父母的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荣誉奖状,而忽略孩子社会公德的培养,不利于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德才兼备、品德先行的人。现今的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进行,德育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始终将德育放在第一位。同时,家长要摈弃公德教育事不关己的想法,助人为乐并非多管闲事,服务他人并非低人一等或是吃眼前亏,文明礼让更非软弱无能、任人欺负,等等。我们应该让孩子适应社会公民的角色,而不仅仅自认为是一个受保护的未成年人、父母的宝贝、一名小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要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有了正确的教育观念,还需要有适当的方法指导,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将社会公德落实到行动当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从小事做起,只要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事无论多小都应积极鼓励孩子去做,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合理赞赏。父母与孩子一起做,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进行,增加社会公德行为本身的趣味性,如比赛谁能对垃圾进行准确分类,谁捡的垃圾种类更丰富等。父母要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做义工,看谁服务老人更周到,谁更受欢迎;又如,谁种的小树苗长得更高。

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出现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时,家长因为面子问题或怕承担责任而选择视而不见、袒护孩子、一逃了之,这些都是不明智的行为。家长应时刻谨记,孩子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犯错也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礼物,父母要把握好机会,及时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带孩子离开公众的视线,然后对孩子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教育。

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均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面对复杂的社会公德规范,小学生无法短时间内全盘接收,需要父母有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家长应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公德教育。

文明礼仪方面,父母在与孩子及其他亲人朋友交往时以身示范应有的礼仪和具体的技巧,如乘坐电梯或公共交通时应排队进出或上下,看见老人、孕妇和小孩应主动让座,在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不随地大小便或吐痰,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臂弯遮挡,等等。助人为乐方面,孩子在家里能给大人搭把手,在学校能给老师当小助手,在同学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能判断真假求助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地奉献爱心,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爱护公物方面,孩子能认识到公物是大家共同的财产,能做到爱护学校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爱护公园的游乐设施和卫生设施,看到街头路边的雕塑、广告牌等只欣赏、不涂抹,等等。保护环境方面,孩子能做到垃圾分类投放、节约不浪费、带宠物安全出行、爱护花草树木和野生动物等。

德庆县妇联编辑发布

来源:南方传媒、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省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刘泽琦 黄钰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