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结束无锡没有自来水历史作出重要贡献的梅园水厂,2008年8月19日被列入第二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如今厂址上杂草丛生,如一片破败之境民建无锡市委向本报“人民建议征集”栏目反映,我市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缺憾,政府职能部门应协调配合,梳理检查工业遗产,因地制宜制定措施,保留底蕴忌过度开发,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以前的老水厂?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以前的老水厂(梅园水厂沉睡多年有点可惜)

以前的老水厂

曾为结束无锡没有自来水历史作出重要贡献的梅园水厂,2008年8月19日被列入第二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如今厂址上杂草丛生,如一片破败之境。民建无锡市委向本报“人民建议征集”栏目反映,我市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缺憾,政府职能部门应协调配合,梳理检查工业遗产,因地制宜制定措施,保留底蕴忌过度开发。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梅园水厂建成供水,从此锡城百姓喝上清澈甘洌的自来水。在炎夏依旧清凉的管社山庄,有一个思源亭,之前是梅园水厂取水口,这是无锡第一个自来水取水口。如今,梅园水厂完成历史使命,走在厂区,可见一些设备长年累月裸露在风雨中,斑驳发锈。自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梅园水厂近9年来似乎被渐渐遗忘。对此,网友们也感叹不已,在论坛上贡献金点子。如网友“beargrylls”提议,可以考虑和无锡数字电影产业园合作,建个外景基地;网友“yds”提出,水厂具有广泛的利用空间,可以考虑与商业、办公相结合进行改造,向商业、办公等现代服务业转型,实现同一空间下的功能转换。

无锡的工业建筑遗存丰富,业内很多人把无锡称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象征地”。目前我市工业遗产再开发利用主要有三种用途:转型为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公共文化设施、局部保留成为市民娱乐休闲服务街区。从全国来看,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废弃的工业厂房受到艺术家们的青睐,大量工业遗产被改造成文化创意园区。无锡也进行了一些工业遗址改造实验,位于古运河畔的蚕丝业仓库旧址改为北仓门文化创意产业园,原雪浪钢厂改建成华莱坞……但从各文创园区目前的建设、招商、发展及销售税收产出情况来看,和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发展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相比,无论从规模定位、品牌效应、产业规划、产业链的形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一些研究者反映,目前我市缺乏明确的工业遗产保护政策和统一的文化创意园区发展规划和立法。园区无法形成自有的创意品牌,更无法形成具有拉动效应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各级政府在园区建设方面各自为政,园区定位混乱导致重复竞争、资源浪费,还缺乏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及公共服务平台的有力支撑。

民建无锡市委相关人士认为,工业遗产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确立牵头部门,从市级层面制定统一的工业遗产保护政策和文化创意园区地方性法规,从源头上规范园区的规划、审批及建设程序。政府应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积极制定各类产业扶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可以出台专项的文化创意项目资金,在税收优惠、投融资、土地政策上也要有所扶持。”一些民建会员建议,政府应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让全市的文创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更科学、更合理,形成产业规模效应。他们共同呼吁:“将工业遗产与创意产业相结合,让‘沉睡’的工业遗产焕发第二次生命,转化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邵益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