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普遍社会心理问题。在衣食住行匮乏基本上都已经解决了的今天,有哪些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

《中华读书报》所荐图书《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图书作者俞国良教授在书中指出了七大关键问题:

一、自我和谐目标与国民幸福感。

二、人际知觉偏差与国民信任感缺位。

三、社会比较效应与国民安全感缺失。

四、权力认知与腐败现象。

五、死亡心理与自杀现象。

六、文化变迁与中国新兴社会阶层心理。

七、“一老一少”(老年人、青少年)问题。

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探究大转型时代的七大社会心理问题)(1)

《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俞国良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12月第一版

全文如下: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普遍社会心理问题。中国社会心理学领军者、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的新作《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正是这样一部专注于严肃、科学地探究今天这个大转型时代中国普遍社会心理学问题的学术专著。

本书共分九章,系统论述了社会心理学在国际及国内的起源与发展情况,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心理现象和梳理社会心理特点,并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与领域,旨在为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

在衣食住行匮乏基本上都已经解决了的今天,有哪些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 俞国良教授精心挑选了七大关键问题:自我和谐目标与国民幸福感、人际知觉偏差与国民信任感缺位、社会比较效应与国民安全感缺失、权力认知与腐败现象、死亡心理与自杀现象、文化变迁与中国新兴社会阶层心理,以及“一老一少”(老年人、青少年)问题,分列单章予以严肃探究,抽丝剥茧,直抵问题的核心。

比如大家非常关切的权力认知和腐败现象,由于政治敏感性和精致的利己主义流行等,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并不愿意触及这个重大问题。但俞国良教授以一名社会心理学家的高度学术敏锐度与社会责任感直面权力认知和腐败现象,深入探究了“权力认知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权力滋生‘腐败’的社会心理学分析”“问责是社会心理学不可忽视的概念”,以及“反腐倡廉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从社会心理学作了深刻剖析,给我们带来启发。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由于人天生就是社会性的动物,两个人就组成最小的社会,所以人的各种心理必然具有无法分离的社会性。因此,无论研究哪个对象与领域的心理学,其实在本质上都是广义的社会心理学。例如,儿童学业发展在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分类上属于发展心理学,但是,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不仅仅是儿童自身的父母遗传及其家庭,更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密不可分。因此,《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在第九章以两节分别研究了“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和“多元文化价值对青少年榜样选择的影响”。

又如幸福感的研究。幸福感是一种强烈的个人感受,而且个体对幸福的感受差异很大。对社会心理学家而言,研究幸福感就需要研究测量和影响因素,还需要从更广的社会转型与发展变迁的角度来看国民的幸福感。《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的第三章集中研究了“幸福感:测量、影响因素及其进展”“自我和谐目标:模型、测量与影响因素”和“社会转型:国民幸福感的震荡与变迁”,为广大读者展示了个体与国民幸福感的鲜明时代性。

俞国良教授在该书《自序》中说:“作为一名学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特别是一名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成长、已过天命的‘中年学人’,我很想为这个如火如荼的新时代、可圈可点的社会转型期做点事情,留点记忆。无奈受条件和学识所限,虽有一腔热血和一片忠诚,也只能尽心尽力、嘶破嗓子喊上几声,不仅仅是为学术服务于社会实践摇旗呐喊,也是为处于复兴中的华夏民族承担一个子民的义务和责任。我想,这也是一名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基本操守!”《社会心理学的时代实践》一书的出版,落实了他的这个想法——一名社会心理学家强烈希望用学术研究观照现实社会问题的朴素想法。

(原文标题:《大转型时代的七大社会心理问题》,载于《中华读书报》2022年8月17日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