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柰,别名沙姜,是姜科,山柰属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根茎块状,单生或数枚连接,芳香。

时珍曰∶山柰俗讹为三柰,又讹为三赖,皆土音也。或云∶本名山辣,南人舌音呼山为 三,呼辣如赖,故致谬误。其说甚通。山柰生广中,人家栽之。根叶皆如生姜,作樟木香气。土人食其根如 食姜,切断曝干,则皮赤黄色,肉白色。古之所谓廉姜,恐其类也。段成式《酉阳杂俎》云 ∶柰只出拂林国,苗长三、四尺,根大如鸭卵,叶似蒜,中心抽条甚长,茎端有花六出,红 白色,花心黄赤,不结子,其草冬生夏死。取花压油,涂身去风气。按此说颇似山柰,故附 之。

山柰功效和作用(山柰别名沙姜根叶皆如生姜)(1)

山柰是多年生低矮草本, 根茎块状,单生或数枚连接,淡绿色或绿白色,芳香。

山柰功效和作用(山柰别名沙姜根叶皆如生姜)(2)

山柰叶通常2片贴近地面生长,近圆形,长7-13厘米,宽4-9厘米,无毛或于叶背被稀疏的长柔毛,干时于叶面可见红色小点,几无柄;叶鞘长2-3厘米。

山柰功效和作用(山柰别名沙姜根叶皆如生姜)(3)

山柰花4-12朵顶生,半藏于叶鞘中;苞片披针形,长2.5厘米;花白色,有香味,易凋谢;花萼约与苞片等长;花冠管长2-2.5厘米,裂片线形,长1.2厘米;侧生退化雄蕊倒卵状楔形,长1.2厘米;唇瓣白色,基部具紫斑,长2.5厘米,宽2厘米,深2裂至中部以下;雄蕊无花丝,药隔附属体正方形,2裂。

山柰果为蒴果。

山柰功效和作用(山柰别名沙姜根叶皆如生姜)(4)

山柰用块茎繁殖。收获时选健壮,无病虫害及未受冻害的沙姜作种,晾干表皮水汽后,在室内或室外贮藏均可。室内贮藏的方法是:在干燥处用干细沙和姜分层堆藏,堆放时底部先铺一层沙再分层放种麦,如此层层堆放,堆高100厘米即可;室外贮藏的方法是:在干燥处挖宽约100厘米,深50厘米,长随贮种数量而定的坑,先将坑内垫上一层沙再放种姜,一层沙一层种美,这样依次进行,高约34厘米,上盖细沙13-17厘米,最后盖草或塑料薄膜,以防冬春雨雪浸入坑内引起烂种。

山柰采收加工于栽种当年的12月中、下旬叶片变黄时收获。挖起全株,挖去泥沙,去掉地上部分和须根,除留种外,其余全部可加工成商品,将山柰洗去泥土,用手工或切片机横切成厚0.3-0.5厘米的姜片,晒干即成。

山柰功效和作用(山柰别名沙姜根叶皆如生姜)(5)

山柰本品干形态:根茎横切片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2cm,厚2-5mm,有时2-3个相连。外皮皱缩,浅褐色或黄褐色,有的有根痕及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富粉性,常略凸起,习称“缩皮凸肉”。质坚脆,易折断,气芳香,味辛辣。以色白、粉性足、气香浓、味辛辣者为佳。

山柰功效和作用(山柰别名沙姜根叶皆如生姜)(6)

山柰根茎为芳香健胃剂,有散寒,去湿;亦可作调味香料。从根茎中提取出来的芳香油,可作调香原料,定香力强。

山柰,中药名。为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具有温中除湿,行气消食,止痛的功效。

山柰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亦有栽培。常栽培供药用或调味用。

看更多新奇动植物,关注奇文导航,我愿为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