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广告,年龄20-50都可参与,学历不限,闲时在家都可工作,一天可赚100-300。”近日,家住牡丹江市的代女士(化名)在QQ的好友申请里收到了这样的消息。作为一名全职宝妈,能在家动动手指赚钱,工资还是当日现结,代女士感觉这个兼职挺靠谱,不免心动,随即通过了好友申请。不曾想,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举动,却让代女士追悔莫及。

网络刷单聊天套路(宝妈想赚外快反被坑)(1)

代女士所在的刷单群

  代女士添加了这个名字全是符号的好友后,就被拉进了一个群聊中,“群里大概30来个人吧,有一个管理员在我进群之后马上就发了群公告,让我下载一个APP。”下载完成后,代女士按要求“刷单”赚取了小额佣金。“秒到账,我只刷了三次,赚了40元。”可没多久,群里的管理员又发布了新任务,代购某金融类产品。管理员表示,产品金额越高,赚的也就越多,例如,产品价格为666元,购买成功后,返888元,并在群里晒出了很多打款成功和微信到账的截图。也正是因为这些诱惑,代女士开始接单做“大”任务,分别从多个渠道转账几千元到指定账户,皆用于刷单垫付本金。但是当她再想把佣金提现时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成功了。此时,代女士意识到了自己被骗,随即报警。

网络刷单聊天套路(宝妈想赚外快反被坑)(2)

被骗后,代女士想通过转账的方式再联系骗子却无济于事

  记者通过代女士提供的线索,成功“卧底”刷单群,详细了解这些群里到底有什么“猫腻”。记者先是用QQ尝试添加了与代女士一直联系的“助理coco”,对方并没有通过申请,随后的半个小时,记者的QQ好友申请列表里出现了好几条新的申请请求,有些甚至能在打招呼时精准地说出记者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像极了“熟人”。

网络刷单聊天套路(宝妈想赚外快反被坑)(3)

记者收到的好友申请验证

  添加好友后,记者很快被对方邀请进群。做任务的流程与代女士类似,扫码进群后,“群主”陆续公布了4联单的任务,并称“活动不可以断单,否则无法领取联单奖励。前三个“任务”都很简单,这些“任务”都是在为代女士所说的最终“大单”做铺垫。

网络刷单聊天套路(宝妈想赚外快反被坑)(4)

记者加入刷单群后,里面的管理员在发布任务

网络刷单聊天套路(宝妈想赚外快反被坑)(5)

刷单群中的“任务”

  最后,最重要的“大单”来了:下载一个名为“金墩墩”的APP,下载成功后用自己的手机号注册账号,再添加“接待员”某某人为微信好友,由接待员提供邀请码,填写后便可进入APP完成刷单任务领取“佣金”。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中根本搜索不到这款名为“金墩墩”的APP,只有通过刷单群中的链接才能下载。

  代女士告诉记者,下载完成后,其实也就是走进了“骗子们”设计好的陷阱的最终收网阶段。完成刷单任务后返现金,但这些金额要比之前群聊中的大了很多,有的单子金额甚至超过万元。当有人选择在APP下单后,骗子就会以“任务未完成”、“卡单”、“账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拒绝支付本金和酬劳,并不断鼓励受害人继续刷单且表示只有不断刷单才能拿到之前的本金和酬劳。就这样,受害人一步步被诱入刷单陷阱,不少人为了拿回本金和酬劳,便会越陷越深,直到被“吃干抹净”。而这些骗子在得逞之后,就会迅速拉黑受害人,并解散群聊,再想与其进行联系就变成了“天方夜谭”。

网络刷单聊天套路(宝妈想赚外快反被坑)(6)

金墩墩APP操作界面

网络刷单聊天套路(宝妈想赚外快反被坑)(7)

当收到受害人转账后,骗子火速解散群聊

  记者观察发现,从进群到做“任务”、领“红包”,总是有几个人特别活跃,当群里有新用户进群,“群主”还没来得及发群规时,这些“热心群众”纷纷做起了接待工作,有时还会在没有其他“任务”时教大家如何下载APP,如何在APP中添加“接待人”,更喜欢在群里晒出自己的收款截图,并称后续的所有任务,都迁移至“VIP流金岁月工作群”内进行,而他们早就进群拿福利啦。通常,“群主”在这些“热心群众”发言后出现,再去“鼓励”大家下载APP,“群主”不仅给10元的红包奖励,还表示“在金墩墩APP群聊中会有助理微信,添加后就可以领取现金奖励。”代女士向记者介绍:“其实这些人都是‘托儿’,我就是因为他们那些截图才觉得可信,最后贪小便宜吃了大亏!后来我才知道,那些截图其实都是后期PS合成的。”

网络刷单聊天套路(宝妈想赚外快反被坑)(8)

刷单群里总是有人格外“热情”


  针对贷款类诈骗、兼职刷单类诈骗、冒充客服退款类诈骗案件高发多发,黑龙江省公安厅民警史双月提醒大家,“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凡是以“刷单”为名的兼职全是诈骗。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贪心,千万不要给陌生人转账汇款。遇到“刷单”“给短视频博主点关注”“刷信誉”“垫付”的网络兼职广告时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陷入“低投入、高回报”的陷阱,要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兼职,而且网络交友需谨慎,尤其是对方以投资名义接近你时,千万保持冷静,提高警惕,多与身边好友多沟通、多询问,防止落入“圈套”。(记者 刘雨珊 周巾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