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三十年,才知道一直把"明"这个字理解错了。

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明,日月明,太阳和月亮是光明,合在一起就是明"。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1)

我一直是这么记的,但今天才知道,明字左边那个日,根本不是太阳,而是"囧"!

因为我看到了"明"被简化之前的样子: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2)

不管是甲骨文、金文,还是小篆,明字左半边,都不是"日"字,因为日的字形是这样的: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3)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明字左半边那个,一直是"囧"字的微变形。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4)

汉字从小篆演化到隶书的时候,把"明"字左半边的"囧"简化成了"日",后来一直沿用这个写法,才造成了我们今天的误解。

为什么"明"字左半边是"囧"呢?

因为"囧"是一个象形字,代表"窗户",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说:"明,照也。从月,从囧。"也就是说,在漆黑的夜色中,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我的小窗。比日月合体就光明的简单直接,是不是多了点文艺小清新的浪漫呢?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5)

星星不是太阳生的

不止"明"字,还有很多汉字我们都学错了。

比如"星"字,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星星是太阳生的孩子,所以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生"。(囧……)

追溯"星"字的字形,就会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甲骨文的"星"这样写: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6)

我们今天知道,天空中能自主发亮的星星是恒星,和我们太阳系的太阳一样,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所得才显得小。

古人造"星"字的时候,也知道这个知识,所以就用三个"日"来表示天上数不清的星星(古人习惯用三来表示多)。

在甲骨文中,这三个"日"有的中心加点,有的不加。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7)

但造出了: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8)

刻甲骨文的人渐渐发现,这个字和"晶"的字形太相似了。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9)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疑问:嗯?这个字到底是"星",还"晶"?

为了区分,聪明的古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晶"的下面加一个"(生)"字来表示"星星"。

因为"生"和"星"的古音非常相近,所以"生"作为声符,表示"星"的读音。就这样,"星"由象形字变成了形声字。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10)

"晶"和"星"区分开后,古人写着写着发现,"星"字的笔画太多了,很难写。

人都是喜欢偷个懒的,古人也一样,所以干脆把三个"日"简化成了一个,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星"字。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11)

看,从造字的角度看"星"字,我们就会知道,星星根本不是太阳的孩子,而是离我们很远的其他"太阳",这个解释也和我们掌握的天文知识相符合。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12)

汉字本身很有意思

造字的角度来看汉字,我们的方块字其实很有意思。

前面讲"囧"和"星"字的时候,提到了象形字和形声字,都是说的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法又叫"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用这些方法造出来的字,就叫"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

因为转注和假借主要是人们使用汉字的方法,原则上不会产生新字,所以不如前四种造字法有意思。

象形字是人们最开始使用的造字方法,因为汉字就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

看下面这张图就能明白,图画是怎么演变为汉字的。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13)

甲骨文和金文时期,汉字还没有定型,一个字经常有不同的写法,比如"龟"这个字,就有三种写法。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14)

第一种和第二种都是侧面的,但第二种缺了腿,第三种是俯视的乌龟。

但不管怎么写,你都能看出它们和实物很相似,所以甲骨文就是典型的象形字。

用像图画的甲骨文,我们可以拼出一张有意思的脸来: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15)

看,眼睛的象形字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16)

(目),鼻子的象形字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17)

(自),牙齿的象形字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18)

(齿),耳朵的象形字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19)

(耳),很形象吧!

指事字的出现,是为了弥补"象形"造字法的不足。

世界上的事物和意义千千万,有些事物和意义就不那么好用图画来表示,比如"上"这个抽象的意思怎么画?

古人很聪明,不画了,直接指出来。

甲骨文中,一长横常常表示大地,那么在大地之上,加一个表示"上"这个位置的符号不就行了?

同理,在大地之下加一个符号,就是"下"了。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20)

看,"上"和"下"的字形演变,一直保持着指事的特点。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21)

通过"指事",古人完美解决了造字难题,但这样的字其实不多,可能古人发现这样造字,还是太累了,为每一个意思新造一个字,要记的字太多了,方便程度也降低了。

这个时候,聪明的古人想到了,"既然已经造了这么多字,不如我来个组合",这样就能少想一些字形了,于是"会意字"出现了

比如我们知道"友"这个字是朋友的意思,但古人是怎么造出来的呢?好朋友相见,免不了握手畅谈,就把两只手放在一起表示"友"吧……嗯,两只右手在一起比较好看。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22)

"会意"造字法就像是拼积木,把不同的汉字拼在一起,造一个新字,来表达复杂的字义。

"形声"也是组合已有的汉字来造字的,而且它比"会意"更好用。

不论是指事还是会意,最初的字形都还是偏向于用图画来表示意思,但用"形声"造字,对图画的表现力要求就不那么高了,所以造字更方便了。

比如"止"这个字一开始又表示"脚趾",又表示"地址",还表示"停止",搞得人很混乱。

于是古人想,既然止有脚趾的意思,那就给它加上一个"足",造出一个"趾"字来,原来的"止"就去掉脚趾的意思。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23)

"趾"这个字里的"足",被叫做形符(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这个字里的"止",叫作声符(声旁),表示汉字的发音。

"形声"这种造字方法太好用了,自从有了它,汉字可以"批量生产"啦

比如,和金属有关的字,都用一个金字旁再加一个声符,于是"铜、钢、锡、铠"造出来了。

和草有关的字,用一个草字头加一个声符,于是"芽、花、芙、莉"造出来了……

批量造字好处多

汉字批量生产的结果就是,汉字中将近90%都是形声字,果然贪图简便是人的天性。

不止造字的时候贪图简便,汉字的字形也是越来越简单。

因为越简单的字越容易书写,在没发明印刷术之前,古人的书可都是靠毛笔手抄的,字形越简单,笔画越好写的当然越受欢迎。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24)

对几千年来学汉字的人来说,批量造出来的字也更好学。

这就不得不说到偏旁的好处。

"形声"造字法用一个形符组合不同的声符,可以让我们认识一串文字,比起记忆单个的文字,记忆一串文字更符合大脑的记忆规律。

比如通过"水"字,可以记忆一大串和水有关的字:"江溪河湖海洋冰……"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25)

汉字是通往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

从源头了解汉字的造字原理,不仅能更方便我们记忆汉字,让我们发现汉字本身的趣味,还能让我们从汉字的来历,看出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从创造之初,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从源头上,我们能很轻松的找到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比如很多父母给孩子起名,都喜欢在字典里挑有王字旁的字,比如"瑶瑜琼珮玲珍琪珊玫瑞环琢理瑧……"

因为这些字都和"玉"有关,有"珍宝""美玉"的意思,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美玉一样光彩夺目,灵气逼人,有出众的才华。

你应该看出来了,这些字都是形声字,但可能会觉得奇怪,既然这些字都是和玉有关的,为什么是王字旁,不是玉字旁?

不用奇怪,其实是我们一直叫错了,这些字的形旁,都是"玉",应该叫作"斜玉旁"。我们看王和玉的古字形就知道了: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26)

从甲骨文到小篆,"玉"和"王"的字形就很相似,到隶书时才用一个点来区分两个字。

所以和"玉"有关的字,偏旁都很像王字。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用和"玉"有关的字做名字呢?

那就跟"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有关了。

古人认为,玉是最美的石头,有五种重要的品德:仁、义、智、勇、洁。这五德寄托了古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玉也成了君子的象征。

正因如此,古人对玉格外青睐,祭祀礼器、服饰配件、家居摆饰,到处都有玉器。

对和玉有关的汉字,也就格外喜欢了。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27)

中国人不仅仅是喜欢玉,更形成了玉文化。

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说要爱国;"化干戈为玉帛"是讲团结友爱;"润泽以温"是赞美无私奉献;"瑕不掩瑜"是倡导清正廉洁。

看到这里,是不是特别羡慕名字里有"玉"的朋友?感觉他们的名字里蕴含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别羡慕,去查查你的名字,有着3000年历史的汉字是通往5000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你也能找到你和传统文化的连接。

虽说名字就是一个代号,但名字是有力量的,当你意识到人人都在用美好的名字称呼你,你就会不自觉地朝着美好努力。

如果你发现了自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连接,你会更有归属感和文化自信。

让学汉字成为一种乐趣

以上颠覆认识的,颇有意思的,很有文化的知识,都是从孟琢创作的《汉子就是这么来的》系列图书中摘出来的。

这也是个名字里有"玉"的作者,他的声音也是如"玉"般温润的,有谦谦君子风。如果想听他的声音,可以去博雅小学堂找《讲给孩子的说文解字》音频课听,很是养耳朵。

《汉字就是这么来的》是孟琢在音频课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再创作后打造的一套少儿汉字读物,共6册。

他先用第一册《走进汉字世界》,不疾不徐地给你讲述汉字的起源;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的字形演变,"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大造字法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解密汉字的方法。

然后再从人体、衣食住行、人文历史、天文地理、动物,五大角度,讲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汉字,如"目耳口鼻手足心肉衣帽家门车日月雨水父母子孙猪狗牛羊……"

类似明字结构的字(我以为的汉字是假的)(28)

不仅讲清了这些汉字的来源,理清了它们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字形演变,还用偏旁将所有的文字串了起来,并且讲述了和它们相关的传统文化。

通过对这些文字的解读,我们的眼前仿佛上演了一部电影似的纪录片,一边是古人造字、简化字的漫漫长路,一边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兴盛迭代,两条故事线相辅相成……

有过这种感受,汉字对我们来说,就不再只是一个个需要默写记忆的符号,更是一个个有趣的思想,一段段璀璨的历史,一个个悠长的故事。

合上书,咂嘴感叹一句:汉字就是这么来的,真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