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至今,已收获无数国际点赞与喝彩。无论是精彩绝伦的开幕式,世界一流的专业比赛场地,还是安全严格的闭环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国际领先的技术加持和绿色可持续的环保理念,都赢得了国际媒体和各国运动员的称赞。

开幕式流光溢彩,显大国气度情怀

开幕式尽显巧思,展示大国气度与自信,导演张艺谋用“一朵雪花的故事”将开幕式缓缓铺开,被称赞“懂得中国人的浪漫,传递中国人的浪漫”。

纽约时报用“中国重要时刻的惊喜开端”来形容这场别开生面的仪式,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称,简约而充满生机的开幕式拉开了北京冬奥会的序幕,表演者们借助五颜六色的LED灯和投影技术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24句诗词对应24个中国农历时节,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韩国首尔新闻评论“从‘雨水’开始,按二十四节气顺序倒数,最后宣告‘立春’,这个手法向因疫情疲惫不堪的世界人民传达了希望的信息,非常巧妙。”美联社则认为这不仅反映了“中国人对时间的理解”,也寓意着这是第24届冬奥会。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报道称,运动员们从“中国之门”和“中国之窗”的入口进入体育场,象征着中国敞开大门,欢迎世界。英国《卫报》留意到开幕式选取世界著名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的细节,认为这表达了中国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尊重。韩国《每日经济》则认为这是期待人类战胜新冠疫情的开幕式,也是聚集全世界目光的“春天的故事”。

在外媒的报道里,“叹为观止”“引人入胜”“视觉享受”等形容不绝于耳,“把人民团结在一起”“世界一家”的大国情怀也在开幕式中被见证,“繁荣”“强大”“自信”的中国形象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北京冬奥会赛程表出炉(外媒评价北京冬奥会用了哪些词)(1)

赛事场地独具匠心,专业与可持续兼得

本届冬奥会共设25个赛事场地,分布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其中有13个为新建场馆,还对多座曾用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原有场馆进行改造。

本届冬奥会开闭幕仪式于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通过“水冰转换”制出4条冬奥标准的冰壶赛道。英国女子冰壶运动员珍妮弗·多兹说:“你可以在同一个建筑里看到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样子,这真是太棒了。”美国冰壶选手维多利亚·珀辛格表示:“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场馆,在里面比赛是一种荣幸。”

国家速滑馆以其丝带飞扬的独特造型被称为“冰丝带”,是本届赛事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与“鸟巢”、“水立方”共同组成“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西班牙《阿斯报》称“新场馆体现了中国工程师的奇思妙想”,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则提到了“这里的冰面采用了一种全新且环保制冰方式,也是全球首个采用此种二氧化碳制冷新型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

首钢滑雪大跳台被称为“雪飞天”,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结合的比赛场馆,造型设计的灵感来自完成动作所需跳台剖面形态曲线与敦煌“飞天”形象的契合。纽约时报称其为本届冬奥会最引人注目的比赛场地,“用于空中滑雪比赛的高耸大跳台以4个70米高的冷却塔为背景”。

除了别具匠心的场馆设计,此次冬奥会的场馆中涉及到的绿色科技也受到了国际关注。英国《自然》杂志报道,本届冬奥会全部新建场馆达到最高等级的国家绿色三星标准,全部25个场馆均使用清洁电力,此次冬奥会首次使用天然二氧化碳而非HFC制冷剂用于滑冰场制冰,能减少多达2.6吨碳排放。路透社报道,所有场馆均部署节能技术,包括回收水泥和智能造雪等低碳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可比传统技术节省20%的用水量。

北京冬奥会赛程表出炉(外媒评价北京冬奥会用了哪些词)(2)

闭环管理严格防疫,数字技术助力

作为疫情下举办的国际盛事,疫情防控自然是本届北京冬奥会必然的挑战与任务。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指出“北京冬奥会采取比东京奥运会更加严格的‘气泡式’闭环管理,阻断奥运相关人员与外界的接触。”

闭环由一系列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和70多家酒店组成。进入闭环前,所有来华人员至少14日前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才可免除集中隔离;闭环内,需要通过“冬奥通”APP上报个人健康状况,每人每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全程佩戴无呼吸阀的KN95/N95/FFP2口罩。

“闭环系统”拥有专属交通服务,运动员、随队官员抵离及往返于三个赛区只能搭乘赛事专用车辆。法国《费加罗报》报道,连接北京、张家口两地冬奥赛区的京张高铁提供赛时运输服务,时速达350公里,冬奥运输服务使用专用车厢和专用列车,不与其他直通旅客列车交叉使用。

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也引发外媒和外国网友关注,机器人取代人工服务员,从天花板上送餐。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称餐厅场景“就像一部科幻电影”,疫情期间,使用机器人固定装置能够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该无人餐厅也被韩国、日本等多国媒体关注报道。

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医学专家组组长布赖恩·麦克洛斯基评价2022年冬奥会的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时,称“北京是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

北京冬奥会赛程表出炉(外媒评价北京冬奥会用了哪些词)(3)

领先技术助力冬奥,绿色理念促碳中和

倍受国际媒体关注的,还有北京冬奥会上各类领先世界的技术应用。5G、8K、数字人民币、绿色电网、氢燃料汽车……有西班牙媒体称“中国这个亚洲巨人正不遗余力地展示进步成果”。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届冬奥会上,除了在赛场和相关设施内设置用于测温、保洁的机器人外,还启用了专门给空气消毒的机器人。此外,由于冬奥会采取闭环管理模式,物资搬运工作便分派给自动搬运机器人。报道认为5G技术在本届奥运会中也大显神通,三个赛区的赛场以及连接赛场的道路、高铁在内的整片区域均被5G信号覆盖。

美国Variety网站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通CCTV-8K超高清频道进行了报道,从北京的四个火车站和冬奥会场馆所在地张家口开始,在全国各地的公共场所安装8K巨幕。据悉,仅北京全市就有超过200个落地点位进行8K转播,实现“5G 8K”超高清视频规模化应用。

早在冬奥会前夕,彭博社就对北京冬奥会向运动员和观众推出数字人民币进行了报道 ,并称“这将是这种虚拟货币对外国人吸引力的首次重大测试”。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答记者问中,官方披露,截至2月10日,数字人民币已经覆盖冬奥全场景40余万个,交易金额达到96亿元。

路透社发表发表题为《中国为“绿色”冬奥展示低碳技术》的文章称,本届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了绿色电网全覆盖,同时中国还为冬奥会部署了800多辆氢燃料汽车,“中国正在努力举办一届‘绿色’冬奥会,以展示其在气候友好型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英国《自然》杂志专题介绍了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实现碳中和的,并称赞了北京为大幅减少碳排放所做的努力。文章称,北京冬奥会还致力于“绿色采购”,配备氢动力和电动车辆。为抵消碳排放,中国新种植树木约6000万棵,这将抵消大约119万吨碳排放。

报道称,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能源系统研究员迈克尔·戴维森表示,北京冬奥会将减少碳排放约130万吨,数字虽然不大,但这一成就的价值在于“证明了在更全面的活动中实现碳中和是可能的”。

北京冬奥会赛程表出炉(外媒评价北京冬奥会用了哪些词)(4)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据采集分析:王一雪

设计:

数据来源:媒体公开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