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海中有这样一类鱼被称之为“鮟鱇”,由于它们特殊的造型又经常被称为“灯笼鱼”,这类鱼有就三个特征:

一是头顶长灯笼,这个发光器官可以吸引一些小动物前来“围观”,这样鮟鱇鱼就可以随便找一只当作食物吃掉了;

二是“天生丑相”,这一点是要被认可的,由于鮟鱇鱼也属于深海鱼,每天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像网友所说的“随便长长就好了”;

三是“美味”,这一点必须要认可,鮟鱇鱼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但处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弄不好就可以伤到自己,真的是就不能成为既美味又收拾的鱼。

千岛湖雄鱼生长周期(这种雄鱼很卑微)(1)

当然上边所说的三大特征都指的是雌性鮟鱇鱼,而雄性鮟鱇鱼到底如何,最开始的时候科学家也不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发现雌性鮟鱇鱼的存在,从来没有目睹过雄性鮟鱇鱼的踪迹,就像是它们不存在一样。

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鮟鱇鱼这个物种要想发展演化就需要有雄性来提供另外一半的基因。鮟鱇鱼主要生活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在海底600米之下的世界中活跃。鮟鱇鱼属于硬骨鱼纲-鮟鱇目-鮟鱇科,在这个“科”之下共有4个属25种鮟鱇鱼。这种鱼的体型跨度也很大,最大的可以长大1米,最小的不到30cm。

千岛湖雄鱼生长周期(这种雄鱼很卑微)(2)

当然吃软饭的雄鱼并非是所有鮟鱇鱼的专利,在鮟鱇目-角鮟鱇亚目-角鮟鱇科之下的成员,雄鱼和雌鱼之间相差都特别的大。一般雌性角鮟鱇鱼长度可以达到30-100cm,但是雄性角鮟鱇鱼它们的长度大约是几厘米不到,甚至有的时候只有6-7mm。重量上雌性可以是雄性的50多万倍,长度上可以达到60多倍。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进步,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入,而海洋中的物种发现的也越来越多,其中就有多种鮟鱇鱼。但是令科学家奇怪的是,几乎所有被发现和捕获的鮟鱇鱼都是雌性的,一直以来都没有雄性鮟鱇鱼的身影,这是完全不符合常理的。

千岛湖雄鱼生长周期(这种雄鱼很卑微)(3)

后来科学家在捕获的雌性鮟鱇鱼身上发现了两条不同形态的小鱼,它们正吸附在雌性鮟鱇鱼的腹部,最初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雌鱼的孩子,因为这样的附着携带方式,在很多鱼的身上都有体现。但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小鱼都是雄鱼,并不是雌鱼的孩子,鮟鱇鱼这种雄鱼吸附在雌鱼身上的方式被称为“性寄生”。

千岛湖雄鱼生长周期(这种雄鱼很卑微)(4)

雄鱼一出生后就需要尽快的寻找雌鱼进行吸附,如果在几个月内找不到雌鱼,那么面临的结果可能就是死亡。它们无法自己进食,只靠着从雌鱼的血液里获得部分营养物质。这就是把“软饭”吃到极致的一个典型,为了不给雌鱼带来太大负担,在进化的道路上雄鱼体型越小越有优势。

千岛湖雄鱼生长周期(这种雄鱼很卑微)(5)

同时这种“性寄生”的方式对于鮟鱇鱼整个种群来说也是好事,毕竟深海寻找食物是挺困难的事情,那么最后这个重任就完全地压在了雌鱼身上,雄鱼吸附在雌鱼身上,最终融合到一切,某种意义来讲就变成了雌鱼的一对“睾丸”,只在排卵期同时排出精细胞,让它们在水中自然结合就算完成了繁殖任务。由于雄鱼和雌鱼之间已经是“血脉连接”,所以可以同时受到控制进行繁殖后代。

千岛湖雄鱼生长周期(这种雄鱼很卑微)(6)

一般来讲雌性角鮟鱇鱼身上可能携带多个雄性的角鮟鱇鱼,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