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转山之行(一群人的朝圣之路)(1)

有所信仰,才会有所敬畏

这是一部情节简单的电影,简单到一句话就能说清楚:一群人的朝圣之路。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部能引起部分人共鸣的电影。这个共鸣不来源于去过西藏,见过磕长头,而来源于生活本身。这部电影的争议一直以来都比较大,有人感谢导演的诚意,有人骂他贩卖情怀。这种分歧大的电影我通常会在它下线之后再看,但这次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我得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看完。那天烈日当头,感觉自己快被晒得变了形,踩着发软的地面到了电影院。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一路平铺直叙,没有什么高潮迭起。但是看完后,会有一点心酸。

故事发生在芒康。一个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的儿子;一个一生未曾出过远门的老人;一个沉默寡言的藏族姑娘;一个怀孕半年的孕妇;一个身负债务,赋闲在家的青年,一个想洗刷心头罪恶的屠夫,一个稚气未退小姑娘等11人组成的队伍,就这么浩浩荡荡的走上了朝圣之路。这条朝圣的路并没有因为他们的虔诚而变得简单,但是他们却因为这条路而变得越来越虔诚。如果你注意了就会明显的发现,从磕长头的第一天到最后他们走在冈仁波齐脚下,每次跪拜间的步幅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在朝圣的路上,他们遇见了正在盖房的藏民,热情的招呼他们过去喝茶,而他们也很高兴的就答应了。未曾到过西藏之前,看过一个资深藏漂的微博,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开车遇见一个小姑娘拦住他的车,递给他一些钱,麻烦他帮忙带给在城里的弟弟。他和她素昧平生。在到过西藏之后,会发现这些并无半点虚假,那些藏民会一面摇着转经筒,一面微笑着朝你说扎西德勒。那是在城市里的我们所不能体会到的热情和真诚。在他们短暂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如果没有盖房,他们也将踏上朝圣之路。所以你看,磕长头在藏民心中既神圣又普通。神圣到不管经历怎么样的风雪都要去完成,路途再艰难也要到达。但也是那么普通,今年家里盖房,那我们就不去了吧。

后来在又一次休息的间隙,这11个人遇见了一对牵着驴,拉着车磕长头的夫妇。丈夫在前面磕头,妻子拉着车缓慢的朝前走,车后面跟着一头悠闲的驴。画面甚是滑稽。这时候,丈夫解释了原因,因为妻子舍不得驴累着,怕它太辛苦,于是自己拉车。当时觉得这理由真是太好笑了,我心想,你怕它累着,你可以让它拉车你推车啊。丈夫接着说,我们当这个驴也是家人,到了布达拉宫,大昭寺,我们也要剪一点它的毛,让它和我们一起祭拜。是啊,我们怎么会“处心积虑”算计家人呢,众生平等,是不是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解释。

电影中有两个情节是让我意想不到的。孕妇生产和拖拉机被撞,之后的一系列事情。

在朝圣的途中,孕妇生下了孩子。当她从医院出来抱着孩子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心里竟然窃喜。孩子终于出生了,虽然不能回家,但是可以在拖拉机上做月子了,这好像也不错,总比磕长头要轻松很多。结果不久之后的几天,拖拉机司机喊:次仁曲珍,你的孩子哭了。次仁曲珍站起身,往车上跑。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不但没有休成“产假”,反而还增加了育儿的负担。

第二个便是拖拉机被撞。一路上拖拉机虽然有一点儿小毛病(螺丝掉了,机油开始漏),但始终坚强的“突突突”走着。直到镜头一黑,屏幕再亮起来的时候,拖拉机和拖拉机司机,连带着11个藏民“吃穿住行”都歪在了路边。汽车司机下来连忙解释,为了躲避其他车辆,撞上了拖拉机。这是多么狗血的理由,就算你真的为了躲避其他车,但也不是撞上我的理由啊。然而在听到司机说车上有人急需去医院的时候,他们竟然连赔偿都没要,就让他走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往回走远,往前走更远。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先打道回府吧,至少我是这么想的。结果他们居然扔下拖拉机的车头,拉着车又出发了。看到此刻,我想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想法,拉车比较轻松呢,还是磕长头比较容易啊。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把车拉出一段距离之后,便折返回起点,把刚才那段路没有磕的头补上了。

镜头里变换着不同的风景,从藏历新年拍到了桃花盛开,终于他们来到了冈仁波齐脚下。就在准备转山的前一夜,杨培爷爷死了。觉得有一点遗憾吗,真的不用。因为终其一生,他已经到达了心里的冈仁波齐。

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拍出的信仰是一种愚昧,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不予置评。电影本身拍出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它让我们遇见了自己的冈仁波齐。如果我说藏民们终其一生的朝圣之路,就是我们终其一生的奔波之路,还会有那么多人觉得朝圣这件事愚蠢吗。在朝圣的路上他们得到了快乐,得到了满足,内心获得了安宁,这件事情就是值得的。相对于在城市里的我们,有的人每天挤着地铁上班,有的人付着高房租,有的人还着高房贷,你会觉得自己愚蠢吗,一定不会,因为你想在未来的日子里,收获成长的自己。

前不久和一个闺蜜一起聊天,说起我自己之前有一点遗憾的事儿,这些年来,一直极力弥补。她说你要明白,有些事儿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但是《驴得水》里不是说过,过去的如果就让它过去,未来只会越来越糟。

冈仁波齐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梦想。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冈仁波齐,或远或近。那是我们自己所必须经历的朝圣之路,可能一帆风顺,也可能困苦不堪。但我们一旦决定到达,就必须全力以赴,不要想着偶尔休休产假,不要拖拉机车头掉了就想往回跑,不要想着脚下快走几步,少磕头,偷懒懈怠…

电影最后的那个镜头有人说好尴尬。一群人在冈仁波齐脚下,开始了他们的转山,然后影片戛然而止。但这恰恰是我觉得精彩的地方,仅仅这一个镜头,告诉我们,他们完成了梦想。不用考虑时间,不用考虑过程,结果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到达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不只是那座山。愿我们在朝圣路上 各自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