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知否》电视剧的时候,觉得顾廷烨虽然脾气霸道有点渣,但为人善良,对亲人朋友都很和善,算是个不错的好人。

尤其是曼娘出逃后,他带着蓉姐儿在外漂泊寻找儿子的下落,为了蓉姐儿的前途又把她送回京城找人教养,以及跟明兰说无论如何都要找回昌哥儿的决心,在父爱的光芒笼罩下的顾廷烨显得更高大了。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找回了昌哥这个庶长子,那明兰生的嫡子能得到应有的尊贵和公平待遇吗?

顾廷烨会不会出于愧疚更多的疼爱昌哥儿?

而昌哥儿会不会欺负甚至陷害明兰的嫡子,顾家是不是会有嫡庶之争?

盛家老太太答应这门亲事前,曾让顾廷烨再三承诺绝不让庶子越了嫡子,就是出于这种担心。

知否原著顾廷烨第一(顾廷烨并非恶人)(1)

还好剧中的昌哥儿再没能回到顾廷烨身边,顾廷烨费力寻找既完成了他的父爱光环,又没给明兰的孩子带来威胁。

当然电视剧的改编更偏向人性的温暖面,其实原著中顾廷烨虽然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他从未真正给过孩子父爱,甚至从源头上掐断了这两个没有名分的孩子的所有可能。

1,

原著中,顾廷烨负气离家出走后,曼娘便抛下了蓉姐儿,带着昌哥去寻找跟随顾廷烨。

蓉姐儿便被接到侯府交给顾廷烨名义上的妾室红绡和通房丫头秋娘照顾。

顾廷烨本来在侯府就没有什么好人缘,也没有权威,一个没有名分的野丫头,又被妾室通房抚养,蓉姐儿的生活可想而知。

知否原著顾廷烨第一(顾廷烨并非恶人)(2)

别说是添置新衣首饰,就算是日常花销每日三餐也没有齐全过,小小年纪的她就是在被训斥和遭白眼中一天天的熬日子。

终于顾廷烨改头换面风风光光地回来了,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却不是跟她相认,也不是赶紧把她接到身边保护她,而是着急迎娶了一位继母,连接她回府都是在继母掌家管事之后。

顾廷烨接回蓉姐儿也没有让她养在明兰身边,而是让她跟着原先侯府的两位一起搬到另外一个院子。

顾廷烨若是想要抬高蓉姐儿的身份,大可以把她记在明兰的名下,做个名义上的嫡女。可他却让秋娘照顾蓉姐儿,即便是抬了秋娘的身份,那蓉姐儿也不过是个妾室养的孩子。

他还跟明兰说不用花太多心思在蓉姐儿身上,只要蓉姐儿能认识几个字,管家理事之类的本领明兰能教就教,不能教也没关系,只要蓉姐儿能学到秋娘的女红本领,以后在婆家过得下去就行了。

知否原著顾廷烨第一(顾廷烨并非恶人)(3)

他从未想过好好培养蓉姐儿,让她有才情有本领,以后凭借侯府的势力嫁入高门大户,享受一辈子荣宠。

他只想让蓉姐儿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以后随便找个婆家,日子过得下去就行了。

他不想给蓉姐儿过多的期盼,也害怕他因为站得太高,期盼太高而生出歹念,会威胁到明兰和她的孩子。

向蓉姐儿这种出身不明,非嫡非长非宠的女儿,对嫡母根本没有威胁,只要嫡母脑子明白想得清楚,也不会为难她,等到成年的时候,备份嫁妆送出去就行了。

可若是顾廷烨非要维护怜惜纵容,要么会助长蓉姐儿的嚣张气焰,她会仗着爹爹的宠爱跟明兰不对付,后院当家主母要是想为难哪个孩子,在外的男人怕是很难顾得周全。

何况蓉姐儿这种出身的孩子,眼界太高可能会害了她。

知否原著顾廷烨第一(顾廷烨并非恶人)(4)

这样说来,顾廷烨的无情也变成了一种保护。

2,

对于蓉姐儿,顾廷烨虽然甚少关心,但到底是给了她安逸尊崇的生活,锦衣玉食供着,绫罗绸缎穿着,前呼后拥得下人伺候着。

但作为顾廷烨的第一个儿子,昌哥儿却是被放弃的那一个。

顾廷烨离家出走了,曼娘抛下了蓉姐儿,带着昌哥儿去寻找跟随顾廷烨。

因为她笃定,昌哥儿作为顾廷烨的长子,在顾廷烨的心中肯定是有分量的,而顾廷烨即使不情愿也会为了昌哥儿把曼娘留在身边,这样她也有了名分。

可顾廷烨除了给他们银子,供他们吃穿,就再没有付出过其他的。

顾廷烨落魄时没有想过要把曼娘和昌哥儿留在身边,自己发达后,更是亲手断了昌哥儿作为长子的所有可能。

知否原著顾廷烨第一(顾廷烨并非恶人)(5)

他跟曼娘说若是放手,他便能把昌哥儿接到身边,昌哥儿会有光明的前途,荣华富贵一生,但若是她执意留下昌哥儿,那昌哥儿便只能跟她一起住在乡下,永远不可能有进入顾家的机会。

曼娘本想凭借昌哥儿给自己挣个好前程,她怎肯放手。

于是顾廷烨把曼娘和昌哥儿安顿在一个庄子里度日,衣食无忧,还请了教养师傅,但顾家的族谱上不会有昌哥儿的名字,顾家也没有他这个子孙。

世上有几个无师自通的天才,哪怕是莫扎特这样的惊世人物,也是从小长在音乐世家,就算没有接受特别的教育,也是耳濡目染。

若是莫扎特生于世代杀猪人家,长大了,也会觉得砧板比五线谱亲切吧。

就像顾廷烨这样能打能杀的人,也是老侯爷春夏秋冬不停歇一天,一拳一脚,一刀一剑,日日年年教出来的。

知否原著顾廷烨第一(顾廷烨并非恶人)(6)

昌哥儿长于乡野,左右都是农夫小贩的孩子,没有得力的师傅打基础,没有出色的先生点拨,只教他一些寻常的知识,即便是身怀顾廷烨的基因血脉,长大了最多也是个不会吃亏的富裕小地主,根本不可能跟侯府的孩子相比。

为了嫡出的子女永无后患,他提早一步去除威胁,从族谱上庶长子的名头到昌哥儿可能有的发展,全部出去。

作为父亲,顾廷烨能偏心成这样,也是绝了

3,

顾廷烨不是没有替昌哥儿打算过,就像蓉姐儿一样,他只想给他富足的生活,让他能安稳过一辈子,其他的功名仕途,侯府财产通通没有他的份儿。

起初他想把昌哥儿接到侯府抚养,是害怕以曼娘的心性会把昌哥儿教坏,可曼娘死都不肯放手,非要顾廷烨给她一个依靠。

知否原著顾廷烨第一(顾廷烨并非恶人)(7)

顾廷烨宁愿放弃昌哥儿,也不愿把曼娘这样心思恶毒之人留在身边,因为有曼娘在,无论是谁也坐不稳顾家的主母。

可即便昌哥儿离开了曼娘独自进入侯府,顾廷烨就会全心全意爱护他吗?

当然不可能。

顾廷烨心里也清楚,若是昌哥儿跟明兰生的孩子起了冲突,他肯定会第一时间护着明兰的孩子。

关于为什么?不过是因为爱屋及乌,他对明兰的爱比曼娘多得多,自然会爱明兰的孩子更多。

人都是如此。

知否原著顾廷烨第一(顾廷烨并非恶人)(8)

小时候的顾廷烨总是能听到府里的嬷嬷们闲聊天,说“侯爷太偏心”,如何处处偏袒大少爷,如何对作为二少爷的顾廷烨不公平等等,如今事到临头,他也是一样。

细想一下,他做得还不如自己的父亲,至少父亲还亲自教了他功夫,自己对昌哥儿几乎算得上赶尽杀绝了。

几年后再见昌哥儿,顾廷烨心中有种负罪的愧疚感。

那么大的孩子了,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胆子出奇的小,大人问话也不敢答,只是一味地往后面躲。

昌哥儿跟着曼娘虽然衣食无忧,可曼娘把昌哥儿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看得比眼珠子还紧,不让他出去跟小朋友玩耍,连教书先生要给昌哥儿上课,她都寸步不离的跟着。

顾廷烨的眼中有失望,也有心疼,可是他依旧没有答应曼娘,让他带着昌哥儿入府,甚至拒绝把昌哥儿一个人留在侯府。

知否原著顾廷烨第一(顾廷烨并非恶人)(9)

因为他害怕,他深知曼娘的为人,也不知道这些年她给昌哥儿灌输了多少仇恨,他也知道七八岁的男孩子如果想搞破坏的话,后果有多可怕。

至少他七八岁的年纪就知道往顾廷玮的被窝里塞苍耳子了。

为了他和明兰的孩子安全,为了侯府的安宁,他不会因为对昌哥儿的同情怜惜就更改以前的决定。

4,

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遇到伤害时,人都会本能地握着手心。

也说,虽然十根手指头伸出来不一样长,咬哪个都是疼的,但是总有些手指头是非常有用受到重视的。

所以,人心就是偏的。

知否原著顾廷烨第一(顾廷烨并非恶人)(10)

顾廷烨虽然不是老侯爷心爱之人所生的孩子,虽然老侯爷不喜欢他,可前有病恹恹的大儿子,后有被亲娘宠得毫无作为的小儿子,想要给顾家留下个好的传承,他只能选择顾廷烨—那个最像他的孩子。

虽然顾廷烨不是父亲喜爱的儿子,还是得到了他的亲自教导。

昌哥儿之所以没有顾廷烨那般幸运,是因为曼娘,也有明兰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