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广东河源一学生因在校和在家被批评而跳楼,血溅围墙,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家长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家长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3月17日,广东河源一学生因在校和在家被批评而跳楼,血溅围墙。

  上个月,西安12岁女生因为被怀疑偷钱被老师批评后,跳楼身亡。遗书里的话令人痛心:“家不是依靠,而是假笑应对的场合……我只知道我只会逃避,谢谢你们,路脏了,抱歉。”

  在此之前,武汉发生了一起初三学生被妈妈当众打耳光后,在家长面前跳楼的事件;之前的之前,自贡一女生因为考试夹带被发现,回家后也断然跳楼。

  这些案例无疑是令人痛心的。不过,我们在痛心的同时,更必须反思和追问的是,在这几起事件中,老师做错了什么,家长又做错了什么。或者说,老师应该怎么做,家长又应该怎么做,才可以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多年以前,本地一学生,自小娇生惯养,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但是因为家长太费事,一般老师都不敢或者不愿意去管。有一次,这个孩子因为违反纪律,被一位新任老师看见了。新任老师不清楚该生家长的情况,直接就是两个耳光打了上去。这下子捅了马蜂窝,这位学生一大家子人轮番上阵,到学校要说法,要求学校处理老师,赔偿损失。关键是学生的爷爷本人也是一位教师,但是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不仅没有理智理性地去处理问题,相反还利用对学校和当事老师的了解,精准地操纵着事态发展的方向,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最后,打人的老师赔了半年工资了事。只是从此之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老师愿意去管,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由生长的状态。我遇见这个学生时,他已经上了初一。十二三岁的孩子,因为没有老师敢去“捋虎须”,导致孩子形成了自私,暴躁,乖戾,孤僻,自以为是等缺点。初中毕业后,孩子不出意料地中考落榜,去城里做了一名打工人。

  这一事件,虽不比前面的事件极端,但却令我们警醒。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时的“人之初性本善”变成现在这样一幅说不得打不得的样子,小小的一点挫折和委屈,就歇斯底里,甚至自残自杀,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痛心疾首的同时,更需要反思。

  我们常说,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作为被塑造者的孩子,是最值得同情的,因为孩子既无法选择老师,更无法选择父母和家庭。在以上的事例中,家长的溺爱以及不良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轨迹。当然,在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师也没有担起为人师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虽然这种不尽责似乎是可以找到许多借口,但是因为家长的失职而把过错后果转移给孩子,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

   据说,一个人的潜意识认知中的95%都是在七岁之前形成的,后天教育只对其余的5%有效,这种说法也许并不权威,但足以说明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中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不仅会继承家长血脉中遗传的生物性基因,而且还会投射家长三观中的大部分内容,这是一种社会性遗传。所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孩子成长的理想化程度,取决于家长成长的理想化程度。在民间,家庭教育被具体为家风、门风,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以前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时候,处理过许多学生问题,从中可以看到一种内在联系。一般情况下,家长颟顸的,孩子必定难以理喻;家长强势的,孩子也会咄咄逼人。而家教好的家庭,孩子往往彬彬有礼,即使学习成绩差一点,但是一定三观端正,健康向上,走上社会后最不济也不至于有害;家教差的家庭,孩子不仅文化课成绩会差,即使体育、劳动等非智力方面,也肯定不会好,而且人际关系差,负面情绪多,人格缺陷明显。因此,要改变这种现象,重点不在孩子,而在家长。

  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要学会“自鸡”,和孩子一起成长。

  “自鸡”中的“鸡”和“鸡娃”是同一个意思,指主动学习自我修炼、自己给自己“打鸡血”。网上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位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学了从初中到高中的全部课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辅导、检查孩子的作业,也才能够深切地体验到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中的喜乐苦痛。这是一个典型的“自鸡”型家长,和那些只会动口“动手”的家长相比,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在促进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自我完善。对于家长而言,这样的自我完善既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成长。当然,其中最幸运的还是孩子,因为成长中的家长和成长中的孩子,很容易共情。而有了“共情”的基础,不仅可以消除代沟于无形,为良性沟通奠定基础,家长还可以成为孩子倾诉宣泄的“树洞”。

  一个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优秀都不行。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重庆豪车被划事件。在这一事件中,家长选择相信孩子并帮着孩子寻找和还原了真相的做法是值得每一位家长学习的。因为对于一个内心柔软而脆弱的孩子来说,家长的信任不只是亲子之间的护佑,还包含着公正和尊重。这种信任,不但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纽带,更是孩子正向发展和独立成长的动力。所以,在真相大白的一刻,如释重负的不仅仅只是那个男孩,还有所有关心爱护孩子的家长们以及整个社会。

  可是,如同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的那样:“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在我们周围,有太多不合格的家长,就像武汉那位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打孩子耳光的家长一样。在他们心中,至今还对“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莫名崇拜,却从来都不尝试着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忽视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尊重和支持的重要性。

  2020年,江西赣州一名11岁男孩因为被母亲批评,自责跳楼。

  引发各界关注的“陕西15岁少年遭围殴致死被埋”案本月开庭。受害人家属表示,他们从未收到过任何一位被告人家属的道歉。

  2021年2月,陕西13岁少年杨某趁家中无人之际,将一名6岁男孩诱骗到家中,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虐杀后,将尸体藏到家里顶楼的一个木箱。然后,镇定自若地回到学校继续上课,还和同学们有说有笑。

  《亲爱的弗洛伊德》里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是这个地球最可怕的生物,他们有好奇心,行动力,破坏力以及《未成年保护法》。”

  可是,当我们追问孩子为什么会没有是非观以及导致他们成为恶魔的元凶究竟是谁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