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南阳##历史文化#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脉绵延至此!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必得天下!这里历史上出过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谋圣姜子牙,智圣诸葛亮!还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东汉南阳作为陪都,是四大都会之一!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南阳的淅川丹江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河北,北京,天津,包括河南省内北部地区都喝上了这里的丹江水!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阳真的谓名不虚传,粗略搜集一些看看吧。

乘风破浪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1)

比喻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语出邓州市穰东宗家人宗悫。《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有“乘风破浪”、“长风破浪”。湖南台热播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也与南阳有关系,哈哈!

望梅止渴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2)

典出《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此事发生自方城县博望镇西南6公里处,有一村,名梅林铺村。据传汉代这里有一大片梅林树,当年曹操率兵征宛,兵士口渴难当,曹操急中生智,在马上扬鞭一指,前面有梅林,可到那里摘梅子吃。士兵急行,口有涎水。后因以“望梅止渴”比喻空想安慰自己。

推心置腹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3)

典出《后汉书·光武帝纪》。汉光武帝刘秀,籍贯南阳郡(一说南阳人)“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人们根据这个故事里投降官兵颂扬刘秀的话,引申为“推心置腹”,用来说明人们用非常诚恳和坦率的心意待人。

三顾茅庐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4)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在卧龙岗(今南阳市卧龙岗)。207年,经徐庶推荐给刘备。刘备求贤心切,三次亲自登门拜访,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今喻真心实意地一再对别人邀请、求教。此成语出于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穷当益坚 老当益壮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5)

典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法益坚,老当益壮”。马援系东汉时的名将,字文渊,扶风郡茂陵(今陕西)人,12岁时丧失父母,由其兄将其抚养成人。他少有大志,向当时任南阳太守的长兄马况请求去边郡打猎放牧为生。马况见他态度坚决,就对他说,你会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优秀的人才往往因为朴实无华而不引人注意,你就去干你所喜欢的事吧。后马援做了小官,奉命押送一批犯人,马援擅自将犯人释放,自己到甘肃以种地放牧为生,因经营有方,十分富裕。他并不以富裕为满足,立志为国家建功立业,将家财尽散,对宾客们说,大丈夫在世,应有宏大的志向,处境越穷,意志应更坚,年纪越老豪气应更壮。马援终于成为东汉一员名将,他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的道理,也应验了任南阳太守的长兄马况所说的“大器晚成”的话。

如鱼得水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6)

典出《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根据刘备这句话,引申为“如鱼得水”这一成语,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妄自菲薄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7)

典出诸葛亮的《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今喻过分看轻自己或不知自重。

狗烹弓藏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8)

典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南阳人)遂去,自齐遣大夫种书曰:“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共乐。”后人用“狗烹弓藏”或“兔死狗烹”的典故比喻帝王建功立业后功臣反而受到猜忌或杀害,或遣责忘恩负义者。

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9)

刘禅,刘备之子,传说其母在新野怀他时,曾梦见有星斗入怀,故为其取乳名阿斗,为蜀国末代皇帝。蜀国灭之后,他被掳至魏都,被司马昭嘲弄性地封为安乐乡公,他终日醉生梦死,即使在宴会上演奏蜀地歌舞音乐,也勾不起他对故国的丝毫思念,司马昭曾当面讥嘲地问:“在此过得如何,是否思念蜀国?”他竟毫无亡国之痛地回答:“此地乐,不思蜀。”于是后世就有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之意。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10)

典出《武王伐纣平话》,“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今喻不强加于人或行为人自愿。又《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望吕尚,东海上人,其先祖四岳,因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吕或封于申(今南阳市区西),姓姜氏。”故姜尚祖籍南阳(今南阳市)。

得陇望蜀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11)

典出《后汉书·岑彭传》。东汉初,隗嚣据陇地(今甘肃),公孙述占蜀地(今四川境),刘秀(一说南阳人)派盖延与耿延围困二地,由岑彭统一指挥两路军马。刘秀在给岑彭信中,令他在占领西域后,立即驱兵南进,攻占四川。信中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谓既取得陇右,又想进攻西蜀。此成语乃刘秀创也。后形容人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冠军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12)

古县名,公元前123年置,因霍去病功冠诸军,封冠军侯于此故名,治所在今邓州市西北。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藉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今指在比赛中居第一位者。

二十八宿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13)

东汉的第二个皇帝孝明帝在位的时候,追感前世功臣,也为给臣僚们树立表率,在南宫云台画了28人的图像,这就是追随汉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是指助刘秀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建立东汉政权过程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大将。这28人中出生在南阳辖区的就有11人。他们是邓禹、岑彭、贾复、吴汉、陈俊、任光、朱祐、杜茂、马成、刘隆、马武。

初出茅庐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14)

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在新野议事台定下火烧博望计,大败曹军,立下了战功。语出《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杯弓蛇影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15)

晋朝新野人乐广一日在家请客,客人见酒杯中有“蛇”,回家忧思而病。乐广知后,重请了客,仍落座如旧,客人见墙上面弓的影投入杯,因而病好,后人将这个以心药治心病的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今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爱屋及乌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16)

典出《尚书大传·大战篇》。“纣死,武王召太公而问焉。”太公(姜太公姓姜名尚,因曾被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也叫吕尚。)曰:“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爱屋及乌的成语即从此而来。意思是认为某人好,连他房上的乌鸦也应该受到优待。比喻推爱。

夸父逐日

成语故事最多城市(乘风破浪这么多耳熟能详成语典故都与南阳有关)(17)

夸父,神话人物。为留着太阳,让它的光芒常照人间,夸父立志追赶太阳,赶到太阳入口处,因焦渴喝干了黄、渭二河的水,仍感不足,终于渴死。弃其杖,化为密茂的树林,称为“邓林”。《路史·国名记(四)》:“邓,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读史方舆纪要》注:“邓州,古称邓林之险。”说明今河南邓州市一带,即传说中的“邓林”。据邓州市地名普查资料,境域内冠以林字的集镇、村庄及山岗、河塘等共300多处,林扒镇古时称邓林镇。

怎么样?以上这些只是南阳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沧海一粟而已,有历史,有传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南阳的历史故事,请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侃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