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不远千里奋起追随光武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

《易经》起源于嵩山,是一部前人留下的重要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历久弥新。其语言简练,蕴含的是先祖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对诸多事件观察后总结出来的朴素的哲学精神。国人常说一句:人生苦短,人的生理生命几十年,确实算不上长。但我们的先祖伟大之处在于,从著述立言伊始,便不限于一事一例,不囿于一时一隅。易经的这句话便透出古人的一种大历史观。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定都于嵩山西麓的嵩京洛阳,为他打天下的著名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在首位的是邓禹。邓禹24岁封侯,官居大司徒,但若论经天纬地、文治武功,他和其他很多朝代的开国元勋都不能比。邓禹被派去图谋关中时几次被打的大败,尽管如此,他却不失为一个有大历史观大智慧的人。邓禹在追随刘秀的之初和功成名就之后,分别说过两句话被后世广为传颂。他说: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世必有兴者。这些没有被记录在他的本传,而是记在《后汉书》邓皇后的传记中。邓皇后邓绥是邓禹的孙女,被史书大书特书,专总朝政16年。仅仅三代人的时间邓禹的好生之德就在世俗范畴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其后代子孙中还出了三国末期名将邓芝。

邓禹不远千里奋起追随光武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2)

成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善:积累善举,指经常做好事。余庆:遗留福泽。旧时指经常行善的人家,一定会给子孙留下幸福。也就是所谓善有善报。《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整句意思是说,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家族的后代也会承受福报。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甚至连累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