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一个人的强大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呢?你的答案可能是遇到困难时,不求助于他人,可能是痛苦时善于自我调节,不把坏情绪带给别人,也可能是有能力去保护别人。

易经说人生最好的状态(一个人真正的强大)(1)

这些当然是一个人强大的外在表现,不过我却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强大,是一直保持真性情,在任何时候都不用掩饰自己的情感,以伪装来保护自己。可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因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想做一个真性情的人,你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更大。

在《易经》坤卦的第二爻,即六二爻有这样一句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字面意思是正直、端方、宏大,不学习也未必不获利。其中的直是正直,方是端方,大是胸襟阔大,用孔颖达《周易正义》的解释是:「生物不邪谓之直,地体安静是其方,无物不载是其大。」

这句爻辞的重点在后半句:「不习无不利。」这里的不习,并非不去学习,而是因任自然,不必执著地追求事功,保持自己的真性情便能处处心安,这样才能无所不利,一个人才变得真正的强大。这跟我之前写的《诚实是最好的策略》的意思是一样的。

易经说人生最好的状态(一个人真正的强大)(2)

一、吕端推举寇准

明代思想家李贽自题了一对联语:「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个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吕端,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宰相,他为人正直,甚至可以说是性情中人。吕端虽然在小事上经常糊涂,在大事上却从不糊涂,为官四十年从未遇到过磨难,实在难得。

为什么一个敢于直言,保持真性情的人,在古代官场上却没人为难他呢?因为他行事正直大方,有什么看法从不藏着掖着,而是照实说出来,不怕被人陷害,用他的话说是「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吕端的真性情还表现在他推举寇准为宰相。我们都知道这两人都是当时有威望的名臣,时为宰相的吕端无论资历还是官衔,都比小他26岁的寇准要大得多。可吕端却从不去压制寇准,而是非常信任和照顾他,还推举他接替自己为宰相。

易经说人生最好的状态(一个人真正的强大)(3)

吕端的理由是,寇准经常直言进谏,即使朝中多数人对他有看法,也不怕惹火上身而主动抗辽,处处为国家利益着想,这样的人完全可以胜任宰相一职。因此在宋太宗选择新一任宰相时,所有人都认为吕端是最佳人选。

可吕端却说,寇准才是最合适的人。可见吕端并没有争权夺利之心,言行一致,行事光明磊落,完全不会为了利益而伪装起来,说一些利己的话,也不必证明自己更强而接任宰相,而是举荐比自己合适的人。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的强大不是看官有多大,而是敢于放下,怎么做对就怎么做,一切因任自然,能者居之,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真不多。

吕端的不习无不利,是他平时的敢于直言,在明君面前按照真性情在说话做事,一旦发现有才能的人便发自内心的爱惜,即使让他替代自己也愿意。这种胸襟和性情,心地光明,做到这一点就一辈子没什么可害怕的了,这样的人才是真的强大。

易经说人生最好的状态(一个人真正的强大)(4)

二、聂政姐姐认尸

据《资治通鉴》记载,濮阳的严仲子为了杀掉跟自己有仇的韩景侯的弟弟侠累,于是花重金雇一名叫聂政为自己报仇。聂政并不接受,因为他母亲尚在不肯去冒险,害怕自己死后没有人照顾母亲。直到母亲去世后,聂政才肯为严仲子去刺杀侠累。

当聂政杀了侠累之后,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就用刀子把自己的脸划得面目全非,又自挖双眼,毁容之后他又剖腹自杀,据说当时肠流满地,十分血腥。不过韩国人却不肯就此罢休,于是把聂政的尸体放在大街上,悬赏能够辨明他身份的人。

可已经毁容的聂政没有一个人认出来。后来聂政的姐姐聂嫈知道后,不顾自身安危跑到聂政的尸体旁失声痛哭。她说:「我怎么不知道你是轵人聂政呢?因为我还活着,你怕连累我才毁容不让人认出来,目的是为了保护我。我怎么可能害怕连累而埋没你的英名呢?」

易经说人生最好的状态(一个人真正的强大)(5)

话刚说完,聂嫈就自杀了。姐姐的自杀,看似辜负了聂政的良苦用心,可是姐姐苟活着而埋没了弟弟的英名,她也活得不心安。这时人的理性已经处于下风,真性情的流露才是令人感动的。

姐姐聂嫈的行为,本身就代表着勇敢,她敢于放弃自己活着的机会而成就弟弟聂政的英名只是原因之一,最大的原因还是她在生死面前一直保持真性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无论生与死,她都是受人尊重的。

聂嫈的不习无不利,就是明知道那个人是自己的弟弟,也不会为求自保视而不见,而是流露出真性情冒死相认。尽管结果看起来很差,毕竟她不是自杀就被人杀掉,可这种结果还是有利的——对聂政的英名有利,这比自己的苟活不知道有利多少倍。肯付出生命去维护另一个人的名声,真正强大的人才能做到吧。

易经说人生最好的状态(一个人真正的强大)(6)

三、刘邦的真性情

平民皇帝刘邦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当然,光靠真性情是当不了皇帝的,而是说他位居九五之尊也不丢真性情,不管说话还是做事都跟当年在老家时一样。且不说刘邦仗着自己是皇帝变得强大,倒不如说他的平常心,他的因任自然,让他变得一个真正强大的人。

有一次刘邦生病了,吕后请来了一位医生给他看病。刘邦不仅没有让医生治病,反而把他骂了一顿,赏赐了50斤黄金后就把医生打发走了。刘邦为什么在明明可以治好病的情况下,却拒绝医治呢?难道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

他自己道出了原因:「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意思是我当年是一介布衣,以三尺剑夺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我的命是老天决定的,扁鹊在世也没用。你可以不赞成这种听天由命的思想,他坦然面对死亡,不像秦始皇那样到处求长生不老药,足见他内心的强大。

易经说人生最好的状态(一个人真正的强大)(7)

还有一次在宴会上,刘邦在殿上对父亲说:「以前在沛县时,您总是说我懒惰,整天像个无所事事的无赖一样,说我不如二哥勤快。您看现在,我的产业跟二哥比,谁更大啊?」说完哈哈大笑,而群臣直呼万岁,殿上欢声笑语不断,刘邦和父亲的相处也其乐融融。

作为一个堂堂的皇帝,刘邦竟然在群臣面前揭自己当年的短,还当笑话来讲,从不会藏着掖着,这便是一个人真性情的外在表现。加上拒绝治病,无所畏惧地坦然面对死亡,更是一种顺其自然,勇敢洒脱的生活观。

刘邦的不习无不利,就是他面对当年的短不加掩饰,想说就说,别人却不会因为这一点而看不起他,他也不会在乎,反之所有人更加钦佩他,这便是无不利。刘邦面对疾病也是如此,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该怎样就怎样,更是率性洒脱,没有丝毫的畏惧感,这是他的不习;不管病情变好还是恶化,刘邦的做法让人对生死又多了一份理解,它并没有害处。

易经说人生最好的状态(一个人真正的强大)(8)

从这三个故事看得出来,当我们面对生活的一切不确定性时,如果总是刻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花空心思包装和隐藏自己,企图走捷径去解决,就适得其反,也是一个人软弱和不敢正视问题的表现。这样的人,可能换得一时的安宁,却换不来一世的安宁。

记得有句歌词:「内心的平安,那才是永远。」倘若我们能保持真性情,不执著于物,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前,才能永远心安。而一个人的强大,是不需要假借于外物的粉饰,故意装出刀枪不入的样子来的,只需保持真性情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