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日本动画迎来了被国内网友戏称为“文艺复兴”的改编趋势,诸多十多年前的老作品纷纷复活,像《魔卡少女樱》《封神演义》《反叛的鲁路修》,以及这篇文章的主角《全金属狂潮》,都纷纷地推出了新的动画。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1)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2)

从1998年由作家贺东招二所著的《全金属狂潮》小说开始连载,到2011年的正式完结,13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初中生走进社会,开始工作。动画第一季也从2002年开播,随后是2003和2005年播出的第二、第三季。而在粉丝翘首以盼着第四季的时候,它选择的是沉默,甚至在2011年小说完结时,第四季依旧不见踪影。粉丝这一等,就是13年。2018年,粉丝才如愿以偿地等到了第四季。

在从小说连载到第四季播放这长达20年的“长跑”中,《全金属狂潮》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不少已经从孩童变成父母的粉丝们依旧坚持着、坚守着?

一炮而红的第一季和经营不善的Gonzo

《全金属狂潮》的故事发生在以冷战为背景的架空世界中,美苏对峙,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但局部的摩擦和双方的间谍战不断。在这样的背景下,双方兵器的科技树也是飞快的增长。主从追随式机甲系统(Armored mobile master-Slave system),也就是Arm Slave(AS)成为了战斗的主力兵器。而隶属于“秘银”这一军事组织的相良宗介,接到前往日本的保护任务,保护的对象是一位日本女高中生,名字叫千鸟要。在机器人战斗背景下Boy Meets Girl的故事也正式拉下了帷幕。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3)

提到千鸟要,就不得不说“Whispered”(倾听者)了。倾听者的大脑中储存着大量高深前沿的军事科技知识(在设定中叫“黑科技”),但很多倾听者对自己掌握的内容并不自知。其所有的知识几乎可以改变整个战局,因此是各方都采取行动去争夺倾听者。这也是为什么职业军人和女学生这两种看似南辕北辙的事物被联系起来的契机。

《全金属狂潮》这个背景可以说非常的有趣,也足以反映出原作者贺东招二的才气。一方面是不脱离实际的科幻背景让人形兵器的出现显得合情合理;另一方面,军人出身的相良宗介进入高中校园,引发出的笑料也稀释了冷战题材的残酷,让作品的阅读门槛降低。二者的结合让故事该燃的时候燃,该轻松的时候轻松。这也几乎奠定了很多轻小说的叙事基调——半正剧。

不过关于科幻的内容不少轻小说都有,搞笑的内容也是比比皆是,《全金属狂潮》之所以出挑,是因为在这两方面《全金属狂潮》几乎做到了极致。

在科幻的方面,《全金属狂潮》的AS机设十分优秀。在这一点上,贡献最大的自然是在现如今名声大噪的机设师海老川兼武。无论是正方阵营秘银的M9、强弩、烈焰魔剑,还是反派阵营汞合金的地狱君王、堕天使,海老川兼武通过它们展现出了多元化的机设能力。这些出色的机设也让他声名远播,并在之后成为了《高达》两部TV动画的主要机设师。而在AS机设的基础上,贺东招二又加入了“λ-driver系统”这个略有点“神棍”的系统设定。简单说来,这个系统就是利用驾驶员的精神力来大幅提升AS的战斗能力,使故事可以展现出一些传统机器人作品的热血要素。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4)

另一方面,就是背景设定,包括前文所提到的倾听者和敌我双方阵营。作为我方的秘银是“世界警察”,不隶属于美苏任何一方,但是军事实力超强,致力于打击恐怖威胁;汞合金原本是一个正义的组织,但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成员不断更迭,变成了一个庞大而具有威胁的军事组织。双方阵容并没有选择美苏这种大国,而是剑走偏锋,设定为两大国之外的组织,这样的设计格局看似小,实则与校园这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背景贴合得更为紧密,并没有什么违和感。

而关于搞笑嘛,文章下一个部分你们肯定会见到的。

Gonzo改编的动画也继承了原作的这些优点。动画中的机器人打斗非常过瘾、作画也相当精细、搞笑部分完成度也不错,同时以相良宗介为首的人物性格塑造上也异常优秀。至于人物关系嘛,相良宗介、千鸟要和泰莎的三角恋了解一下。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5)

可是Gonzo作为Gainax独立出来的动画公司(创始人樋口真嗣原本是Gainax的骨干),也继承了Gainax名作《EVA》的光荣传统,在预算分配上出了问题。动画后半段的作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折损了整体的完成度。同时,原创剧情也是乏善可陈,最后导致了这棵原本可以作为Gonzo相当重要的摇钱树,在版权方角川集团的权衡下易手。而后面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随着《最终流放》等作品的商业表现不理想,Gonzo陷入了财政危机。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6)

对于《全金属狂潮》的动画来说,Gonzo更像是一首插曲。我不否认第一季动画的素质,但不得不承认,让《全金属狂潮》这部作品为更多国人所熟知,更多要归功于主打搞笑和校园元素的《全金属狂潮》第二季——《全金属狂潮 校园篇》。

反客为主的校园篇和初出茅庐的京都动画

前文已经提到,《全金属狂潮》这部作品精髓有两个,一个是它的科幻设定,另一个就是木讷老实、充满了军人气质的相良宗介在校园中发生让大家捧腹大笑的桥段。前者可能对于无感科幻的观众不太友善,但后者真可谓是老少皆宜。虽然在第一季中也有相应的桥段描写,但由于侧重点不同,那些搞笑桥段更像是调剂。而改自同名外传小说的《全金属狂潮 校园篇》一本正经地搞笑,让很多人过足了捧腹大笑的瘾。

版权方角川集团非常有魄力地把《全金属狂潮 校园篇》交给了之前只做过《munto》的京都动画,这个决定在当时可谓是让人大跌眼镜。毕竟,初出茅庐的京都动画在当时的知名度可远不如现在,也远逊于Gonzo这样“血统纯正”的新贵和那些老牌的动画制作公司。可我们回过头来看,角川的选择非常之正确。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7)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8)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9)

在《校园篇》中,相良宗介可谓是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搞笑才能,脱口而出的冷笑话、一本正经地在校园中使用武器,还有自己研发的小型镇暴型AS——蹦太君,幽默细胞简直爆棚。最典型的就是教导学校橄榄球社团时,大量的脏话脱口而出。个人觉得,相良宗介最有趣的一点就是,他如此搞笑但却不自知,总让我想起NBA金州勇士队的“谐星”,克莱·汤普森。

监督武本康弘和京都动画在《校园篇》中充分地发挥出在面对校园搞笑题材的超强实力,一炮而红。在京都动画后续的作品中,这样的“天赋”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延续,无论是《凉宫春日的忧郁》,有“天然呆”平泽唯的《轻音少女》,还是同样专注于搞笑的《幸运星》《日常》。在京都动画的作品中,无论是偏于严肃的题材,还是日常系动画,总有那么灵光一现的搞笑桥段,让观众眼前一亮,也让京都动画得以让更多人所熟知。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10)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11)

京都动画经过此役,得到了以角川集团为首的东京动画圈的认可,和《全金属狂潮》同为角川系的轻小说《凉宫春日的忧郁》,还有芳文社的《轻音少女》,其改编动画都委托给京都动画。京都动画也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改编任务,并让自己声名鹊起。

《校园篇》的成功,也让《全金属狂潮》第三季顺理成章地交给京都改编。但这次改编,显然不如《校园篇》来得火爆。原本改编第三季的小说就比较沉闷,京都动画改编起来也没什么亮点,机器人战斗的动画也是乏善可陈,个人感觉是不如第一季的。京都动画也在改编《全金属狂潮》第三季之后,再也没有接触机器人动画这个题材。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12)

当然,第三季无论是从市场表现上,还是整体素质上,绝对不是“失败”的,只不过是没有达到《校园篇》的高度而已。但不幸的是,《全金属狂潮》第三季几乎成为了《全金属狂潮》动画的“绝唱”,究其原因,这口“大锅”,角川一定要背好。

轻改动画的投机者角川

电击文库、富士见Fantasia文库、角川Sneaker文库,这三个被誉为“御三家”的轻小说文库,无一例外地都被角川集团所把控着。因此,在每季的番组里面,大量的轻小说改编动画,均是由角川集团所控制的。而在轻小说动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一击脱离”的状态,也就是播出动画播出一两季,就再也不见新作动画的踪影,尽管这些动画所改编的部分离原作完结还非常遥远。这就与角川集团对轻改动画的定位有关系了。

由于角川集团是以出版为核心业务的集团,因此,尽管在制作委员会制度中,原作版权方有绝对意义的控制权,但碟片终归是要和制作委员会的企业进行分成的。而轻小说改编动画一经播放,就会对原作起到极大的刺激作用,文库本的销售利润则是实打实的由出版社享有。这样的制度决定了轻小说动画一定程度上成为原作的“广告片”,尽管动画的播放权、碟片能够卖钱,可惜的是,显然文库本的钱在出版社看来更为重要而纯粹。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13)

因此,我们在市面上很少能看到能够“善终”或者“持续输出”的轻小说动画,有也仅仅是《刀剑神域》这种头牌作品,还有像《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这种小说完结与动画播出时间很近的作品。强如《魔法禁书目录》也仅仅出了两部动画,因为在动画的刺激下,小说的销量趋于稳定,进一步制作续集动画有点“费力不讨好”,对文库本销量的刺激很有限。而“太监”的作品则数不胜数,《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樱花庄的宠物女孩》《打工吧!魔王大人》《约会大作战》《境界线上的地平线》等等都是。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14)

《全金属狂潮》自然也是其中一员。从2005年第三季播出之后,其文库本销量稳定,直到2011年小说完结。角川集团也无需再对其文库本销量进行刺激,自然就没有了动画的相关计划,毕竟商人是逐利的。

动画第三季反响平平,也断了京都动画做机器人动画的念头,轻松系和“废萌”动画(无贬义)也在京都动画的带领之下逐渐成为了动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京都动画没有必要再来做这个不一定成功的《全金属狂潮4》。也因为上述轻小说的经营模式,京都动画建立起了自己的轻小说文库——KA ESUMA 文库,公司的经营战略从首都动画圈的“施舍”到自给自足。这也成为了压死了动画第四季的最后一根稻草。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15)

但巧合的是,京都动画近些年来,严格意义上非自家文库的轻小说改编动画,就是与《全金属狂潮》同出自贺东招二之手的《甘城光辉游乐园》,也算对当年希望渺茫的第四季最好的慰藉了吧。(《吹响吧!上低音号》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轻小说。)

《甘城光辉游乐园》中有大量的恶搞桥段,其中不少是引用《全金属狂潮》的。比如吉祥物之一莫夫路,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致敬”蹦太君的。其中还有不少台词是恶搞《全金属狂潮》,比如莫夫路的一句话: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16)

“多年媳妇熬成婆”的第四季和完结篇

最终转机正是出现在文章最开始提到的“文艺复兴”上。

由于日本动画播放量的扩张,现如今新作品的更迭已经不能满足胃口越来越大的日本动画界,加上“量产化”“模块化”“数据库化”的轻小说已经过度消耗了轻小说的口碑,因此老作品的再动画化和续作逐渐提上了日程。

单就小说领域,《奇诺之旅》再改编,《魔法禁书目录》也终于出现了第三季的消息(你倒是让我们看看PV啊),《银河英雄传说》再一次登上荧屏。漫画领域,《恶魔人》《魔卡少女樱》《封神演义》相继登场。原创动画中,《反叛的鲁鲁修》的新作也呈现在观众眼前。《全金属狂潮》第四季也在这样的趋势下顺应观众们的期待出场了。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17)

时过境迁,动画的制作公司也不可避免地再一次更迭。重生的Gonzo已经元气大伤(创始人樋口真嗣在拍完《真·哥斯拉》《进击的巨人》等几个真人电影之后,目前在骨头社担任《桧曾根与玛索丹》的总监督),无法胜任如此重担;京都动画也日渐与首都动画圈疏远。而这次的主角是XEBEC。

作为老牌动画公司Production I.G的子公司,XEBEC拥有极其丰富的动画制作经验,在近些年他们也做过不少机器人题材的动画,像《轮回的格拉朗日》《破刃之剑》《白银的意志》等。尽管这些作品在知名度上及商业表现远不及《全金属狂潮》,但这些作品中机器人的表现力都能够满足《全金属狂潮》对战斗的需要。《破刃之剑》《白银的意志》这两部作品3D建模上也极具特色,也能够满足《全金属狂潮》机器人3D化的需求。

在4月开播的《全金属狂潮》第四季就前三集的表现也没有让粉丝们失望。人物作画和机体建模非常优秀,人设上更符合现如今的流行趋势(请让我私心地大吼一声:泰莎更萌了!),正片和OP中出现的强弩、烈焰魔剑,还有M9等机体均保持着相当高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季动画中,海老川兼武还找到了同为机设的好基友柳濑敬之,作为机械作画的补充,阵容更为豪华。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18)

最值得称赞的是机器人战斗。就第三话来说,秘银方不同驾驶员的M9在与巨兽的战斗中,每台机体的动作均展现出来自己独特的性格,这个处理非常出色。袭击美利达岛的三台巨兽,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让观众更为容易的区分,这样的小创新也非常照顾观众。巨兽被击倒之后,靠λ-DRIVER才维持着巨型身躯的巨兽,也因为λ-DRIVER的消失而支离破碎的设定,在动画中得到了超高的还原。总之,秘银和汞合金的机器人大战就战斗的表现力来说无可指摘。这也让观众对后面烈焰魔剑、钢铁堕天使等人气机体的登场和战斗充满了期待。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19)

随着《全金属狂潮》第一季到第四季的推移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日本机器人动画在创作形式上,从手绘到3D的转变。一种时间所雕琢的痕迹,镌刻在这部作品上。

或许,没接触过前作的粉丝,会对第四季中“四”这个数字望而生畏。毕竟前面几十话的内容在前面,补番的时间成本可能有点高。但第四季就目前展现的出色素质,真的值得一看。放眼整个TV动画中都在水准之上的3D机器人战斗、丰满的人物性格塑造,以及稍显老派、但永不过时的Boy meets girl故事,相信会让每个没接触前几季的观众爱上这个动画。

或许,我可以用一句更简短的话,来推荐这个第四季——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等了13年、甚至是20年,看了心中就会有了答案。

借助日本老作品“文艺复兴”的风潮,《全金属狂潮》时隔13年再一次以动画的形式回归粉丝们的视野。在这13年间,有的人从青年,变成了孩子的父亲;有的人从学生,走进了社会,变成了社畜。

客观点说,国内论坛的“文艺复兴”调侃在实际上是各大版权商榨取企划剩余商业价值的商业行为,他们所关注的,自然是粉丝们的钱包。

但我更愿意把它叫成“爱”的故事。正因为粉丝的等待和坚守,才有这些沉寂许久的作品再一次推出了续作;也正因为粉丝一直没有消磨的爱,才让版权方看到这些“老作品”所蕴含的强大能量。

这件事,就像《全金属狂潮》这部披着“军武科幻”外皮的Boy meets girl式故事一样,其实是披着“商业行为”下,那群粉丝始终坚守的爱。

全金属狂潮实力排行(众多粉丝苦等13年)(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