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课程,请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虚空济】APP,目前《孟子》更新中~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与琅邪;吾何脩,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原文)
上一讲我们讲到齐宣王在雪宫召见了孟子,在雪宫这样一个诸候游乐休闲的地方,没有那么正式,所以适合闲谈和请教问题,齐宣王在这里请教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说那些贤德的人,也会有这种奢华的享乐吗?孟子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贤者是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以后,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才会去享乐。比如说作为一国之君,那你的本职工作,就是让百姓过上安君乐业的生活,在这个前提条件下,是可以有自己的享乐的。
那同样发生在雪宫的,还有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齐景公和晏子之间的故事,它来自于《晏子春秋》,《晏子春秋》当中有记载,齐景公曾经在雪宫这个地方,也请教过晏子类似的问题。那我们看齐景公问了什么?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脩,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首先我们先讲一讲晏子,晏子是齐国的良相,以贤德著称,为齐国是做了很多贡献的。我们在学习《论语》的时候,有数次提过晏子,孔夫子对晏子其人,也是很赞叹的。那这里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了,晏子既然是良相,那他的君主是不是也是明君呢?起码他是识才,懂得用人的。
我们把这个道理延伸到生活当中也是如此,它是彼此互相成就的关系,因为有明君,所以才会有良相,反过来也是如此,有良相自然会去辅佐明君。
你看我们在夫妻当中是不是如此?一个好的丈夫,一个好的妻子,这两个人他是互相成就彼此付出,互相成长的。
那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如此,这个老师是一位智者,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在遇到一个好的学生,他是努力向上的,懂得感恩的,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
朋友之间也是如此,两个人都是重情重义的,或者两个人都有某方面的才华,志同道合,这个时候彼此帮助,彼此成就。
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首先要学会提升你自己,当你自己变得更好,你才能吸引一个更好的伴侣,更好的领导,更好的员工,更好的朋友以及更好的孩子,这个时候你们才能彼此互相影响,互相成就。
我们再来看为什么讲齐景公,也是一个圣明之人呢?他也是一位有仁德的君主,我们看看他问了什么问题,“吾欲观于转附,朝儛”,转附和朝儛指的是两座山,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去观一观,看一看这两座山,“尊海之南,放于琅邪”,沿着海一直向南行,直道琅邪这个地方,“吾何修”而可比于先王观也,我要去做些什么事情,我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才可以比的上先王之观呢?
我们这里看到齐景公的问题,他说我要做什么才可以比得上先王?我们先讲一件先王这两个字,我们往大了讲是周文王、周武王,那是整个周天下。那我们往小了讲,齐国的开国之君姜子牙,他是辅助武王打了天下的功臣,所以给他封在了齐国,做了第一任的齐国国君。那先王是什么概念呢?既然他可以创造一个天下,开创一个王朝就说明他是贤德之人,那么既然是先王,也就说明了是智者仁德之君。
那我们看齐景公,他想要效法的是先王,无论是文王、武王还是姜子牙,都是有仁德有才能有智慧之人,都是心怀天下苍生之人,所以齐景公去问晏子说我想要出游,去观一观天下之事,我需要以什么样的行为才能和先王比肩呢?我要如何去效法先王?所以我们看到齐景公的问题,就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在的仁德,和他想要效法的榜样。
我们还记得齐宣王第一次问孟子,问的是齐桓公以及晋文公之事,我们通过问题就可以看到这个人心中所想,宣王的第一个问题是想要称霸,而齐景公问晏子的问题,是我要如何做才能效法先王,也就是如何成为一个贤德之君。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晏子是一位良相,本身是一位有德行之人,所以当齐景公问出这样的问题,要去效法先王之行,这个时候晏子是赞叹景公的,说问得真好。
接下来我们要去讲一讲这个观字,齐景公说他要观天下之事,到底什么叫做观呢?我们一说观就是看一看,难道是看一看那两座山吗?或者是沿着海去看海吗?到底要看什么呢?接下来晏子给我们具体来讲到底什么叫做观,先王到底在观些什么事情?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适是到的意思,前往,天子前往诸侯那里,叫做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巡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天子到达了诸侯的地方,观看他所守护的疆土,也就是去看看诸侯,他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有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分内之事,有没有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我们再来看这个概念,天子去诸侯那里叫做巡狩,巡狩的意义在于去查看诸侯是否做好了分内之事,是否做好了为君之责。
那我们用现在的话就叫领导视察工作,当一个领导到一个分公司或者子公司来视察工作,那看什么呢?去看看你的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看看你有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和该做的事情,有没有把这个企业的事情做好,有没有照顾好你的员工,有没有服务好你的顾客,有没有让公司的业绩变得更好。
那同样天子去诸侯那里,去看看他有没有去爱护百姓啊,有没有把这个诸侯国经营的更好。所以我们这里首先看什么叫做观?不是游山玩水叫做观,出去也是在视察工作的,看看他们的事情做得如何,心中有没有装着百姓。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
天子刚才讲的是天子到诸侯那里叫从上而下,接下来又讲了从下而上,诸侯来朝见天子,称之为述职,述职是什么意思?述职者述所职也,也就是诸侯要向天子陈述自己的职责,去讲述自己都做了那些事情。
那我们看这个过程是有上有下的,天子到诸侯是上到下,诸侯来朝见天子汇报工作叫由下到上。这个时候他是有来有往的,诸侯朝见天子,陈述自己的职责,他在讲自己都做了什么事情。可是,这只是听来的,是否属实呢?诸侯的行为是否如他自己所说呢?所以这一切都需要去考察和验证,故而就有了天子巡狩。这个时候从上而下,是去看一看他到底都做了哪些事情,跟他自己所陈述的是否一致呢?
我们看现在也是如此,上下相通的。比如说做为下属,你要去陈述自己的职责,你都做了哪些事情,那作为上级的领导,他是要去视察的,去看一看你到底都做了什么,是否如你自己所说,是否你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呢?这一切我们总结成一句话——
“无非事者。”
这一切都是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无非是工作。好,那我们这个时候再来讲何为观天下呀?观天下并不是让你出去游玩,而是去看一看下面的诸侯都在做些什么事情,有没有爱护自己的百姓。
那么,诸侯去朝见天子也是如此,你要去陈述自己的职责,你都做了哪些事情,你到底为百姓做了什么呢?当你陈述以后,以待天子来查看你的工作,来视察你的工作,所以叫无非事者。
晏子给出了一个概念,做的这一切都是工作,既然是工作,那么巡视之时到底看些什么呢?
“春省耕而补不足。”
以前在古代最重视的是农业,所以到了春天的时候,在你巡视的过程看什么呢?去看耕种的百姓,有没有不足的地方你要去提供帮助,比如说看看百姓的种子够不够啊?耕种的器具够不够啊?水利是否方便?诸侯是否有占用百姓耕种的农时呢?所以叫春省耕而补不足。
“秋省敛而助不给。”
敛指的是收成,到了秋天,你要巡视百姓的收成,如果你发现,有的百姓收成不好, 助不给,去给他一些帮助救济穷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天子他在观天下,也是在工作,是在观百姓的疾苦。到了春天,看看他是否在耕种方面有什么不足和需要帮助的,到了秋天去看百姓的收成是否有不足的,你要去给他提供帮助,救济百姓,让他可以解决温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