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真正的事情只能隐藏起来,但是它能告诉你一切;

贾雨村,假的言语常常存于村头巷尾,但说的都是风花雪月的空幻。

想说真的事情常要靠假的话语才能说出,贾府眼前的繁华是假,而甄府最终的败落是真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1)

甄士隐 和 贾雨村

话说甄士隐在梦中遇到了两位仙师,稀里糊涂来到了“太虚幻境”,对联上写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就在这时山崩地裂,甄士隐醒了。当他看到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的现实世界,那个梦就忘掉了一半。

说起乖巧的女儿甄英莲确是个宝贝疙瘩,甄士隐中年得她因此非常珍视女儿。他抱着闺女上街去玩耍竟然遇到了一僧一道,僧人直接点破人生:“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接着说“舍我罢,舍我罢”。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2)

甄英莲小时候

命运有时就像车与路,车是命而路是运,再好的车开在铺满砾石的地上也是步履蹒跚;

再普通的车如果开在高速公路上,一样可以开到120迈,风光无限。

而英莲的“有命无运”已经被僧人看的一清二楚,他不是冲英莲,只是可惜了有慧根的甄士隐如此愚痴,看来甄士隐必须再经历些事情方能彻悟。

就在此时僧人道出了令人如梦方醒的四句: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3)

第一句是僧人笑话甄士隐愚痴,后三句则是说了命运的结果。

为什么僧人笑甄士隐,其一是人到中年才得一女,其二是他对女儿的爱只是一厢情愿。身为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无以复加,能给的都给了,这一份痴心很多子女都体会不到,也容易被视为一厢情愿。对于常人来说别人要抱走自己的孩子肯定是不答应,何况甄士隐如此的疼爱英莲,当然不解其意。

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英莲被拐走了

终于到了元宵佳节,甄士隐名家人霍启抱着英莲看社火花灯,百密一疏的老甄同志竟然把孩子交给了“祸起”,这完全是给错了人,从此甄家的确“祸起”不断。仅仅一泡尿的功夫,坐在门槛上可怜的英莲就消失了。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4)

霍启和英莲

夫妻二人昼夜啼哭,就算一死了之也难解心头之痛,甄士隐也因此病了一场。

没过多久因葫芦庙中炸供,由于和尚不小心弄翻了油锅,火烧着了纸窗户,最后整条街都烧的一干二净。所幸甄士隐夫妇捡了条命,只能回到自己的田庄为生,这也应了僧人的后两句诗。

而命运永远在捉弄人,这种迅速的败落还不能让甄士隐彻悟的话,就再加点料。

回到农庄的甄士隐夫妇赶上了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民不聊生有导致了官兵剿捕,无奈只能将田庄折变了。最后逼得二人去岳父家过起了“倒插门”的日子,当然受了丈杆子的白眼和冷言,物质和精神上受着双重刺激的甄士隐,日渐衰老。

再遇神仙,开悟之际

某日甄士隐拄着拐棍在街上散心,忽然看见了跛足道人: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5)

《好了歌》

是啊,谁都想做神仙,因为那样可以坐享其成,这跟要功名利禄又有什么区别?古今将相你争我夺,最后也是和坟头的荒草为伴。总是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好不容易得到多了也闭眼了。谁都知道家有娇妻很幸福,天天恩爱日日思念,撒手人寰妻子还是跟了别人。谁都知道儿孙满堂很幸福,父母一厢情愿只为孩子好,但又有多少孝顺的儿孙呢……

甄士隐也没听清,只听见好’‘了’、‘好’‘了’……道人笑着说: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为《好了歌》。

是啊,如果登峰造极就是好,可曾想过物极必反?如果急流勇退就是“了”,难道不是智慧么?若不想“了”是因为不够好,那么真正的好,到底是功名利禄还是看淡一切明心见性呢?

谁都希望获得很多,因为它能让人心生满足;

谁都害怕失去很多,因为它能让人心生恐惧;

而满足和恐惧只是一种情绪的延伸,它又怎么可能是真的……真的“好”不会像情绪一般时隐时现。

甄士隐尝试解了一下《好了歌》,而这段会不会是曹雪芹的新路历程呢?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6)

这里他借用了“满床笏”的一个典故(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

笏(hù)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甄士隐自己当年也是满床笏板的景象(可以试想如果家里聚餐,床上堆满了高级手机和奔驰汽车钥匙,就能知道甄士隐风光的景象了),而今却陋室空堂,昨天还在坟头上坟,今夜就开始了洞房花烛,当年的金银满箱,转眼就成了乞丐。正在感叹别人命短,自己却也老眼昏花。总是觉得自己官做的不够大,最后还是套上了枷锁。官场就是乱哄哄的样子,今天你下明天我上,如同戏台,竟然把这一切当成了自己必须要做的事,如同他乡认成了故乡,到头来都是给别人做的嫁衣。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7)

甄士隐也为作者说出了心声,佛家有云:安住真心。

不光是繁华尘世,就连自己的身体也如同客栈一般,人走茶凉,如果不能安住真心也只能留恋滚滚红尘了 。此时书中的甄士隐可算大彻大悟,跟着疯道人飘飘而去。

英莲的悲惨遭遇才刚刚开始

英莲被拐走后在自己12岁的时候,被冯渊看到并马上被他爱上了,这个人如同见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一般发誓改邪归正,将英莲明媒正娶。

但是人贩子黑了心肠,同时将英莲卖给了另一户人家,想挣双份钱,而这一户就是英莲噩梦的开始——薛家的薛蟠。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8)

薛蟠仗势欺人打死了冯渊强抢英莲,在薛家英莲开始为薛姨妈做小丫鬟,宝钗给英莲取了新名字“香菱”,从此她不再是质地高洁的“莲花”,也不再“应怜”,而变成无根的菱花,不再受父母的庇护了。

而这也对应了僧人预言诗的第二句“菱花空对雪澌澌。” 菱花就是香菱,而雪的谐音就是薛家的“呆霸王”薛蟠,这也是香菱的命运。

香菱的悲惨只是继续升级

不久之后浪人薛蟠已经对香菱没了兴趣,而香菱本身也对此无妨。薛蟠出门做生意的日子也成了香菱最开心的一段经历,她在大观园里潜心研究诗歌,并沉迷于此,如此的描写也突出香菱的另外的性格——单纯而执着。

她没有林黛玉眼中无人的高冷气质,也没有薛宝钗为人世事的圆滑稳重,而是一种赤子般的天真烂漫,对生命有如此热情的人却饱尝了命运无情的捉弄。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9)

在薛蟠娶了夏金桂之后,香菱的生活可以说是饱受虐待。她被夏金桂作丫鬟使唤,几次设计陷害香菱,遭得香菱被薛蟠毒打。

身体上的折磨只是开始,一次夏夏金桂茬说:“菱角开花,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

言下之意是贬低香菱是妾,不能和夏金桂相提并论,而最终的目的是逼香菱继续改名字,最终被改成了秋菱。菱是喜光植物,需要温暖的环境,所以不让你有这个条件,没改成“冬菱”就不错了。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10)

红楼之中的女子不乏各种的不幸,但像香菱这么被命运如此捉弄的,可算绝无仅有。

这个出场最早,离场最晚的女人,正好续接了甄士隐书中第一回的“隐”。

父亲开篇就隐于世,却还在世;

女儿贯穿全书现于世,却离开了人世。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11)

父亲悟了,离红尘只有物理的距离;

女儿没悟,离红尘已是灵魂的距离。

在一次薛蟠被打的故事中,香菱好像天塌了一样,面对曾经盘剥蹂躏自己的丈夫,香菱竟然伤心的哭了。

香菱的无依无靠让她深陷不安全的境地,纵使丈夫很混账,可毕竟是自己的依靠,她如果连这个依靠都没有了,还有谁可以依靠呢?她很珍惜现有的一切。

而就是这种天真的单纯性格让作者迟迟不能绝笔,如果说香菱是被作者写死的,不如说她是让作者把自己写死的。因为香菱这辆“车”,开在薛家的“戈壁滩”上,又能走多远?

伟大的作品就是这样,每个人物的命运不在于作者,而是他们天各有命。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12)

香菱的命运如同她的天真呆萌,依然如同被拐走时的不谙世事,她的一再隐忍也让其他人看轻了自己,一个毫无分量的女人就这样毫无分量的死去了。

而在读者心里香菱死去的分量又是如此之重,戏外之人却为戏里之人如此心碎,到底哪个是现实哪个又是虚幻?

的确,《红楼梦》总是贯穿在梦境与繁华世界之间,可美梦终会结束,醒来的繁华也会落尽,那到底什么是归宿呢,到底什么可以衡量那个存在呢? 其实整本书一直在写不同男人与不同女人的故事,而故事的背后就是缘分。

缘分深,哪怕一眼之缘也算确有真情;

缘分浅,哪怕一世相识也是毫无真心。

而这缘分的深浅又岂是几生几世能累积的?恐怕只有缘分能说清楚今生的得与失吧……

直到撒手人寰她也与所有人的缘分已尽,包括甄士隐。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13)

感情靠人善待,它离不开真心的安排;

情谊靠心交换,它需要彼此相互的疼爱;

再近的朋友不去维护,终究会远;

再深的感情不去握紧,早晚会淡。

再好的缘分不惜眼前,自然会散。

人海茫茫有缘遇见不容易,莫要边走边忘。

岁月漫长有人守护最难得,别说想伤就伤。

红楼梦中香菱真正结局(红楼梦中香菱的悲惨结局)(14)

本站文章为@骁寒文化驿站所有,未经同意,转载必究。图片来自网络,联络必删!

#文化领域##圈子学院##文学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