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支付宝有了“蚂蚁森林”这个功能以来,很多人似乎又找到了小时候“偷菜”的感觉,不少人还会订个闹钟准时“收能量”“偷能量”,十分积极,而且这次他们还有充分的理由:这次可是为了在沙漠里种树,是为了环保!

虽然蚂蚁森林声称用户在种下一颗“虚拟的树”,他们就会在指定地区种下一棵真树,但实际上很少会有人真的去考证那些树究竟怎么样了,前段时间,还有网友爆料称蚂蚁森林涉嫌“造假”,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马云真的斥巨资在沙漠里种树了吗?现在那些树又长成了什么样?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1)

一场全民种树的热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习惯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自己的发展,再以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代价去治理环境,西方世界如此,我国也曾走过这样的弯路。

1977年世界防止沙漠化会议上,北京被列入沙漠边缘城市,因为当时北京周围有五大风沙危害区,一到春天,沙尘暴席卷而来,成为了许多国人的不堪回首的记忆。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2)

这给中国敲响了生态环境的警钟,植树造林、保水固土成为了从源头上遏制风沙的关键,为了尽快完成植树造林的任务,国家指定3月12日为植树节,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提倡全民参与义务植树,保护生态环境。

现在,许多人还有学校、单位组织义务植树的回忆,这一场全国性的植树热潮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让许多地方的荒山秃岭变得郁郁葱葱、绿树成荫。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也开始忽视植树义务,直到2016年支付宝推出“蚂蚁森林”,再次掀起了一场全民“种树”的热潮。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3)

通过低碳行为收集绿色能量,攒够了指定数量的绿色能量之后,用户种下一棵“虚拟的树”,蚂蚁森林则会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树,这种轻松又能够保护环境的模式立刻就吸引了许多人的参与。

况且,蚂蚁森林还提供了偷能量、能量保护罩等各种新玩法,更让许多人觉得仿佛“梦回”以前的偷菜时光,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一时之间,又一场全民参与环保的热潮开始了。

有一份数据显示,在“蚂蚁森林”推出1年之内,就吸引了3.5亿用户参与,截止到目前为止,“蚂蚁森林”的参与用户数已经突破6亿人次,而“蚂蚁森林”团队也已经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了超过2.23亿棵真树,覆盖面积超过306万亩。

不过,虽然说从数据上来看蚂蚁森林成果斐然,但前段时间却有用户质疑蚂蚁森林“造假”,称其并没有真的在指定地区种树,难道多年以来用户都被“骗”了,虚拟的树始终都是“虚拟”的吗?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4)

涉嫌“造假”的环保事业?

前段时间,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在阿拉善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质疑“蚂蚁森林”环保造假,因为从标志牌上可以看出,这一片位于阿拉善左旗、编号为277号的蚂蚁森林的面积为3334亩,种植的梭梭总数15万棵,可它看起来仍是一片“荒地”。

会不会是这些梭梭树还没来得及种下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种树是有时间安排的,并不是用户种下了“虚拟树”之后,马上就会有一棵真树被种植的。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5)

但“蚂蚁森林”的官方记载显示,277号林的梭梭树应该在2019年就完成了种植,这到了2021年仍旧一片“荒芜”、难觅“绿色”,让网友们不禁跟着一同怀疑:我们起早贪黑收能量种下的树呢?

很快,“蚂蚁森林”方面就给出了回应,当地的工作人员前往277号林拍摄了视频,表明这片“森林”的梭梭树已经“造林”完成,只不过在阿拉善这样荒漠化严重的地区造林与大部分人所想象的“植树造林”并不一样。

一方面,以梭梭为例,虽然我们通常称呼它为“梭梭树”,它也可以成长到1-9米的高度,但真正在阿拉善盟种下的梭梭苗木只要高度达到40厘米、地径粗细达到0.4厘米就属于“合格苗木”。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6)

我们可以想象,40厘米的高度,可以说不靠近树坑就很难看出到底有没有种树,因此当地人还曾表示南方人都是抬头看树,而他们都习惯了“低头看树”。

当地工作人员表示,即使在管护得当、降水比较好的情况下,梭梭树在种植当年最多也只能生长30-40公分,有些甚至只能长高10公分左右,像小草一样、凑近了才能看到一点绿色,远观连绿色都看不见,就像是没种一样。

而且,2021年当地降水比较少,梭梭的成长情况也不太理想——长势普遍矮小,还有一些梭梭从表面上看已经“枯死”了。不过,当地人介绍称,只要能够下一场雨,一些看似枯死的枝干下方也会冒尖、返青。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7)

另外一方面,根据当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在阿拉善种植梭梭是按照“3米×5米”的网格规划来进行种植的,也就是说,一亩地只能够种下大约45棵梭梭苗,如果种植的梭梭过多、过密反而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也会导致梭梭的死亡,这样稀疏的种植密度,更是会让人觉得几乎看不到梭梭。

而且,我们在表面上看不到梭梭其实并没有关系,因为梭梭主要是依靠根系来进行固沙的,它根系发达,一棵长成后的梭梭根系可以固沙面积达到10平方米,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素有“沙漠卫士”之称。

因此,虽然现在的梭梭看起来还很“弱小”,但它们是真的被种下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相信在将来他们一定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8)

下雨就像下黄金一样的阿拉善

在“蚂蚁森林”和阿拉善当地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解释之后,网友们才了解到在西北部地区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是多么困难重重。虽然仍有人提出质疑,但之后媒体和许多研究人员、学生的实地探访调研,彻底消灭了大家心头的疑惑。

阿拉善在蒙语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它位于内蒙古,分为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其中靠近贺兰山的左旗拥有全盟最为优越的自然生态和气候条件,但即使在这里,年最高降雨量也不到210毫米,阿拉善盟降雨量最少的西北部地区,年降水量最少只有32.8毫米。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9)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阿拉善盟是一个非常干旱的地区,以南方城市深圳为对比,深圳在2021年7月的全市平均降雨量就达到了287.7毫米,比阿拉善盟1年的降雨量还多。因而,当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阿拉善,下雨就像下黄金一样,他们长期以来都在和极端干旱、风沙作斗争。

而且,阿拉善盟不仅仅降水量少,蒸发量还高。举例而言,额济纳旗年均降水量大约为30毫米,可是年均蒸发量却在1000毫米以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极端干旱的环境和过去人类对于生态的破坏导致内蒙古五大沙漠中有四个分布在阿拉善地区,总面积达到了9.47万平方公里,占到了阿拉善盟面积的35%以上。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10)

在这样极端干旱的地区,植树造林本来就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有些地方为了种一棵树,树坑要挖到2米深,在换土之后才能种上“筷子粗细”的小树苗,有当地人认为,在这里植树造林简直是“生命工程”。

不过,恶劣的环境也没能阻止当地人复绿的决心。在“蚂蚁森林”地区,人们科学种树,按期浇水——有当地人告诉记者,林地内的车辙是“六驱车”的印记,这是他们当地用于浇水的车,这意味着工作人员也是在为梭梭浇水的。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11)

而且,“蚂蚁森林”地区的树苗种植后还有三年的管护期,需要通过当地林业部门的验收才行,如果有不合格的,需要补足、补种,直到达标为止。当地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确实有少部分“蚂蚁森林”存在不达标的情况,但在经过补种和管护后,都可以达标。

虽然很多南方人到达阿拉善盟之后都会觉得这里的绿化很少,“几乎是一片荒漠”,但当地人却十分乐观,他们表示,这些年阿拉善盟的变化非常大。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12)

在上世纪90年代,阿拉善盟一年要经历十几次沙尘暴的“考验”,而还够不上“沙尘暴”标准的风沙天气更是数不胜数,但进入21世纪后,阿拉善盟发生沙尘暴的情况就越来越少了。

现在,阿拉善盟的生态环境已经开始逐步恢复,部分地方的绿色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20-30%,可以见到成片的绿色了。

2019年,“蚂蚁森林”还获得了联合国所颁发的“地球卫士奖”,这是环保领域的最高奖项,是对“蚂蚁森林”的造林成绩的褒奖。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13)

2020年蚂蚁森林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其共种树2亿多棵,其中在阿拉善种植的梭梭树累计超过5500万棵,植树造林面积相当于2.5个新加坡,为遏制我国荒漠化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在“蚂蚁森林”所公布的照片和“卫星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植树造林的成果相当明显,原本成片的荒漠已经开始有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在一些环境更为合适的地方甚至已经有了成片的植被,虽然这还不足以彻底解决沙漠的问题,但至少这是我们保护生态的希望。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14)

治沙是事关所有人的事业

2021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蚂蚁森林”造林项目进行了评估,称该项目产生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高达113.06亿元。

得益于“蚂蚁森林”的造林成果,不仅在阿拉善地区,在库布齐沙漠、甘肃民勤等地的沙尘暴次数也已经明显减少,可见,“蚂蚁森林”对我国生态系统的改善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不过,虽然“蚂蚁森林”功劳不小,但我国这几年生态环境的改善却不仅仅是“蚂蚁森林”的功劳,其背后还有国家和无数民间团体、治沙人数十年以来的默默努力。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15)

例如即将被我们“消灭”的毛乌素沙漠,如今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经高达92.24%,这就离不开新中国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

从1959年开始,当地人民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因地制宜地种下沙柳、沙枣、柠条等植物,并通过“麦草方格”固沙法降低风沙速度,终于让毛乌素沙漠渐渐“绿”了起来。

数据显示,自从2014年开始榆林地区每年的荒漠化逆转率达到了1.62%,这一数据虽然看着不起眼,但却意味着我国已经改写了过去“沙进人退”的历史,也让我们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人进沙退”的国家。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16)

例如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53%的库布齐沙漠,在亿利集团沙漠研究院的努力下,亿利人采取“微创气流种植法”,只需要10秒钟就能在沙丘上种植1棵沙柳,这不仅能够减少沙地扰动、节水50%,还能将沙柳的成活率从40%提升到90%,让库布齐沙漠也逐渐披上绿色,当地沙尘天气明显减少。

当地居民曾表示,幼年遭遇风沙天气时,“沙子几乎能把房子埋了”,但现在生态改善了、沙尘天气减少了、他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祖祖辈辈想要过上好日子的愿望,终于成为了现实。

马云种的树怎么样了(马云斥巨资在沙漠里种的树)(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大家越来越能够认识到,治沙是事关所有人的事业,许多人都想为防沙治沙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云和“蚂蚁森林”为许多没有办法亲自动手植树的人创造了一个“做公益”的机会,但在肯定“蚂蚁森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默默为防风治沙做出贡献、真正为我们一棵一棵种下真树的劳动人民,他们才是更伟大的“环保卫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