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1)

7月11日,房地产行业品质教父宋卫平,告别了他一手创办的绿城。

同一天,绿城董事会宣布改组,宋卫平不仅不担任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2)主席,连执行董事也不是了,董事会中已经没有他的席位。

有人劝过他继续担任执行董事吧,宋卫平说:“该放下的,放下;该坚持的,坚持。自然而然。”

宋卫平连名誉董事局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3)主席都没要,但他出任了一个超级小的正式“官职”:绿城中国规划设计委员会名誉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4)主任。他还是绿城的“首席产品官”,绿城的标杆项目,图纸依然得让他把关。

虽然从权力意义上,宋卫平告别了绿城,但是从精神意义上,他并没有离开。绿城只要没有放弃对产品主义的坚持,宋卫平就不会真正离开。如果哪一天宋卫平再也不看绿城的图纸,那就真是哀莫大于心死了。

在房地产这样一个喧嚣、浮躁甚至畸形的行业,作为成名多年的地产大佬,宋卫平竟然没有离开产品一线,这似乎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就是宋卫平,他始终保持着对产品的坚持和敬畏,这种坚持是对商业本质的回归,如果连产品都做不好,那还谈什么呢?

但这样合情合理的坚持,在中国却是非主流的。甚至让让他付出了代价,那些随波逐流、不求品质、只求速度的公司似乎看上去比绿城更成功。

但成功的层面有很多,通常意义上的成功也许宋卫平也会在乎,但那不是他的追求。

2011年10月,绿城资金链危机的风暴眼中,摩斯第一次独家专访宋卫平,写了《中国企业家》封面报道《绿城:悬崖边的贵族》。这篇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地产圈、投资圈影响巨大,当时正值宏观调控,绿城的命运会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绿城经历了引入九龙仓、融绿大战、中交入主等一系列事件。持续动荡,绿城的发展也受到影响,从2017年开始,绿城跌出了房地产行业 TOP 10。2019 年上半年的状况是:跟绿城关系稍微好一些的排行榜,绿城排名第15名;跟绿城关系一般的排行榜,绿城排名第21名。

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绿城虽然没有资金链危机,但是掉队的危机并没有摆脱。从这一点上来看,它依然是悬崖边的贵族。

这一次,宋卫平主动放手,给绿城留下了一个全新的董事会和一个“靠谱的团队”。从公司治理上,绿城正在补课,这一课是以宋卫平的主动退出实现的。绿城最短的那块板,宋卫平希望通过自己的舍弃来补上。

舍小我,成大我,这才是宋卫平一直以来的追求。

以下文章《绿城:悬崖边的贵族》发表于《中国企业家》杂志2011年10月刊,以飨读者。

绿城:悬崖边的贵族

文:黄秋丽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对于前几年的激进,宋卫平轻描淡写的解释是,“从上学以来就没有得过第二名。

这是一家在历次调控中历次受伤又历次复活的地产“活标本”。激进的高负债发展模式,每次都把绿城及其创始人宋卫平推向危险的边缘。

绿城危局,把调控、地产业以及宋卫平的局限与尴尬全照了出来

“我不会轻易让自己失败。”我们面前的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跟传说中的“狂人”宋卫平,判若两人。他理性、思辨、平和,语言体系强大,有知识分子的本色。但总会有一个时刻,他会以激烈的方式表达强烈的好恶—

“这几年我们努力发展、拼命发展、高负债发展,你以为我们不知道设置安全系数?2005年调控来了,2008年来了,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去年它会来、今年它会来吗?来了应对就是!”

采访宋卫平是一次发现之旅。在他的表达中,房子是“有身段、有表情、有美感、有艺术、有生命”的,而不仅是一个建筑物,“它要经得起时间的洗磨”。从他纵横捭阖、带有哲学味儿的话语体系中可以看出,他对世界有过严肃、成体系的思考。在25岁时,他就认真地研究了“人类将往何处去”的命题,“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就不能算是知识分子。”

但这个“知识分子”映射在网络上,却是一个碎片化、娱乐化,甚至看上去有点疯癫可笑的地产商人。表象是广为流传的“宋卫平语录”,包括:2008年他言辞激烈地批评万科降价“对行业不负责任”;2009年,他放出豪言要“赶超万科”;2010年他热烈地赞美自己的竞争对手龙湖,“你们可以卖掉绿城的股票,买龙湖的股票。”他还批评一家著名的开发商产品粗糙,“要是我们的房子做成这样,产品经理会自杀N次!”

跟宋卫平一样,绿城是地产业界非常特别的一家公司。它时而狂飙突进,时而危机四伏。楼市高潮时,它是土地市场的豪客;调控时,它是最危险的公司—2005年调控,绿城涉险过关;2008年的调控,再度命悬一线,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5)政府的救市政策却让它惊天大逆转,一跃成为规模仅次于万科的行业第二名;这一次调控,它再次走到了命运的低谷。

意外的是,这家赌徒式的公司,却被行业人士普遍的赞誉、同情。

“绿城应该勇敢地活下去!”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赵杭生说,绿城符合行业未来的趋势,但不符合过去的和现在的趋势,“它有点超前”。在未来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泾渭分明的市场格局中,像绿城这样的开发商是最有竞争力的。“但绿城必须得熬过这一段时间差。”

当然,你也可以说,任何时候,令公司死的,根本上,永远是公司与企业家自己。机会还在宋卫平和他的团队手上。

1

存货压顶

10月19日上午,宋卫平去看了杭州郊区的一个楼盘。那是家全国知名开发商开发的楼盘,跟绿城一样,以中高端物业为主。

“两三个月以前就造势500万500平方,最近的宣传是350万500平方。到项目上才知道,它最小的户型是190平方、卖350万。你说它降价了吗?”这个项目在当地卖得不错,宋卫平称赞说,“人家做得热闹、做得巧妙、做得聪明。”

相比“收购门”、“信托门”这些传言,如何卖房子,现在才是最考验宋卫平智慧的一道难题。

9月20日,从“海航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6)30亿收购绿城”的传言开始,绿城的负面消息铺天盖地而来。银监会的一次例行信托调查,很快在媒体上放大为“银监会调查绿城”;绿城高达163%的高负债率备受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7)关注,紧接着,“绿城将从香港退市”的传言再度发酵。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绿城中国(03900.HK)股价急挫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8)30%,受此影响,港股房地产板块一片惨绿。

从2010年4月以来,不断升级的楼市调控,日益趋紧的货币政策,已经让房地产行业走到了风声鹤唳的临界点。2011年1月开始的严厉的楼市“限购”政策,直接打击的就是绿城这样以中高端物业为主的开发商。根据绿城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9)公告,前三季度,绿城中国销售额约267亿元,仍未完成其年度550亿销售目标的一半。绿城大本营所在的长三角,正是这次调控的重灾区。

10月11日,广东省佛山市住建局出台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10)公告,该市将于10月12日起放宽限购条件,然而就在当天晚上,这道放宽令即被废除。业界普遍把此事解读为对房地产过度依赖的地方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11)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试探,而它的失败则表明,2012年继续保持严厉调控是个大概率事件。

1个月前,宋卫平也说:“大不了把价格一降到底,退出房地产!”但现在看来,这还只是句气话,至今,绿城并没在价格上做出实质性调整。

根据绿城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12)公告,2011年绿城的可售房源金额约1200亿元,截止到9月份仅卖掉267亿。推算可知,绿城手中有900多亿的可售房源。这是一个巨量的存货。在2008年的那轮调控中,绿城因为有巨量存货,反而在2009年的楼市反转中大获其利,销售额超过450亿,与行业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13)老大万科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不降价,绿城还有更好选择吗?“最好的选择是找我们的合作伙伴。”寿柏年说,2008年的调控绿城也做过类似的预案。

宋卫平说,他曾经对这次调控也有“深深的忧虑”,但是仔细想“总有腾挪的空间”。与2008年相比,今年绿城比较有利的一点在于,它没有土地款的拖累。2011年上半年,绿城只花了23.3亿元买地。2008年8月,绿城就出现了20多亿元土地款的资金缺口。2010年,绿城已经调整了拿地策略,拿地总金额约290亿元,其中绿城按权益支付约为140亿元,其余由其大批合作伙伴支付。根据绿城半年报,截至8月26日,绿城的未支付土地款仅为18.2亿元。

在2008年的调控中,宋卫平是标准的“焦虑症患者”,他对空间异常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14)敏感。汽车一进隧道,他就有压迫感,有很长的时间他拒绝坐飞机,“紧张,觉得不自由。”而这次,他自称心态好很多,“早两年要卖项目,我心里很不情愿。现在万一形势不好,我可以从从容容把项目卖掉两三个。”

绿城前几年被高歌猛进的发展所掩盖的矛盾,这次暴露无遗。“高负债率只是绿城受困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其较为单一的产品线。”北京高通智库总经理张宏分析,拿绿城和竞争对手龙湖相比,绿城的房子全部集中在中高端,而龙湖的很多房子“白领也买得起”,产品线很长,相对风险比较分散。

绿城的另一个硬伤,是营销上的短板。“宋卫平对绿城的产品太自信了。”杭州地产界资深人士王旭飞说,绿城的基调就是以品质取胜,不重视营销。“它很容易在行业爆发时期跑赢大市,但是在逆境时很难突破。”这个说法在绿城内部也认可。“前几年的好形势把我们惯坏了,”绿城的一位副总说,“很多客户一路跟着买绿城的产品,我们的销售人员似乎没有开拓新客户的能力。”

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15)

绿城上市后历年销售额和销售面积

2

激进背后的乌托邦色彩:高负债!

每次调控,把绿城推向危险边缘的,都是这一点。

绿城最近三年的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16)公告显示,其负债率最低的是2009年的105.1%,2011年中报的负债率高达163%,超过绿城最困难的2008年底的140%。在楼市上行时期高负债并不是问题,而一但楼市下行、销售回款不畅,高负债会压垮资金链。

绿城的“信托门”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今年下半年来,和房地产有关的民间高利贷和高息信托融资,就像定时炸弹,正在不断被引爆。开发商跑路或者自杀的新闻时有耳闻。银监会的一次例行信托检查,很快在媒体上放大为“银监会调查绿城”。

高负债是地产业的普遍现象。“中国的房地产企业没有发展模型,也没有融资模型。我们永远不可能很安定。”宋卫平说。中国的房地产是香港模式,企业从前期拿地到后期营销几乎都自己做。这是一种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土地成为吸金黑洞。

2006年7月,绿城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目的是想解决融资的问题,“但是发现基本上没有用”。除了银行贷款之外,绿城尝试过发债、信托等多种融资手段,但这些基本都是短期融资,与房地产长周期、密集的资金需求并不匹配。

翻开绿城17年的发展史,“激进”是其隐含的基因。

宋卫平一手奠定了绿城在房地产行业品质标杆的地位。他对房屋品质的苛刻,已经到了偏执的程度。他至今还会亲自给重要的项目挑选材料,为了一堵墙的颜色或者一个窗户的弧度,他会不惜推倒重盖。关于他痴迷于品质的各种故事,在业内广为流传。

一直以来,绿城都是家野心勃勃的公司。在2005年那一轮调控中,绿城因为扩张太快,资金链几近断裂,后来的市场回暖让它躲过一劫。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第一轮高歌猛进的高潮时期到来,上市的绿城如虎添翼。从这一年开始,挟资本之力,绿城成为土地拍卖市场上的豪客,它激进的风格也基本确立。

对于前几年的激进,宋卫平轻描淡写的解释是,“从上学以来就没有得过第二名。”他是天蝎座,典型的进攻型人格。他的进攻性,如下一句话可做代表:“人一生能做多少事情?”

“我们的利润低,主要是我们在产品上的投入比人家多。”寿柏年说。他举例说,房子坡屋面的防漏,国家标准是两层多,而绿城是四五层;国家规范的栏杆是1.1米,绿城是1.3米。“绿城的工程图纸非常复杂,别的公司可能一张两张就够了,绿城经常要四五张。”绿城的一位员工说。宋卫平在公司内部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房子是我们生命的转移。”

在前几年卖方市场的狂热氛围中,房子的图纸刚刚拿到就销售一空,开发商的心思都放在抢地上,品质可想而知。2010年,王石就警告过万科:“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最终必将被消费者抛弃。”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也深有感触:“绿城上市后,并没有被异化,它不是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是一心追求造出好房子。”但他这个说法,又似乎与前几年绿城在土地市场上的激进表现背道而驰。如果不是因为利润、因为贪婪,宋卫平为什么让绿城承受巨大的风险,拍得一块又一块的地王?

“宋卫平的血液中,连50%的商人都不是。”绿城副总经理冯雨峰,是宋卫平的校友,也是他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17)30多年的朋友。在他看来,2009年绿城拍得上海的一个地王,原因是“上海的项目股权被置换,必须给原来的团队找到事情做,明知不赚钱也做”。绿城没有设置人力资源部门,而是叫“本体建设部”,因为,宋卫平认为人是最重要的资产。

对于资本,他似乎抱有贬斥态度:“资本太强大,会使人逐利,这是人类的误区和异化。”他的表述特别有乌托邦的色彩,公司只要能持续做下去就行了,“一个企业家在45岁以后一定要明白这个问题。”他对公司的定义是:以商业模式运行的社会公益企业。这样的定义也会让人很不解:绿城到底是公司还是公益组织?

他的乌托邦有些已成为现实。绿城的育华学校是杭州最好的学校之一,每年招生录取比例高达7:1。除了美丽的校园,素质教育是这所学校最大的特色。每天下午,都有高质量的科学、艺术课程,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这里的孩子真的像孩子。”一位老师说。绿城育华学校校长助理王老师介绍说,从2001年至今,这所学校的总投入是10亿。“学校赚的钱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改善教师的待遇,一是滚动投入教育。宋总没有从学校拿走一分钱。”目前,绿城有13所大小规模不等的学校。

宋卫平对教育有很深的情结。在绿城的园区服务体系中,除了一般的物业服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绿城所有的小区,3至18岁的孩子都要学会游泳,由物业公司组织学习,所有发生的费用由绿城承担。绿城总部会检查所有项目中孩子的参与率、合格率。这个教育计划,是因为宋卫平认为“会游泳的人世界观不同”。主要为业主服务的、自办的幼儿园,也是杭州最有名的幼儿园之一。宋卫平对幼儿园老师有一条要求“必须有天使一样的笑容”。每个小区都有“4点半学校”,家长如果没空,绿城可以帮助家长照顾孩子写作业。老年人则有老年大学“颐乐学院”。

在杭州地产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18)圈子,宋卫平一直很低调。但他是公认的精神领袖。

“房地产行业有一些优秀的公司是可以模仿、接近的,但绿城不行。因为它完全是宋卫平个人的一种追求。”杭州地产界资深人士王旭飞说,“绿城是一个特例。”在他看来,宋卫平并不是个常见的房地产商人,“他的追求,和古代的士大夫比较像。”

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19)

3

戴着镣铐转型

“什么是赌?赌是一种智力游戏。难道有谁会为了赌而赌?”

绿城赌性很强吗?宋卫平不以为然。在他所谓的智力游戏中,他想到过很多可能的调控政策,但就是没想到“限购”这一招。

绿城并非一家战略能力很强的公司。2008年调控之后,万科已经开始从产品结构到公司管理结构等的一系列调整,但绿城仍然迷失在2009年亢奋的市场中,豪掷323亿元买地,成为当年买地最多的公司。

“这一次对形势判断正确的公司不到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20)30家。”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陈晟分析,在上海,目前大约2/3的楼盘滞销,且基本上都是高端盘,“都是受了2009年亢奋市场的蛊惑。”2008年首轮地产深度调整后,很多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分散经营,转向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等领域,是主要选择。连一贯专注于住宅地产的万科,也悄然进入商业地产领域。

2009年7月,房地产在四万亿的刺激下全线飘红时,宋卫平已经在考虑绿城转型的问题。他向执行董事曹舟南私下提出代建模式。通俗理解代建模式,即委托方出钱或地,绿城出人出品牌,向委托方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是绿城的核心竞争力。

此后,宋卫平开始在集团内部铁腕进行专业系统的垂直化改革,一度推行艰难。2010年5月,曹舟南受命筹备代建业务,绿城内部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架构已经准备妥当。代建是一种不受财务制约的发展模式,是行业大势所趋,包括万科、中海、保利等大型房企,近年来也都探索代建模式。但如此成立独立公司运行的大动作,仅绿城一家。

“很多人认为,绿城代建是被这次宏观调控‘逼’出来的,其实不对。”曹舟南说。但调控确实加快了绿城代建业务的推出。

2010年9月,绿城房产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绿城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全称中没有出现“地”字。这是宋卫平对绿城建设本质的理解:将地与房分开,专注做房产品开发。这也意味着,绿城建设将放弃过去房地产企业最大的一块诱惑:土地溢价。通过这种模式,绿城的业务重心完全回归到了专业开发和服务上。

在宋卫平看来,要把绿城建设的代建能力锤炼出来,还需要好几年时间。他比较自豪的是,在很短时间内,绿城建设已成为“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安置房、拆迁房”建设公司。这一块主要是为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21)政府做代建,“现在签下来的项目已经1000万平方米。”就在10月18日,绿城拿下了温州两个县城的农民房代建项目。

除了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22)政府代建,绿城还有商业代建和资本代建两种模式。后两种模式的收益稍高一点,绿城收取7%左右的项目管理费。对于绿城越来越紧张的资金链来说,代建的管理费作用有限。不过,寿柏年表示,“代建项目能贡献多少是多少。”

除代建外,养老地产是绿城着力转型的另一个方向。绿城对养老地产的探索始于2006年。2009年,在杭州的蓝庭项目中,绿城尝试性地盖了一座老年公寓,里面的健康、娱乐设施一流,但是并不成功,卖掉10套后就暂停销售了。

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23)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家》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谈成绩或许过早,在十分低迷的市场环境中,绿城的转型能否成功,先要取决于它能否活下来。

不过,外界及民众对此没给出太多信心。“上次调控没有死,这次还不死?”类似评论在网络上比比皆是。

但房地产业内人士对绿城的评价,则普遍很高。

“绿城是一家好公司,它在认真地、负责任地做产品。”中国指数研究院院长陈晟说,“凡是尊重行业、尊重产品的人,都不希望绿城倒下。”本刊记者采访的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次绿城会伤筋动骨,但不会倒。”

在很多人看来,绿城当前的困境,与宋卫平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

杭州一位资深的地产人士说,宋卫平偏执的性格使得绿城的产品一骑绝尘,但也给绿城带向了另外一面,“他的控制欲太强。绿城的副总都已经很习惯‘宋总说、宋总说’,公司只有一个声音,这还不危险吗?”

“宋卫平把产品当成了作品。”王旭飞认为,“房子毕竟是庶民经济,不是高科技,不应该无限追求高精尖。”他认为宋卫平是从城市遗产的角度来做房子,过度追求“有形空间的传承”,而忽视了与人的互动。绿城主要以大户型、中高端房产为主,它的产品只能局限比较少的一部分人使用,“它做到了90分,只要降低10分,就有大量的人使用。”王旭飞说,绿城做代建是在弥补公司价值的缺陷,但这还不够,“绿城应该在自己的产品线上拉出一条非常清晰的结构。”

自上市以来,过高的负债率和偏低的利润率,使得绿城中国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一直不好。“你不给股东回报,人家为什么愿意支持你?”一位业界人士说,“宋卫平应当去帮股东赚取更多的利润,而不是只图自己来个痛快。”

附文:

乔布斯、堂·吉诃德、嵇康和杨过

在很多人的眼中,他是个本色和角色不分的人。他说话很认真、很投入,但别人常常只记住了他某句话的情绪。他越认真,别人越觉得可笑。

宋卫平用一款很老的摩托罗拉手机。

他的思维很发散,从他看过的院士的传记,一直说到了乔布斯。“我不了解他的生平,也没有用过他的机器,但是很敬佩他。他能让人们更加便利地利用和分享知识,相当于把人脑扩大了。”宋这样评价“乔爷”,“他是带着人文的情怀做商业的。”

他其实跟乔布斯有几分像。对产品苛刻、偏执,是公司里的“暴君”。一位离职员工描述说,项目老总最怕宋卫平去检查,见到他“就像老鼠见到猫”。因为他什么都懂,总是挑毛病。他亲眼见到的一次,由于项目经理两次回答不上来问题,被当场免职。“老板脾气很坏,但人很好。”

即便在杭州地产绿城高品质楼盘名称(绿城悬崖边的贵族)(24)圈子里,宋卫平也是个传奇式的人物。王旭飞在几次行业活动中见过宋卫平。他感觉宋在人群中很特别,“有一种难以接近的沉默”。但下一秒钟,“宋卫平就开炮了”。宋卫平似乎缺乏平衡感,他不会妥协,总是选择一种激烈的方式去表达。“他是一个思想家,但不是这种环境下的智者。”

从2002年足球打黑开始,宋卫平作为一个捍卫者的形象登场。足球圈一直流传一个未经他证实的故事:当时是李书福先炮轰,但在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李死活不肯再说,只有宋卫平一个人硬着头皮对着看不见的黑暗开炮。

他内心并不认可自己是商人或企业家,在他看来那是“非主流”的角色。他和他同龄的许多企业家一样,认为“学而优则仕”才是正途。但是他的性格不容于体制。1980年代在浙江舟山党校当老师时,他曾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在一个人品比我差、学问比我差的人手下工作,是我人生的奇耻大辱。”他随即下海。

他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像堂·吉诃德,有点可笑,有点疯癫。不过他并不在意,他就喜欢肆意地活着。“美化更可怕。”他特别讨厌偶像,“那不过是一张画像,那还是人吗?”

他小学三年级就读过《三国志》、《说岳全传》,他还是围棋高手。他好赌,哪怕是与客户的饭局,他也会不断地打赌,赌每个人的生日、血型、星座等等。在他看来,所谓的“赌”就是一场智力游戏,他通过每个人的言谈举止来下各种推论。他特别乐此不疲,坚信自己“对这个世界观察的细腻程度超过一般人”。于是有人说,他的性情比较像东晋的隐士嵇康,清高、不羁、狂放。

最后一个和宋卫平有关的人是杨过。他最喜欢的大侠是令狐冲,潇洒、大度、笑傲江湖。但他没有察觉的是,自己常常流露出“杨过式”的孤傲和冷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