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本主义学派从整合个体的个人经验和意识经验及成长潜能的角度理解人格,其核心是强调自我实现的驱力。自我实现是指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才智与能力,实现个人内在潜能的倾向。

人本主义理论的特点

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个体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无论先天还是后天的,会驱动个体直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和变化。马斯洛将自我实现置于其需要层次结构的顶端。自我实现作为一种建设性、 指导性的力量,驱动个体不断扩展自我以及做出积极的行为。

孩子的心理学重要吗(对孩子无条件的关爱的重要性)(1)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自我实现的驱力有时会与个体需要获得自己和他人认可发生冲突,尤其在个体觉得必须服从某些约束或先决条件才能得到认可之时。

例如,无条件积极关注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儿童会认为,尽管他们可能有错误和过失,但总是被爱和被认可的,他们不必努力去争取父母的爱。人本主义理论学家建议,当儿童行为不当时,父母应该强调他们不认可的是该行为而非孩子本身。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成人也十分重要,因为成人也经常为获得认可与自我实现之间的冲突而焦虑。对于那些与自己亲近的人,成人应该同时给子和获得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孩子的心理学重要吗(对孩子无条件的关爱的重要性)(2)

更加重要的是,成人需要无条件地、积极的自我关注,也就是悦纳自我,而不是关注那些你试图改变的缺点。

关系人际防御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家坚信人们的“真实自我”需要一个良性的环境氛围才能得以实现,这样的良性环境包括温暖、别人的美好祝愿、父母把子女当作“独特个体”而关爱等等。当缺乏这样一个良性的环境氛围时,儿童会产生一种根本性的焦虑,进而压制了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阻碍了有效人际关系的形成。为了应付这种焦虑,个体发展出内部或人际的防御。

孩子的心理学重要吗(对孩子无条件的关爱的重要性)(3)

人际防御引发个体亲近别人(过度顺从与自我抹杀)、对抗别人(攻击性、傲慢、自恋)和远离别人(疏远)。内部防御使某些个体形成非现实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并创造“追寻光荣”的行动来强化这种自我形象;同时,创造一个与这个光辉的自我形象相适应的僵化运作的尊严(骄傲)系统。这种人完全为“应该法则”所控制,例如,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完美、慷慨、有吸引力而且勇敢”等。人本主义治疗的目标就是帮助个体获得自我实现的快乐,强化其人性中的建设性力量,支持他们不断走向自我实现。

孩子的心理学重要吗(对孩子无条件的关爱的重要性)(4)

另外,人本主义理论被认为具有整体性、先天倾向性、现象学性,以下是其原因。

人本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人本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体现在它从个体的整体人格来看待其分散的行为,它还认为个体不应被看作仅仅是那些以不同方式影响着行为的不同特质的总和。马斯洛认为,尽管受到低层次需要缺失的阻碍,人们仍然不断受到内部的驱动去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孩子的心理学重要吗(对孩子无条件的关爱的重要性)(5)

人本主义理论的先天倾向性

人本主义理论的先天倾向性体现在它关注影响、决定行为方向的个体内在特征。环境因素往往被看作是限制与障碍,就像拴住气球的绳子一样。一旦摆脱负性环境制约,实现的倾向会积极引导个体选择那些开阔生活空间的环境。然而,人本主义理认为先天倾向人本主义的先天倾向性专指创造性与成就。这种特征的每次运用均导致个体的点滴变化,因此,这种特征从不以重复的方式表现出来。人本主义的先天倾向性逐渐引导个体走向自我实现,即这些动机最纯粹的表达。

孩子的心理学重要吗(对孩子无条件的关爱的重要性)(6)

人本理论的现象学性

人本主义理论的现象学性表现在它强调个体的参考框架与对现实的主观看法,而不是观察者或治疗家的客观视角。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总强调个体独特的观点,这同时也是一种以当前为导向的观点。过去的影响因为与个体当前状况有所联系才显得比较重要,而未来代表努力的方向。与精神分析理论不同,人本主义理论不认为个体的当前行为受其过去经验的无意识引导。

孩子的心理学重要吗(对孩子无条件的关爱的重要性)(7)

结论

对那些尝遍弗洛伊德之药等苦果的心理学家来说,乐观的人本主义的人格观无异于一道美餐。人本主义强调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人本主义直接关注生活的不断改进一使得生活更美好,而不是反复咀嚼那些本应该压抑的痛苦经验。人本主义观点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能力认识到其全部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