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是鲁迅《阿Q正传》中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底层小人物。

他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地庙里,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只给人家做短工。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1)

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做完了就走。

阿Q所在的未庄,有两个广受人们尊敬的人物。一个是赵太爷,另一个是钱太爷。因为他们不但有钱,还都是文童的爹,而文童,将来是有可能变成秀才的。

《阿Q正传》中有很精彩的一段故事:

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阿贵在同伴面前说自己也姓赵。众人听后,只顾嘲笑阿贵,并怂恿阿Q去赵太爷府上道喜,还提醒阿贵要说自己姓什么。阿Q为了自己的"尊严",一鼓作气跑去赵太爷家,一干人却在后面笑的越愈发肆无忌惮。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2)

阿贵来到赵太爷家门外,府上有人通传阿贵的来意。赵太爷听下人回报说,阿贵在门外说自己是赵太爷本家姓。通传人领阿贵进府,此时当然阿Q还笑呵呵的道着喜,赵太爷却伸手抡了阿贵几个耳光,直叫阿Q闭嘴,并叫下人将阿贵轰出门外。

爱吹牛,喜欢阿谀奉承的阿Q

阿Q吃了哑巴亏,骂骂咧咧的来到河边。河边的另一个人也嘲笑着阿Q,本就处在郁闷状态的阿贵一听讥笑声就更火大,作势要去打那嘲笑自己的人,却让他给跑了。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3)

阿Q虽然遭到了赵太爷的打,他恼火却觉得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在他眼里,这也算是和赵太爷扯上关系了,是能被其他人尊重的事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迅笔下的阿Q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他爱吹牛,还喜欢阿谀奉承。用不着鄙夷,现代大部分人其实都这样。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4)

他身上的缺点还很多我们通过这个片段再接着分析。

自慰自欺,欺软怕硬的阿Q

阿贵灰头土脸的回到同伴们待的地方,这时阿贵看见一个下山置办物品的小尼姑。于是,自慰自欺、怕强欺弱的阿Q精神又显现了。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5)

阿Q心想,难怪老子今天这么倒霉,原来是碰上了你这个小尼姑!同伴们看见迎面而来的阿Q盯着尼姑做深思的样子,又怂恿着阿Q去调戏小尼姑。阿Q像是受到鼓舞般来到小尼姑面前对她动手动脚的。其他人也只在边上看着,笑声盖过了一片。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6)

小尼姑忍受着阿Q的无礼侵犯,当她逃到桥上的时候,大声说了句,你这个该死的,我咒你断子绝孙!

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阿Q

他被赵太爷打了以后,不到十秒。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7)

阿Q就是这么乐观,他总能在面对别人的欺辱时,通过自我调节自我安慰式的方法,以满不在意甚至洋洋得意的态度对待.

这种"精神胜利法"真的是异乎常人,实在高级。

阿Q的"精神胜利法"放到现在,是不可取的,是人们鄙夷的,但是仔细想想,大部人其实都是这样的,也许,就是你、我。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8)

鲁迅想说的阿Q精神,根本不是什么精神胜利法,而是两点∶

1那些没有能力去对抗伤害他们的强大对手的人(当时体现为男人),就转而去欺负那些更弱的无辜的人泄愤,见阿Q欺负小尼姑

2 阿Q对于自己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完全建立在别人对他的态度上,根本不去考虑一件事情对自己是利还是害,他考虑事情的标准就是:别人会高看我,会怕我,这导致他如此糊涂的把无辜的自己送上了不归路,直到最后得到别人的评价还是:无聊的死囚,都不唱两句。。。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9)

我想鲁迅先生真正想说的就是对上两条的呐喊和反对

1我们要做强者,在对抗不了更强的人的时候,至少做到不去迁怒于弱者

2 不要用别人的标准和眼光来过自己的人生,否则也会像阿Q一样最终把自己送上囚车,还期望别人看自己被处死看的开心爽快。

这份醒悟来源于鲁迅的日本留学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10)

1905年日俄战争,当时上课日本会在课前放前线录回来的战况。一次放的是日本军残忍实施暴行的片段。放完所有的日本同学和几个中国留学生都鼓掌了。鲁迅就开始沉默。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11)

他那时候突然醒悟过来,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要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学医没用的。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12)

据许寿裳说,鲁迅在日本经常想的是以下三个主要问题: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

从这三个问题出发。逐渐形成了鲁迅的思想基础和目标:以文艺运动改变中国落后的民族状况一改造国民性(原因是国民性落后)一"立人"一建立"人国"。这是鲁迅的终生愿望和信仰、道德基础。

这也就是《阿Q正传》诞生的意义和原因。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13)

鲁迅先生的文章需要反复读,反复琢磨。书中揭露社会黑暗,但也鞭挞了国民劣根性,正是他要表达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927年,鲁迅先生就因为其作品《阿Q正传》而收到瑞典人斯文·赫定的关注,并发来信函,想提名鲁迅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14)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读到鲁迅的法译本《阿Q正传》时,曾评价说:这部讽刺的写实作品是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忘记不了阿Q那副苦难的面孔。以此可知鲁迅作品传播之广,影响之深。

阿q跪在砖头上 阿Q炫耀自己姓赵(15)

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纪念刘和珍君、孔乙己、祥林嫂、阿Q正传......鲁迅先生的文章算是收录到课本里较多的,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从他的笔下走出来,活成一群人,出现在我们身边。

曾经有人说"当我还能在课本里看到他的文章时,我认为编书者对他过誉。

当他的文章从课本消失后,我才发现曾经的自己是多么愚昧无知。”

有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进去看一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