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容易被校园霸凌的孩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容易被校园霸凌的孩子(那些很容易被校园霸凌的孩子)

容易被校园霸凌的孩子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校园暴力总是令人痛心不已。5、6年前,国内校园暴力比例曾一度上涨,引起了国家的全力重视,并进行了相应的改善,如今,校园暴力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不够乐观

据《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校园暴力》的数据显示:50%以上的校园暴力事件因琐事发生,故意伤害缘由接近六成,抢劫,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的学生占据大多数。

学校的心理老师也得出以下反馈,成绩和校园暴力是导致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导致抑郁的主要来源,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24%,相当于每四个孩子当中,就有一个人面临着这样的压力。

如何避免校园暴力?孩子遭受校园暴力之后,父母应该怎么做?这些,几乎成了家长们的认知漏洞。但我们依旧可以发现,那些很容易被校园霸凌的孩子,基本上都有着同样的父母。

1、喜欢贬低孩子

大多数无能又自卑的父母,因为自己无能,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所以他们就把这种心理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想让孩子替自己去完成。

他们给孩子制定完美的要求和目标,如果孩子达到了就忽视,如果没有达到,他们就会批评贬低孩子,挑剔他的毛病,不断攻击他。

自己孩子考了第二名,别人孩子考了第一名,也会不停地责备然后将两者做对比,孩子怎么做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都会被贬得一无是处,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深刻的自卑和自我否定心理。

我们见过很多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都经常有被父母贬低的经历,最可怕的是,父母的贬低常带有玩笑性质,比如类似的玩笑例子:你妈不要你了,跟我回家吧,你不是你妈亲生的,当时在医院抱错了。

等父母看到孩子恐惧,难过的表情,觉得非常可爱,集体哄堂大笑。

父母把这种带给孩子恐惧情绪的对象称之为玩笑,那么孩子也会这样以为,长此以往就会变得非常敏感 ,缺乏自信,他们也失去了分清楚玩笑和事实的能力,当面对贬损性的,侮辱性的幽默的时候,面对校园暴力时,他们却自以为这是玩笑,只会责备自己“禁不住开玩笑”。

因为是玩笑拒绝向大人求助,再到不断自我否定自卑,再遭受二次伤害,整个都是一个恶性循环过程。

2、对外人唯唯诺诺

唯唯诺诺的父母,都是因为自卑,缺乏主见导致的,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父母经常教育自己要对外界“唯唯诺诺””,才能免遭伤害。

这种贫穷下塑造的认知观,让孩子深信自己无法改变的命运,习惯对外界唯唯诺诺,哪怕遭受校园暴力也是如此,结果反而遇到更严重的问题,因为施暴者最看不惯的他们这种唯唯诺诺的表现。

3、对孩子情感忽视

情感忽视(emotional neglect)是指,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你的情感需求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接纳,如果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父母足够的认可、接纳、和回应,他们就会习惯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这种隐忍的性格,恰恰是施暴者最喜欢的。

所以,施暴者会更加逮着这类孩子不放。

第一,要让孩子知道,只要给自己身心造成一定伤害的,都可以称之为暴力事件。

这不仅仅是小孩的误区,也是很多大人的认知误区,对孩子而言,玩笑和暴力之间,真的很难界定,只有受害人自己心里知道,究竟有多么痛苦和糟糕

在许多受害者眼里,对方只是给自己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只是因为自己太过于脆弱(自卑),经受不了对方的伤害,才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情绪,她们只是会把罪责归责在自己身上,责备自己太没用了,又或者说,他们非常羞耻把这件事告诉家长和老师,害怕更多人知道这件事情,所以才选择隐瞒。

想要判定自己是否遭受了暴力事件?(包括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可以向学校心理老师进行倾诉,他们会给孩子最准确的反馈。

第二,当孩子面对暴力,一定要鼓励他们勇于反抗。

反抗精神,不仅是避免孩子遭受心灵创伤,给以后的人生造成危害。

它更多的是一种勇气和担当,要让“邪恶”势力付出相应的代价,以后,才不会对自己轻举妄动,所以当孩子受到别人的物理攻击时,父母一定要提供帮助,协助他们鼓足勇气学会保护自己,当然,反击不代表是以暴制暴,他有很多种方式。

很多孩子害怕遭到别人的报复,不到万不得已,也可以选择转学,总之,窝囊的应对施暴者,只会助纣为虐,就像破窗效应一样,人性的邪恶是没有边界的,一味的退让只会让自己遭受更大的伤害(二次伤害)。

第三,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在何时都会无条件支持,和接纳他。

很多孩子,他们不愿意把被同学欺负的事情告诉父母。

无非两种原因,就像我们描述到的以上两种父母,第一种是对孩子进行情感忽视的,孩子得不到支持和理解,自然就会选择放弃倾诉,第二种就是经常遭到父母责备的,他们觉得告诉父母,只会让自己更加丢脸,因为他们压根没觉得是对方的错,而是自己的问题,就像父母责备的那句话一样“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

孩子不敢和父母说出自己的遭遇,本质上是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接纳,所以在平时,就要给孩子建立相信自己的自信和勇气。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