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日本的文化,大多数人都会先想到中国,原因无他,盖因自隋唐时期开始,日本向当时的中国派遣了大量的使者,对隋唐从政治到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地学习,从此开启了本国高速发展的历程。

而这就决定了日本虽然在学习上有所保留与创新,但是其模仿的痕迹难以拭去。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1)

日本的茶道、伞艺等许多文化可以说是建立在以中国为基础的大厦上的,如果没有中国早期的影响与传授,那日本的文化之魂无异于空中楼阁了。

今天,我们就以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和伞”文化,来谈一谈中日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引入与传承。

一、兴于中国,盛于日本

在经典戏剧《白蛇传》中,《断桥》一折里的油纸伞是不可或缺地推进元素,一把简简单单的伞寄托了痴男怨女的几许哀思,也为那个空灵的神话传说添上了脉脉温情的一笔。

那么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无可替代的伞起源于何时呢?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2)

作为遮风挡雨的必需物品,伞在中国的原始社会中就有存在的痕迹了,只是那时候的伞不像后世的那样精美,仅以简易的木架与兽皮制造而成的。

简单朴素中透露着先民们最为追求的实用功能,及至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的文采风流为原本单调简陋的伞赋予了新的灵魂。

首先,伞的制式变了,由原本的兽皮等元素,转换成了精致轻盈的竹木作为伞骨;结实耐用的桐油纸则作为伞面。

士大夫独有的风流浪漫使得单调的伞面上盛开了种种绘画题诗,原本用作遮雨的伞从此更像装饰风雅的艺术品,不得不说这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创举。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3)

纸伞承载着烂漫与风雅传至隋唐,仿佛是宿命之间的相遇一般。

从日本渡过万里波涛而来的学习使者们,像渴望土壤的藤蔓,将隋唐的书法、思想、习俗等照本宣科地带回了本国的土地,而在日本所学习的一系列文化里,他们对这骨质纤细伞面多样的油纸伞似乎情有独钟。

纸伞的文化作为重中之重流传到日本后,如同唐服、木屐、茶艺一样,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进,较隋唐时期有了不一样的延伸与发展,成为了日本习于他国的“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日本广泛流行的风俗业里,从中国流传过去的扇子,成为了歌舞伎手中上下翻飞的艺术品,而纸伞则演变为和伞,成为了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4)

日本以中国油纸伞为蓝本改编演化的和伞,其本身以中国油纸伞为宗,也难免与油纸伞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和伞的制式造型与中国油纸伞相似度极高,不同的是,日本和伞的伞面相较于中国油纸伞更加地多样,例如日本在和伞伞面的绘制中添加了许多浮世绘。

日本天皇万世的神道教文化在和伞中也有很大的体现,更为独特是当数日本的家徽及个性元素,将整个和伞伞面的素材点缀得如同盛开的花园。

除了带有日本元素错综芜杂的伞面外,也有不少伞面保留着中国油纸伞的传统,绘有松竹,题有唐诗,像这类和伞仅观察伞面是很难分清是出自中国还是日本,这类现象也体现了日本的和伞及其许多文化都是学于中国的。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5)

在京都繁华的歌舞伎町中,伞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里对歌伎所持和伞的颜色有着心照不宣的规定。

灯红酒绿的歌舞伎町中,街上人往来屑屑,粉红色和伞的代表着持伞人仅仅是普通的妓女,而紫色的和伞则代表着主人是身怀才艺的艺伎,其中最为热烈的大红色和伞,则仅有花魁与女老板有资格使用。

不同于女子和伞的多姿多彩,男子大多持用色彩深沉的蓝色、深蓝色的和伞,歌舞伎、能役则持更为沉重的黑色、深褐色的和伞。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6)

二、传承开拓

在经历了历史的演化与时间的洗涤之后,中国的油纸伞与日本的和伞逐渐发展分散,变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风格,其中日本和伞的演变历程可谓是精彩纷呈。

在日本四岛的土地上,流传着数以百计以制伞闻名的工匠传承世家,他们掌握着日本和伞制作的复杂工艺,又往往有自家独特的风格与优势,即使在现代工艺的冲击下依旧有许多家族传承创新,使和伞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数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传统的和伞无论从制作还是保存都逊色于工业化的现代伞。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7)

首先从伞骨来说,钢铁伞骨的流水线明显要快于人工削制的竹制伞骨,油纸的伞面也比化纤塑料所生产的伞面更加费时费力,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和伞无疑没有任何优势。

但在日本的普世价值观中,事物的精神附加往往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毫无疑问,和伞就是极具精神价值的传统产品,它做工用料往往精致到无与伦比,加之日本传统制伞世家的精工细作,一把好的和伞无疑是工艺品与商品结合的典范之作。

出自名家之手的和伞价值不菲,正因为日本和伞匠人避免了与现代伞在效率与实用上的竞争,转而提升和伞的精神附加价值。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8)

如此一来,和伞从工艺性上奇兵制胜,使得自身的传承与价值在现代商业的洪流之中得以保存,传统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地避免了现代工业的冲击与代替。

但这样以艺取胜的方式也加大了对于和伞匠人的要求,高超的和伞匠人往往除了精致的手艺外,也具有现代机械化生产所不具备的哲学思维,在日本的茶道、花道、山水道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涉猎,对于日本的生活、生命自然哲学也有一定的理解。

与此同时,由于“精神附加价值”的存在,使得和伞门庭若市,成为了一种象征精神的奢侈品,其价格居高不下,一时间使得手工业匠人们的收入一路高歌猛进。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9)

工匠们的生存得以维系,其背后的制伞文化也自然而然地传承下去了,当和伞成为传统的象征,制伞匠人成为高收入高门槛的职业之后,这些文化与手艺出现了自发地传承,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为传统手工业打开了新的局面。

三、文化传承,历久弥新

在日本和伞的生活应用中,随着作用的不同而逐渐演化出几个不同的分类。

例如用以遮挡太阳的伞,与普通和伞相比不在伞面上涂抹防水用的亚麻油,称之为日伞,常用以茶道与户外活动的伞,则伞骨较长伞面较大,称之为本式野点伞,轻盈用于起舞的伞称之为舞伞……

这种多样的分化固然与日本生活风格中的细致分不开,也体现了日本对于和伞文化独特的理解与维护。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10)

毫无疑问,在文化的学习与保存中,日本算得上一位聪明主动的学生。

纵观日本一千四百年的文化史,除了“黑船事件”后被迫打开国门,以及奉行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文化理念的一百年左右,其余的一千三百年可以说是一直以中国的文化为学习典范。

京都的建筑风格及布局无不酷似长安洛阳,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奉为圭臬的武士刀也是在唐朝时期,传入日本的唐刀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模仿产物。

最为嘲讽的是,朱明时期,日本本国的钱币被称之为假币,而倭寇们从中国沿海一带引进的铜钱铸币才是国民心中信任维护的真金白银。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11)

在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整个东亚地区乃至于全世界都是最先进的文明,东方雄狮如同灯塔照耀着东亚大多数国家的精神文明。

日本推崇备至的和伞无疑与中国的油纸伞有着极深的文化渊源,这也体现了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跟随进步民族的国家。

当然,日本跟随进步民族的体现不仅在于和伞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更体现在日本现有文化的方方面面,如茶道等。

令人抚掌称妙的是日本并不是全篇地照搬照抄,而是加入本国的特色,使其学习的文化在发展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和魂照耀下的本国产物了。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12)

油纸伞这个传统的手工艺文化背后,不难看出日本对于中国文化的引入与传承

日本文化,从古而今自始至终都一直不断借鉴引入外来文化,但是在引进与学习的基础上糅杂了本国特色——即所谓的“和魂”。

时至今日,日本文化已经成为了汉文化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在中国文化浩如烟海的前提下,日本像一个容器一样保存了许多中国的古代文化,堪称中国隋唐文化的“活化石”。

有竹有松的诗(绘有松竹题有唐诗)(13)

中日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厚联系,毫不夸张的说,一把和伞背后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承载着曾经的文化交流之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