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

周朝有九个大鼎,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誉,只有帝王才可以拥有,各路诸侯想尽方法都想得到。

其中唯独秦国兵强马壮,他甚至想用武力来逼迫周显王就范,显王即害怕秦国强大又不甘心宝物拱手相让,正在为难的时候,周朝大臣颜率上前建议道:大王稍安勿躁,微臣可以出使齐国求援。

颜率见到齐王后说道:如今秦国暴虐无道,欲领兵来攻周朝,我周朝微弱无力抵抗,于是国君命令我来求援, 如果大王愿意派兵来帮助,我们愿意把九鼎拱手相让,而且大王挽救了周朝,还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赏,既能得到宝物又能得到好名声,大王这种好事还能放过不成?

齐王听后觉得大有可为,于是派遣了5万大军前去救援,周朝顺利度过一劫。

直到大军退去,显王又反悔了,觉得把宝物白白送给齐国,自己无法面对列祖列宗。

颜率只好又一次出使齐国。他对齐王道:“此次齐国尽相助,我们应该履行承诺奉上九鼎,不知道大王打算从哪里运过来呢?。”

齐王: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大惊失色道:大王千万不可以这么做,因为梁国早就谋划许久,他们也想得到九鼎,如果借道于此等于送羊入虎口。

齐王思索片刻:要不走楚国。

颜率又答道:万万不可,楚国他们也想获得九鼎。

齐王:这又不行那又不行,那么我应该怎么做?

颜率:九鼎想运过来可不容易,当初周武王为了获得九鼎,前后一共动用了11万的士兵和工匠,还不包括需要耗费的各种工具和粮饷,大王耗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值得吗?

齐王怒道:你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交给我。

颜率惶恐道:不敢不敢,如果大王真的不怕九鼎被抢,我们愿意鼎力相助。

齐王最后无可奈何,只得把此事作罢。

一言九鼎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形容一个人的说话分量有9个巨鼎那么重。

言九鼎诺千金的文化典故(一言九鼎和一字千金的典故)(1)

《一字千金》

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商人叫吕不韦,他在赵国经商时发现了当时当人质的子楚,认为此人奇货可居,于是把自己的爱妾赵姬献给了他,如果对方真的成为了秦国国君,那么便赚大了。

结果也是如此,子楚回到秦国后顺利接掌王位,吕不韦被封为相国,成功执掌大权。

可惜天公不作美,子楚在位仅仅三年,因为急病驾鹤西去,只留下了一个13岁的儿子嬴政,于是吕不韦便开始辅助嬴政,甚至嬴政见到吕不韦还得称一声仲父。

吕不韦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在家中养了几千名谋士帮助自己出谋划策,他甚至让这些门客们把自己的多年各种心得和体会写成文字记录在册。

这些文字资料包括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治理人士等。

吕不韦将这本书称为《吕氏春秋》,吕不韦为了炫耀自己的成果,甚至贴出告示:只要有人能够在这本书中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就赏赐黄金一斤。

结果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任何人敢来撕告示,并不是因为缺乏有识之士,而是吕不韦权势过大,如果敢落他的面子,恐怕小命不保。

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由来,后来我们把一字千金用来赞扬某篇文章写的精妙绝伦,无需修改。

言九鼎诺千金的文化典故(一言九鼎和一字千金的典故)(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