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个孩子,他就能成为作家!

这是当年一手培养出少年作家的蒋方舟妈妈尚爱兰,写下的一篇文章标题。虽然她终究并没有机会再培养一个作家,但最近她出了一本新书《作文课》,这是她当了30年语文老师的经验总结。

清华作家蒋方舟(他就能成为作家)(1)

近日,尚爱兰携《作文课》做客上海书城福州店,与家长、孩子共同探讨写作的奥秘,揭开作文的真相。

什么书都可以看就是不能看作文选

网上曾流传着一个经典的故事:1999年秋天,榕树下举办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请来王安忆、贾平凹、余华、阿城和王朔做评委,声势浩大。

那一届最佳小说奖得主是尚爱兰,奖品之一是带家属游千岛湖。游玩当天,尚爱兰的女儿异常活泼,拿着弹弓一路蹦跳。作家们凑过去逗她:你叫什么名字?小姑娘把头一扭:蒋方舟。

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第一本书,16岁当选中国少年作协主席,20岁获人民文学奖,23岁就任《新周刊》副主编。一系列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妈妈尚爱兰的教导和鼓励。

清华作家蒋方舟(他就能成为作家)(2)

6岁的蒋方舟见到好久没见面的表哥表姐,感觉格外亲热,但表哥表姐却撇下小妹妹单独去玩。蒋方舟当时委屈得直掉泪,她找来纸笔,写下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这篇400字的小文,蒋方舟写了整整8小时。尚爱兰坚决不替女儿想一句话,不替她写一个字。最重要的是,她不许女儿用拼音代替生字——在新近出版的《作文课》中,尚爱兰依然坚持这一观点。

当年尚爱兰培养女儿写作的那些观点,与她指导学生写作文是一以贯之的,她也把这些都写进了新书里:不要在什么都没教会孩子之前,先教会他畏惧字数;找到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好好地写写个人经验,比任何华丽丽的辞藻都要有效……

清华作家蒋方舟(他就能成为作家)(3)

据蒋方舟回忆,她小时候写作文都会放一本字典在身边,通过这种方法,她渐渐把汉字认齐了,也锻炼了专注力和毅力,还建立了很好的语感。

尚爱兰鼓励女儿多看成人书籍,她给女儿选的第一本书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身为作家,又做过多年语文老师,尚爱兰认为“什么书都可以看,就是不能看作文选”,“所谓优秀作文,大都是按模式化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对孩子写作没什么好处。”

尚爱兰让女儿三年级前就开始写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她受到“正规”作文训练后,一些模式化的作文思路被固化到脑子里牢牢生根。

蒋方舟现象可否复制?

蒋方舟出名后,尚爱兰曾写过文章《给我一个孩子,他就能成为作家》。为此,蒋方舟还跟妈妈生过气,在家气得跳脚。

蒋方舟这样写道,“觉得自己的天赋与努力全部被抹杀掉了,只是一个用对了试验方法的小白鼠。我对她披头散发大喊大叫:你再去抢个孩子培养啊!你去啊你去啊!反正我不生孩子给你培养,”

尚爱兰说,自己曾经一度很害怕再看到这句话,但时隔多年后她重新审视,觉得自己的观点没有变。

谈到蒋方舟的成功,尚爱兰表示,十分之三靠了天赋,还有十分之七是后天的培育。此外还要归功于时代的造就。

清华作家蒋方舟(他就能成为作家)(4)

尚爱兰曾在语文教学一线任教30余年,业余时间经常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她倡导健康的作文理念,观察不同孩子的不同状态对症下药,直击小学生作文痛点、难点。

退休以后,她系统整理了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针对小学生写作专门撰写了《作文课》,分享从作文理念到写作方法的实用干货,用丰富的真实教学案例揭开作文的真相。

她在《作文课》的序言中写道:“作家和语文老师,我刚好两者都沾一点。好处是我提出的都是实用的、可操作性的、不僵化的方法,一些经验都是我多年积累所得,并不断复制,不断完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另外我不会带偏,小孩子尽管和作家有差距,但写作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如果我知道一点点作文的秘密,那就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

应该避免把妈妈写成家政人员

面对最常见的作文题《我的妈妈》应该怎么写?尚爱兰提出,“应该避免把妈妈写成家政人员。”

大部分的小朋友在写妈妈的时候,都会写做饭、洗衣服、照顾生病的自己。但家长和老师在指导的时候应该意识到,“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肯定有孩子不具备的能力,可以言传身教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把妈妈在作文中的形象从‘家政人员’中拔出来,也区别于‘妈妈付出,孩子报恩’的传统思路。用‘付出’和‘报恩’维系的亲情关系,绝不是妈妈无私付出的本意。”

清华作家蒋方舟(他就能成为作家)(5)

再比如,小学生学写作文一般都会从“看图写话”开始。尚爱兰对那些绘制潦草、内容过时的图片非常反感,她认为好的图片本身就应该是特别好的文章,既能让孩子喜欢上写作文,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审美能力。

从这一观点出发,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独辟蹊径,经常让学生“看经典绘本写话”、“看奥斯卡短片写话”。在书中她提到了许多看电影、动画片写作文的案例,还附上了学生习作。

亲子共读的写作书

《作文课》上市以来,得到了阎连科、周国平、刘瑜、邢立达等作家名人,以及从事教育行业的专家学者的诚挚推荐。

著名作家阎连科评价道,“这本书里面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琢磨,第一点独特之处是告诉你不要怎么写,这是在其他作文书里面很少听到的。第二,作文是非常独特的、适应应试教育的文体,作文写得好并不一定成为作家,它是脱节的。如何让我们的写作、我们的作文,能够真正能成为日后更诗意生活的一个台阶,我觉得尚爱兰完成了这样一个东西。”

作为女儿的蒋方舟谈到,“有很多家长觉得辅导小朋友写作文就是扔给他们作文范文书,我觉得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我小时候读《金瓶梅》和《废都》我妈都不管,唯一撕过的书是《小学生作文精选》。”

尚爱兰指出:“现在的作文有种不好的倾向,就是放弃记录生活,放弃平易的语言,转而去寻找美词妙句,去发一些莫名其妙的议论。”

她认为,作文不管写什么其实都是在写“我”,鼓励孩子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找题材,孩子在没有那么多人生体验的情况下,将他们自己代入到故事情景中也是解决写作文的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