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田田,一位一边带娃,一边努力做自己的勇敢女性。点击上方+关注我,一起努力向上生长,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你好啊!我是田田向上。

过年期间,忙里偷闲看了《认知觉醒》这本书,书里有一个观点特别震撼我。

作者在书里说:“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

原因是,我们的心智都是不成熟的,虽然是清醒的活着,但是认知却是睡着的,就像不带脑子的活着。

而这种不带脑子的活着的状态,会让我们一生碌碌无为,到了晚年又会抱憾终身。

作者还讲: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换句话说,就是发自内心的渴望自己能够变的更好,有一颗向上的心,而不是勉强生存,随波逐流,只有做自己的热爱的事,此生才不算白活。

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

因此,我们只有真正的觉醒,才能找到自己内心的渴望和热爱,全情投入,静待花开。

我15岁辍学,16岁开始在工厂打工,到今年31岁了,用了15年的时间才真正寻找到自己愿意一直做下去的事——就是重新开始学习、读书。

这段觉醒的路,我耗费了太多时间。因为没有格局和智慧的前辈指点,自己更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所以出生农村的我,要经历成长只能靠自己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吃了足够多的苦,流了足够多的泪,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真正喜欢的,和想要的是什么?

大学生迷茫自卑如何办(曾因学历陷入深深的自卑与羞愧)(1)

或许大多数和我一样的平凡女孩,前期的经历和处境都是很相似的,但进入社会的成长与觉醒的路径,却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要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只有找到了,人生才算真正的开始。希望我的觉醒之路,能给正在寻找人生意义的你,一点点启发和共鸣。

16-19岁,因学历低而自卑

先讲讲我为什么这么早辍学吧。

我从小是留守儿童,上小学都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他们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所以不待见我这个孙女。

与爷爷奶奶生活五年,他们主动与我说话的次数屈指可数,除了一日三餐,其他一概不管。小时候,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我都是在村里到处玩,或者在学校上课。知道他们不爱我,因此,我也尽可能躲他们远远的。

所以,从小我的性格就孤僻、不爱说话,又胆小懦弱。多少个夜里,因为孤单、难过,想念爸妈而独自哭泣,甚至想到过死。做梦都想离开老家,和在广东打工的爸妈一起生活。

小学毕业后,终于得偿所愿,在爸妈身边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但假期很快过去,我却不愿意回老家上学,因为实在不想和爷爷奶奶继续一起生活。

于是,选择了在爸妈上班的城市上学,但是没想到这个选择会造成我一生的遗憾和痛苦。

因为,那个城市讲的是闽南语,上课老师也都是讲闽南语,我完全听不懂,本来中等的成绩,一落千丈,成了混日子的差等生。

由于成绩太差,上了一年,我死活就不愿意去上了,爸妈也只是劝了两句,就随我意了。

大学生迷茫自卑如何办(曾因学历陷入深深的自卑与羞愧)(2)

于是,我就开始了打工的生涯,16-17岁,和妈妈在一个陶瓷工厂上班。渐渐发现,还有很多比我大几岁,同样在这打工的人,虽然我和他们一样,都没上过大学,但他们的最终学历却都比我高。慢慢的我开始有些后悔和自卑。

还有一件事情,加剧了我后悔的情绪。因为在那个厂里上班,手每天泡在胶水里,时间一长,我的双手开始溃烂、发痒,却还是不得不继续干活。

于是,我一边干活,一边忍不住和妈妈抱怨起来:手都烂了,还要干、人家在这上班的,学历也都比我高多了等等这些。

刚开始抱怨,我妈没说什么,抱怨几天之后,我妈就听的很烦了,终于在我又一次抱怨时,愤怒地回怼我:“你天天跟我抱怨有什么用?是你自己不愿意上的,也怪你爸,由着你,说不上就不上了……”

经过妈妈一顿痛骂,我立马安静下来,意识到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只能自己承担后果。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当父母面前提过这件事,而是把它放在心里,成了我心里的一根刺。

十几岁的我,因为学历太低,总感觉比别人差很多,当别人问我什么学历,我都不好意思回答。

又不想一辈子在工厂上班,但由于认知狭隘与信息闭塞,也找不到其他路径,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做什么?于是,我变得更加自卑与痛苦,当然,这些情绪都只有我自己知道。

2008年夏天,受金融危机影响,我们在的那个小城市,工作也很不好做。于是,爸爸决定带着我们举家北迁,到天津来投奔我叔。

刚到天津,人生地不熟,我和爸妈都在我叔工作的饭店上班,我做了半年的服务员,和同事渐渐熟悉起来,偶尔一起聚餐的时候,她们都玩的很嗨,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蹦迪,什么叫DJ。

看她们摇头晃脑的又蹦又跳,我却很难融入其中,我感觉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一直在想,难道我要一辈子做服务员吗?答案当然是不。

随着时间推移,我也渐渐接受了我学历很低的事,但也不能在做服务员了。于是,我开始想着另谋出路。那会仅有的认知就是,没有学历,就得靠手艺吃饭,学会一门手艺,以后还可以自己开店当老板养活自己。

想好方向之后,2009年春节时候,我果断辞去服务员的工作,去艺术学校学了美发。开始了学习技术的道路。

大学生迷茫自卑如何办(曾因学历陷入深深的自卑与羞愧)(3)

20-23岁,因无知而更加自卑

2010年春天开始,19岁的我一个人踏上了去天津的火车,开始了一个人的北漂。因为我爸妈又回到广东那个小城市工作了,想让我一起去,而我坚决不愿意去,因为我觉得留在大城市,我的事业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前途。

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在人潮拥挤的车厢里站了一夜,疲惫不堪。但是到了天津,也没有休息,而是赶紧出去找工作,因为晚上借宿在我叔家,我不好意思麻烦别人,于是三天左右我就找好了工作,搬宿舍去住了。

刚开始工资非常低,因为还在学习阶段,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好在吃住不花钱。

努力工作之余,看了几本很励志的书,再次激发了我的斗志,激情满满地给自己定下目标,想要在美发事业上一展宏图,于是很拼命的开始学习和工作。

到了2021年,我的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工资也涨到三了每月3000-4000,但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忙的时候经常一天只能吃一顿饭。然而更难的是,遇到意外只能一个人去面对。

有一次,下班路上,骑自行车与同事追尾,我摔倒在地,迷迷糊糊地在地上躺着,虽然还有些意识,知道同事在喊我起来,也听到后面有汽车经过在鸣笛,我还怕车子撞到我,想爬起来,但是身体却动不了,不知躺了多久,身体才慢慢有了知觉,在同事的搀扶下慢慢站起来。

起来才发现,鼻子和嘴都有血渗出,感觉脸也肿了,头脑还是嗡嗡的。第二天起床,嘴巴肿的更厉害了,头依然嗡嗡作响,很害怕落下脑震荡后遗症,让老板带我去医院拍了片子,还好没什么大问题,就拿了点药,在家休息一个星期才上班。

没想到,后来月底发工资时候,老板把我休假的工资,以及去医院检查的费用,全部从工资里扣除了,说什么是我个人的事情,应当由我个人承担。

当时,就觉得很不公平,很委屈,但又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自认倒霉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会真的是太傻了,下班路上受了伤,明明就是工伤,我却没有得到应得的补偿,却还要承担所有损失。也许老板就是拿准了我一个小女孩,没有知识和途径,也没有背景和能力,根本无法与他抗衡,所以,欺负我也是轻而易举。

大学生迷茫自卑如何办(曾因学历陷入深深的自卑与羞愧)(4)

这一年,我的自卑心理也达到最高,要说17岁的自卑是因为学历低而感到丢人,然而,20岁的自卑,则是因为知识的匮乏,而从心里感到深深的羞愧。

在与一些高端顾客聊天时,发现人和人的竟然差距这么大。人不会与与自己很远的人比较,但会和自己经常接触的人比较。

别人名牌大学毕业,或者出国留学;

别人住着花几百万的房子里,用着苹果手机;

别人做一次头发的钱,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

……

而那时候,我刚知道苹果手机,费劲心思也想象不到,几百万的房子,里面究竟是有多么的富丽堂皇?

加上与别人聊天时,经常搞不懂别人说的什么,这些巨大的落差,让我更加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无知和卑微,更加后悔当初没有好好读书,

为了弥补与别人的差距,我只好更加努力的工作,寄希望于工作,能让我实现阶层的跨越,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一件事不了解时,由于新鲜感与好奇心,会认真努力得去学习,但当完全了解了,还要每天重复的去做,就会变得厌烦和失去了耐心。

到了22岁的时候,我进入美发行业已经六年了,技术也学得差不多,我开始渐渐忘记了当初立下的雄心壮志了,也没了当初的激情和努力了。

工作上不再像刚开始那两年,对每个顾客都很热情,很有激情,现在一看到客户油腻的头发和药水刺鼻的味道,就感到莫名的烦躁。

23岁结婚以后,就结束了这份做了六年的工作。之后,又做了两年的服装销售,挣得多,付出的辛苦更多。

大学生迷茫自卑如何办(曾因学历陷入深深的自卑与羞愧)(5)

25-30岁,走了许多弯路,终于又拿起了书本

25岁,我有了孩子就没再出去上班了,但是我依然没有停止折腾。一边带孩子,一边在网上做着兼职,刚开始一个月能挣2000-3000,后面就少一些,每个月1000左右。

到了2019年,我27岁又生了二胎,这下就没有时间做兼职了。

老大两岁多,开始变得顽皮,不那么听话了,还迷上了看手机、玩平板电脑,一看就停不下来,还总是动手打只有几个月的妹妹,说了多次不听,我就忍不住大发雷霆,甚至动手打他。

打完之后,我又很心疼、很后悔,但下次他如果又这样看手机,我又会忍不住对他打骂,之后又是深深的后悔、自责。

仿佛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让我异常的痛苦,却又找不到突破口。我妈跟我讲一些,我小时候她教育我的方式:比如,小孩子犯错了,就要狠狠打一顿,让他长记性,以后就不敢犯了。

孩子还很小,我原本也是舍不得打他的,只是有时候,心里的怒火被点燃以后,就控制不住自己了。

但我心里总感觉,那样暴力的对待孩子,会给孩子心里造成阴影的。就像我,虽然这么大了,但有关很多小时候我妈暴打我的情景,还一直历历在目。

所以,我心里并不是很赞同用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但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也在网上买了一些有关教育孩子的书籍,只是腾不出来时间去看。

终于在2020年,一个偶然的举动,打开了我的认知,也唤醒了我内心的渴望。我买了一个听书平台的会员,开始每天听教育孩子的书籍。

越听心里越明朗,用书里听到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渐渐发现是很有用的,孩子变得更自觉一些了,我与孩子的关系也好了很多。

大学生迷茫自卑如何办(曾因学历陷入深深的自卑与羞愧)(6)

也找到了用暴力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完全不对的科学依据。孩子从小都是和父母学的,如果父母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就会模仿学习,以后遇到问题,也会不自觉的变得暴躁。

《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里,讲教育孩子的三根支柱,分别是: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胜任感。把这三点给到孩子,这个孩子大概率就是教育成功的。

《正面管教》一书里,让我对教育孩子的边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温柔而坚定,当孩子做了错事,或提出无理取闹的要求,不用打也不用骂,更不能妥协。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告诉他,不合理的要求无论怎么样闹腾,也是不会被同意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向上的生命力的,做父母的只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有爱的生长环境,他就会自己往好的方向生长的。

接着,由亲子教育类书籍延伸至个人成长、自我管理、情商管理、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书我都开始听,也开始了跟着买了书回来看,有空就做读书笔记。

人说读书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这个世界。

如饥似渴地听了很多书之后,我的内心世界一点点变的丰富起来,有了很多想法,很享受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的感觉。

2021年接触到自媒体,就报名了写作课,想把自己内心时不时迸发出来的想法写出来,十多年来我一直都有断断续续写日记的习惯,每次内心有什么事,都会记录下来。

渐渐地我发现,我很喜欢这种一个人读书写字的时光,白天带孩子没有时间,就每天早起开始看书、学课程、记笔记。

先后学了理财课程、写作课程、自律力与学习力的课程,还参加了读书打卡的社群、还花了四个月时间学完了《论语》全部的内容,真正领会到孔夫子在做人与做事上的智慧,重塑了我的三观。

然而,学的越多,越发现自己懂的越少,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那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大学生迷茫自卑如何办(曾因学历陷入深深的自卑与羞愧)(7)

意思大概就是:人的知识,就好像一个圆,知道的知识越少,这个圆就越小,与外界接触就越少,然后就感觉自己的世界里什么都懂。知道的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与未知的外界接触就越多,就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

以前没有走进学习的大门时,一直因为自己的低学历和无知感到自卑,当真正躬身入局开始从头学起来时,学历似乎就没那么重要了,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头脑一点点在丰富,知识一点点在积累,认知一点点在提升,这就够了。

现如今,互联网上的各种学习资源,完全可以弥补在学校缺少的那些知识。只要是想学的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读书和学习获得。

虽然到了将近三十岁,才明白终身学习的意义,或许在个人精力和记忆力等方面的,都不如20岁的时候了。但我相信只要能够坚持每天看书、学习和写作,总是在慢慢进步的。

如今,虽然我没有靠读书写作挣到很多钱,但并不妨碍发自内心的希望能够通过读书、学习,一点点变得更好,一点点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让自己能够真正清醒的活着,朝着理想中的自己去靠近。

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个爱自己的人,都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真实,才能不随波逐流。你来世间一趟,要笑,要为热爱而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