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仿佛越走越快,一转眼,2022年的春节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了或许是社会发展的太快,在这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民俗文化的重大节日里,年味却愈发的淡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随处可见的年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随处可见的年味(逐渐消失的年味)

随处可见的年味

时间仿佛越走越快,一转眼,2022年的春节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了。或许是社会发展的太快,在这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民俗文化的重大节日里,年味却愈发的淡了。

记得我小时候,放了寒假没几天,就开始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有大鱼大肉吃,有新衣服穿,有鞭炮玩。过了腊月二十四,村子里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每天都会有人放鞭炮,孩子们也想着法子从大人那里要来几毛钱,跑去村子里的小卖部买上擦炮或者窜天猴放着玩。当然,准备年货也是家家必不可少的工作。炸丸子、炸金果棒、蒸馒头、杀鸡、买肉和打扫卫生等等。

等到了除夕,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在大门外横放一根长于大门宽度的木棍,在木棍两头各点燃一把麦秸秆或者稻草,再放一挂鞭炮,据说这样就会把各路神仙留在了自己家里。吃罢早饭,我们兄弟俩和父亲一起写春联,母亲则在散煤炉子上打浆糊,留着贴春联用。等打完浆糊,母亲就开始剪火纸(买来的纸钱是整张的,需要剪成纸钱样子以后才能给家里逝去的老人烧纸),而我们兄弟俩就和父亲贴春联。在我老家,贴春联也是有讲究的,家里直系老人去世的第一年,什么也不贴,第二年和第三年只能贴蓝色,第四年以后才可以贴红色。春联贴完以后,父亲会带着我哥拿上鞭炮和母亲剪好的纸钱,去给太爷爷太奶奶上坟(那时候爷爷奶奶还健在),我则留在家里帮着母亲准备中午的年夜饭(在我老家,年夜饭是除夕中午吃)。

吃罢年夜饭,我们一家四口会在一起打扑克玩,我记得有一年我哥老是输,后来终于赢了一把,把他高兴的前仰后合,哈哈大笑,然后一不小心腮帮子碰到了大桌子的一角,把他疼的嗷嗷哭,后来,我哥那半边脸上就永久的有了一个酒窝。打牌打到晚上,需要守岁,我不能熬夜,所以经常不到10点我就睡着了。

初一早起,先在外面放一挂鞭炮,然后开始包饺子,初一吃素是我老家以前的传统,所以包的饺子基本上都是韭菜馅的。煮好的饺子不能先吃,要先发天纸(就是神仙先吃),母亲会在院子中间摆上一张桌子,在桌子中间偏后一点放一碗麦粒,再点燃一炷香插在碗里。然后将煮好的饺子盛在碗里,每碗盛三个,共三碗摆放在香前(敬各路神仙),然后让我和我哥每人对着供桌磕两个头,按照我老家的说法是人三鬼四神两个,意思就是说给人磕头磕三个,给去世的人磕头磕四个,给神仙磕头磕两个。磕完头再放鞭炮,然后才能吃饺子。吃完饺子,我会和我哥一起给父母磕头拜年,当然了,压岁钱肯定要有的。

拿到父母给的压岁钱以后,我和我哥就会找小伙伴们一起去买擦炮和窜天猴玩,一直能玩到晚上才回家,而父母则基本上都是和左右邻居聊聊天,下下棋。

初一这一天有很多讲究,不能动针线剪刀,不能泼脏水,不能扫地,说是这样会弄脏或弄坏家里神仙的衣服。

初二,很多人选择走亲戚,主要是女儿回娘家,但要数热闹,还得是村里的盘会。当村部大院里响起了锣鼓声时,我们就知道盘会要开始了。盘会其实就是文艺汇演,有踩高跷,跑旱船,打花杆,演小品等等。那时候每个村子都会有一支盘会队伍到各村轮流演出,而一些商贩也会跟着演出队伍走,基本上都是卖些米花糖和气球等小孩子的零食或者玩具。

不管是演出队伍还是伴奏人员都是各村的才艺达人临时组成。在整个演出队伍中,就属跑旱船的那个姑娘最抢眼,因为在选择演跑旱船的那个姑娘时有很多要求,比如要长得漂亮,身材高挑,腰肢柔软,最重要的是要会撵子步,这样跑旱船的时候,旱船移动速度均匀且不会上下摆浮。除了跑旱船,踩高跷也是大伙比较爱看的节目之一,通常这样的演出一直会持续到正月初六。我有一点想不通的是,为什么那时候会有很多的年轻人,对很多乐器都是无师自通。比如我父亲,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会拉二胡,吹笛子,吹唢呐,弹琵琶,弹电子琴。而如今的年轻人,除了培训班老师教导的以外,大多数人对于乐器可谓是一窍不通。

如今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节奏越来越快,伴随而来的问题或者弊端也越来越多。大多数人为了有更好的物质生活而不断地想着法子去工作赚钱,从而忽略了提升自己。殊不知如果精神生活是乏味的,那即使物质条件再好,人生也是贫瘠或者说是不完美的,这种情况已经在不断地增加,比如很多人辛辛苦苦挣了一年的钱,在春节期间,因参与赌博而把一年的钱输的干干净净,甚至更多。如果这些人都去参加盘会,做个临时演员,哪怕是个打杂的,那这个年是不是另一番景象呢?

相对于儿时,如今的生活可谓是天翻地覆。大鱼大肉已经成了平时生活里最普通的食物,衣服也是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加上不让放烟花爆竹,这让现在的人对于过年也就没有了什么渴望,再加上春节期间的迎来送往,很多人反而觉得春节是一个累赘了。

因污染严重,很多地方政府出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公文,这让年味一下子就少了灵魂。其实我觉得不应该一刀切,可以在数量上进行限制,比如设立专门的烟花爆竹销售点,销售点之间联网互通,规定好每户可购买的烟花爆竹数量,凭户口本购买。当然了,这中间可能还会有很多问题,但起码传统不能丢,再者,若是真正的控制好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何至于禁燃烟花爆竹?再比如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村各社区进行春节期间的文艺汇演编排,对于参加演出的人适当给予些补助,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只有一如既往地支持民俗传统,民俗文化才能够长久不衰的传承下去,年味也才能够越来越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