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近在眼前,即便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报仇也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但你有没有想过蛇类也会有“记仇”的行为。虽然听起来比较离谱,但所造成的事实,却给人一种蛇会“报仇”的感觉。

这样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湖北恩施州利川市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位名叫程地明的捕蛇人,于1986年团灭了73条毒蛇,5年之后却一直被毒蛇“追杀”,最终遭十几条毒蛇“伏击”,被咬9口而死,不仅如此,死后的坟墓旁也经常有毒蛇出没,被当地人称作“蛇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蛇类真的有“记仇”的心理吗?它真的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报仇”吗?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1)

任何表面看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其背后都是有科学依据的,程地明的“未解之谜”到底该如何去解释呢?话说程地明为什么要去捕蛇?这就不得不说他所生活的利川市,是一个既有山又有水的地方,再加上温暖潮湿的气候,孕育出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蛇类就是其中之一。蛇自古就有市场,大诗人柳宗元在《捕蛇者说》当中就有交代,主人公的父辈们都死在了毒蛇的口中,但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他依然重操旧业去捕蛇,所以有买卖的情况下,捕蛇人就一直不会空缺。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2)

虽然程地明半路出家去捕蛇,但经过自己的领悟还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捕蛇人,在捕蛇的头些年一路顺风顺水,没有遇到什么危险的难事,尤其是每年的春夏交替之际,更是捕蛇的好时机,那个时候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百来块钱,而程地明随便捕捉几条蛇就值这个钱,所以干起来非常有劲。

以菜花蛇为例,它就是程地明最喜欢捕捉的蛇,当然菜花蛇的品种也比较多,其中最值钱的就是王锦蛇,个头比较大,肉质可食用可入药,主要特点就是头部的斑纹有一个“王”字,事实上也是以吃其它有毒和无毒蛇为生存的,另外它的肛门内有肛门腺,也就是常说的“臭腺”,在应激反应下会分泌出一种带有臭味的液体,即便用肥皂也难以清洗,不过该物种已在2000年8月1日被中国国家林业局列入“三有”保护动物。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3)

当然在那个年代,菜花蛇还是比较多的,只要胆子大捕捉也没人管,所以时间长了,同村的人也对程地明的巨额收入也有所了解,就有人自动上门“拜师学艺”,想靠这门手艺谋点出路,而程地明也不是小气的人,爽快的答应了。1986年4月的一天,他带上2个同村小伙上山去捕蛇,初次带人,为了降低危险,就选择经常去的林子,但即便如此谨慎,意外还是发生了。

就在他们集中注意力寻找菜花蛇的时候,突然遇到了一条红脖颈槽蛇,当地人叫“红花野鸡项蛇”,通过红红的后背,程地明一眼就认出来了,但这并不是自己眼中“高价值”的蛇,没想太多就一棍子撂倒了,在他眼里,这种蛇基本上没什么威胁,因为它属于“无毒”蛇。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4)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被证实是一种有毒的蛇,因为它的毒牙是长在口角内侧上颌的后端,非常短且没有沟管,毒腺也不发达,分泌量非常少,一般很难用毒牙咬中人体,除非是手指头等部位深入它们的口中,才能造成中毒。即便如此它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它们的毒液属于血液毒素,如果不及时救助,短则十几个小时,长则3天就会毒发身亡。当然该蛇也在2000年8月1日被归为“三有”保护动物。

就在3人重新开始寻找菜花蛇的时候,草丛中又突然窜出来好几条红脖颈槽蛇,捕蛇多年的程地明什么场面没见过,几条蛇在他面前是不可能班门弄斧的,一不做二不休一块收拾得了。可没想到刚结束战斗,草丛中又陆续钻出更多的蛇,双拳难敌四手,此时程地明一个人也难以招架了,就呼叫随行的同伴上前帮忙,但没想到的是,红脖颈槽蛇越打越多,像喷涌的泉水一样朝3人扑来。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5)

程地明见抵挡不住,无奈之下只能且战且退,最终成功逃回了村子,且不说同行的二人此时已经被吓得魂不附体,就连经验老道的程地明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心有余悸之时还庆幸不是一个人前往,要不然今天就交代在那里了。当然村子里有人信,也有不信的人前去查看,果然发现地上躺着的死蛇,密密麻麻多达73条。此事还被当地新闻媒体报道过,一时引起不小的轰动。

可能是精神上的刺激太大了,此后3人再也没有去捕蛇了,而程地明也因此“歇业”了两年多时间,当听到隔壁村有人靠捕蛇买了自行车的时候,程地明又开始心动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蛇类价格也水涨船高,思虑再三的程地明决定重操旧业,但当真正干的时候,才发现周边值钱的蛇基本上都被抓的差不多了,几天未果之后,他决定去更远的地方捕蛇。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6)

这天他来到马鞍山附近,发现这里的菜花蛇很多,一连捕捉了好几天,为了更快地赚钱,他甚至在晚上的时候也去捕蛇,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不知是倒霉还是年纪大视力不好,将一条红脖颈槽蛇误认为菜花蛇,也正巧一口咬到了手指头上,而且还是被毒牙咬中的,好在及时注射了抗蛇毒血清才保住了性命。但此后的3年里,程地明老是遇见这种蛇,而且都处于下风,共被咬了3次,知道的人就说是被蛇“记仇”了,劝他不要再捕蛇了。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7)

程地明私下一盘算,自己赚得也不少了,而且菜花蛇是越来越难捕了,通过多次被袭心理多多少少也有点阴影,此时收手也差不多了,于是就决定老老实实地在家种地。但即便如此,程地明还是被红脖颈槽蛇“盯上了”。1991年的一天,他跟往常一样下地干活,当有人发现他倒在地上时,早已毒发身亡了,而身边还围着十几条红脖颈槽蛇,身上被咬的伤口多达9处!从1986年第一次遭遇群蛇攻击至今,前后5年时间,难道红脖颈槽蛇真的是来“报仇”的?不仅如此,还有传言每到春夏交替之际,他的坟墓旁都会聚集很多的红脖颈槽蛇,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8)

对于谣言我们不能轻信,但也要给出合理的科学解释,首先,我们来看看蛇类是一种什么动物?它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1.3亿年,但不管如何进化,都像是进入了进化的死胡,基本上大同小异。即便是生活在6000-5800万年前的泰坦巨蟒,拥有15米的体长,1.135吨的体重,也还是一个样。因此蛇类的脑容量其实是非常低的,甚至没进化出恒温动物的特征,只能依靠改变体温来适应环境,所以说蛇是一种没脑子,没智力的动物,即便身体也不受大脑管控,是由各处的神经而产生的条件反应,蛇类“记仇”“报仇”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9)

为什么一开始同去捕蛇的2名小伙子没有受到红脖颈槽蛇的攻击?而程地明收手的头两年也没有受到蛇的攻击,难道蛇聪明到认识人,还专门挑特定的时间去咬人吗?这显然说不通,那发生的事情难道都是巧合不成?程地明三番五次遇到红脖颈槽蛇的攻击,最后死于它的毒牙之下,只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大自然的万物都遵守着生态平衡的原则,菜花蛇有着“一里王锦蛇,十里无毒蛇”的头衔,是控制其它蛇类数量的关键,而程地明是以捕捉菜花蛇为主的,以至于最后根本找不到菜花蛇,那么这些少了天敌的红脖颈槽蛇,就更加肆无忌惮,不仅数量暴增,活动范围也进一步加大。而以捕蛇为生的程地明,经常出没在蛇的领地,被咬到的概率其实是非常大的。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10)

而红脖颈槽蛇虽然胆小,但在被打扰的情况下会发起猛烈的攻击,上文提到菜花蛇会分泌出一种难以洗掉的臭味,虽然人类闻不出来,但红脖颈槽蛇却能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分辨出来,所以就认为程地明是自己的“天敌”,有人会说此时应该逃跑才对,为什么会上前攻击他呢?原来红脖颈槽蛇会对气味的浓度进行分析,得出了结论是“敌人”的实力并不强大,自己有能力战胜对手,所以才会群起而攻击,就如同狗急跳墙的道理一样。

所以自始至终气味是最关键的因素,而这种气味又是人类难以闻到的,为什么别人从田埂上走都没事,偏偏程地明下地干活却出事了,就是因为身上所留下的菜花蛇气味太重了,所以才会刺激到周边的红脖颈槽蛇。而它们所谓的“记仇”“报复”行为也都是因气味而产生的条件反应,试想有天敌在身边,而自己又有能力对付,还等什么呢?咬就完了!程地明身上留下的9处伤口,也应证了这个。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11)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农村主要还是以土葬为主,人虽死了但身上留下的“蛇臭”气息还在,所以肯定会吸引很多蛇类聚集,而随着菜花蛇的减少,这种蛇数量的增加,再加上坟墓周边人迹罕至,也成了蛇类的栖息地之一。一些好事者也喜欢添油加醋,一次见到就说天天看到,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蛇墓”就这么被“造谣”出来的。

把毒蛇打死(他打死了73条毒蛇)(12)

所以人类虽然是万物的主宰,但也应当遵循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而生态链一旦被打破,后果也不堪设想,所以老人常告诫晚辈不要轻易去招惹蛇类,看到蛇要及时躲开,更不要去将蛇打死,尤其是进入人类居住地的“家蛇”,蛇类有“灵性”只不过是个善意的谎言,保持敬畏之心才能保护蛇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