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王昌龄、高适、岑参、王翰、王之涣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创作了大量的歌颂边疆战士的边塞诗歌,至今读来仍然朗朗上口,千百年来激励着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下面是笔者选择的十首优秀边塞诗歌并附简要简评:

唐代很经典的一首边塞诗(唐代诗人的优秀边塞诗十首品鉴)(1)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出塞》,可以说是最负盛名的边塞诗之一,明代“后七子”李攀龙评此诗为七绝诗压卷之作。此诗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表达了关心边防的主题。诗的意象苍茫浑厚,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军行》之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苍凉西北大地上的玉门关

《凉州词》之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清代王渔洋谓:七绝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秦时明月”、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无出此四章之右者矣。而清末民初的章太炎也推王之涣的《凉州词》为绝句之首。由此可见王之涣的凉州词盛名之大。

《凉州词》之二——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此诗是王之涣作的《凉州词》组诗第二首,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诗歌以汉代唐,写突厥首领小杀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

《从军行》——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怎么能没有一首边塞诗歌呢,这首《从军行》就是李白的边塞诗之一。全诗短短几句,就描绘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通过描写紧张的战斗情景,惊心动魄,这是一场突围战,诗人不觉得这是败仗,而是能给人感觉到血战冲杀出来将军的英雄气概,令人可敬。

《塞下曲》之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此诗也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前两句写出了边地的极寒环境,三四句又承前,一气直下,写出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境,五六句又写了紧张的军旅生活,极典型的概括了战士的全日制战斗生活,最后二句慷慨高唱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与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代很经典的一首边塞诗(唐代诗人的优秀边塞诗十首品鉴)(2)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此诗描绘了出塞途中所见的景色,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是历代传诵的名句,它以工整的对仗,生动逼真地组成了一幅塞外特有的奇丽壮美的画卷,被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赞为“千古壮观”。

《燕歌行》——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此诗是高适边塞诗歌的代表作,也是千古传诵的名诗。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时严厉地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使苦与乐、庄严与无耻形成了鲜明的对此。结句借古喻今,点出朝廷因用人不当所造成的恶果,比一般因守边而思名将的含义更为深刻。

《塞上曲》之二——戴叔伦

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此诗借汉喻唐,表达气吞胡虏、英勇报国的英雄气概。诗的首句写汉军军力之盛,第二句写歼灭敌人的雄心。最后两句展现了为保卫边疆而捐躯的无畏战士的一腔热血,这两句也和王昌龄《从军行》里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代很经典的一首边塞诗(唐代诗人的优秀边塞诗十首品鉴)(3)

最后简单科普一下边塞知识:

阴山:内蒙古中部山脉,东西走向,是古代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

胡马:汉代时期的匈奴,在古代均代指北方少数民族。

玉门关:汉武帝时期设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

龙城飞将:汉武帝时期的李广,当时的匈奴人都惧怕李广,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汉昭帝时楼兰屡次狙杀汉朝使者,大将军霍光用计杀楼兰王。在边塞诗中提及的楼兰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本文为原创,首发头条,图片来自网络,欢迎收藏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