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教师根据主题教学活动做好区域规划;

需要教师根据幼儿能力的提升不断更新区域材料;还需要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

做好适时、高效的指导和引领。

今天丽桦教育就给大家带来幼儿园区角活动指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哦~

幼儿区角活动的关键经验有哪些?玩转区角活动后(1)

有效规划区域

丰富区域提示性材料。图示模板、步骤图、进区规则等对不识字、自我约束能力弱、理解能力差的幼儿是最好的提示,它能启发幼儿,帮助幼儿正确使用材料和工具。

我们很多幼儿园区域材料不够丰富,图示和步骤图、进区规则、具有提示作用的范例还不具体等。需要教师和幼儿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积极创设。

幼儿区角活动的关键经验有哪些?玩转区角活动后(2)

例如:教师与幼儿一起设定进区规则,画上三个小朋友手拉手,代表本区只能有三名幼儿进入等,起约束、提醒作用。

在美工区贴上与主题相关的某件物品的折叠步骤,建构区某种物品的搭建方法,编制区某种材料的使用步骤等,起提示、引导作用。

在建构区贴上几幅有特点的建筑图片,其形状最好适合本班建构区材料搭建,起激发灵感、仿照的作用。

幼儿区角活动的关键经验有哪些?玩转区角活动后(3)

表演区应设立独立空间。表演区特别是音乐表演区总是影响其他区域幼儿,不适合在教室开展。

将表演区搬到走廊或设置在户外、大厅。这样其他区域的幼儿才能更加专心、专注,表演区的场景布置才会更加宽敞,音乐也能毫无顾忌地播放,还可以跟其他班级共享本区域,激发幼儿表演的灵感与兴趣。

幼儿区角活动的关键经验有哪些?玩转区角活动后(4)

丰富幼儿作品展示台。幼儿绘画作品、折纸、剪纸等都有分享空间,但建构区作品、手工作品受面积的限制,基本没有展示空间。

不要强调空间的狭小,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空间,利用窗台、墙面、吊饰、视频中提到的隔断等展示幼儿的劳动成果,因为它是培养幼儿自信,幼儿相互交流、分享的最佳平台。

将幼儿比较有特色的作品留展。如果班内幼儿美工或者建构了一件不错的作品,教师在区域观察时应告诉幼儿本作品完成后不用拆。

如果材料多,可以在“作品展示台”展示一段时间起榜样作用,如果材料少则等下次区域活动前再拆。

幼儿区角活动的关键经验有哪些?玩转区角活动后(5)

材料投放要丰富,虽多但精。特别是半成品材料的收集要广泛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

材料虽然要丰富,但种类数量要精。我们要经常反思:“我利用这些材料期待幼儿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它能让幼儿干什么?这项工作还存在什么潜在的价值,还可以怎样改善?”

如此,我们的材料才能避免种类单一、数量不足或者材料无用的现象。

期待幼儿有什么样的行为就要准备什么样的材料,要有针对性。有的材料要随主题教育内容、活动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有难易度,有增减等变化。

幼儿区角活动的关键经验有哪些?玩转区角活动后(6)

如果是图书少,将图书与其他班互换一下。如果图书多,将图书分期投放,以此吸引幼儿。

将幼儿用书与进行中的主题挂图、卡片、自制图书、幼儿自带图书等适时地投放些,引发幼儿的共同话题。

在不同年龄班投放不同的图书修补材料和步骤图,让幼儿修补图书,丰富图书区的活动。

充分利用好乡土资源,在中大班投放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自制图书。

比如,将自然环境中观察到的七星瓢虫的生活习性及现象,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制成自制图书供幼儿相互阅读和交流。

将在户外活动中捡到的落叶在美工区制作完成后,教师和幼儿装订成册放到阅读区供幼儿阅读。

幼儿区角活动的关键经验有哪些?玩转区角活动后(7)

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在幼儿区角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