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晚报记者谭熙/文 滕嘉/摄)6年前,因为一场工作中的意外,他的人生轨迹有了改变。失去双手,他却决心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山鸡因肉质细嫩,具有药用价值,成为他创业的选择,他用自己坚强的双臂和家人的支持,在数次失败后迎来了收获。

近日,记者跟随荔浦县大塘镇的工作人员来到这一山鸡养殖场。

养山鸡1万只,小伙因一场意外失去一双手(1)

虽然没有双手,但是小潘依旧能很熟练地把喂鸡的饲料倒出来。

因一场意外年纪轻轻失去一双手

他叫潘培明,是荔浦县大塘镇大莫村的农民。这几年,他的山鸡养殖场饲养了山鸡数千只,此外还养有鸡、鸭等。光2015年,山鸡数量就超2000只,除了留下百多只种鸡之外,全卖完了,收入不少。

记者见到他时,才知道这样的收获对小潘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失去了双手的他,不知要为此比常人多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今年31岁的小潘,因种种原因读书不多,早早就开始打工赚钱了,广东、上海、福建、浙江他都去过,并考取了电工资格。

2009年7月15日,这一天突发的不幸改变了小潘的人生轨迹。那天,他与同事正在阳朔做事,因为意外,触碰了高压线。随后,他被送去医院接受治疗,当时医生告诉小潘的家人需要做截肢手术。

“我爸妈一开始并不同意做手术,想让我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小潘告诉记者,医生表示,如果不做手术,他的情况不容乐观,可能会很危险。

面对抉择,他的父母无奈地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下了名字。手术过后,小潘没了双手,左手还留有肘关节,右手截肢至肘关节以上。

整个治疗过程,小潘住了三个月医院才回到家。

要创业赚钱 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

这次意外让小潘突然失去了方向,光要适应没有双手的日常生活都花去了他大半年的时间。很多事都需要和娃娃一样从头学起,以前很轻而易举地拿着筷子夹菜,小潘要戴上义肢反复练习无数遍。

那段时间,小潘有过茫然。不过,在经历过短暂的阵痛之后,他很快“站”了起来“父母年纪大了,哥哥也因为身体的缘故,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农活。”小潘不想成为家里的负担,不想让年纪渐大的父母为了这个家还要辛辛苦苦地劳作,他要赚钱养家。

为人子,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小潘决定,他要自己养活自己。

在适应了没有手的生活后,小潘思考着要做些什么。他不能像以前那般外出务工挣钱,必须重新开始,找一些自己能干的活。

于是,小潘用手肘敲打键盘,在电脑上查找创业信息。在看到珍珠鸡饲养的相关信息时,小潘考虑,在农村,通常家家户户会养家禽,或自己吃,或卖钱。正好家后也有空地,可以试着做做看。

2010年11月,小潘正式开始他的创业。买来几十只珍珠鸡的小鸡仔,他一点一点学着喂养、照顾鸡仔。可真正着手做了,他才发现,“看着父母做起来很容易,自己操作却很不简单”。

在摸索中,珍珠鸡渐渐养大了,但带到市场上销售时,珍珠鸡的销路并不好,甚至有些都卖不出去。

珍珠鸡不受欢迎,要是再养下去,成本都赚不回来。小潘只好再找其他能卖得出去的家禽进行饲养。

养山鸡1万只,小伙因一场意外失去一双手(2)

小潘经常会通过网络学习养鸡的技巧。

网上找“鸡”会摸石头过河耐心坚持

2011年,小潘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外地有人饲养山鸡,因为山鸡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赚钱了。但历经了不成功的珍珠鸡养殖后,尝过失利滋味的他没有急着行动,而是一点一点搜集山鸡及饲养方面的资料。

山鸡,俗称野鸡,也有的地方叫雉鸡。它善于奔走而不善飞行,喜欢游走觅食,奔跑速度快,高飞能力差。山鸡肉质细嫩鲜美,是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野味食品。其药用价值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介绍。“养好了(山鸡),只要找到销路,应该是不错的生意。”心里有谱后,小潘从广州买了20只山鸡仔试着喂养。

虽然网上能找到别人的经验,但真正运用起来并不顺利。最初山鸡仔的成活率不高,只有一半左右。但小潘没有灰心,找问题、找方法,还请教村里其他的饲养户“我找过养猪户,问他们如何避免猪生病,该准备什么药。”小潘说,虽然山鸡和猪不一样,但在饲养时还是有相似的地方,特别是在如何预防生病及饲养场所的环境要如何做到通风和定期消毒等方面。

吸取了别人的饲养经验,小潘坚信山鸡养殖还是有市场的。在2012年年初和年中,他分别进了200只、500只山鸡仔,在屋后的空地用网子围了起来,防止山鸡“逃跑”,网子有两米高。每天早中晚,小潘装上满满一桶的玉米粒,用左手的肘关节把桶捧起来,走到屋后喂鸡。

刚开始做的时候,小潘的手臂还不太适应,磨起了水泡。山鸡很胆小,见到人就到处飞,在喂鸡时,山鸡有时候把小潘的手臂啄出血。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这是英国作家狄更斯说的一句话,用在小潘身上特别合适。那一年,小潘的辛苦劳累有了成绩,山鸡的成活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80%多。

养山鸡1万只,小伙因一场意外失去一双手(3)

小潘的父亲有时候会来到山鸡养殖场给他点建议。

“养最好山鸡”失去双手也能闯出一片天

成活率的提高让小潘更有信心了,从2013年开始,他一次性喂养上千只山鸡,仅2015年一年就养了2000只山鸡。原来围起来养山鸡的场地用了三年,他重新在旁边围了一块200平方米的地。为了减少山鸡生病,他用石棉瓦搭起了遮雨棚,还把一块块石棉瓦“扛”放在棚里,有规律地立着,给山鸡提供活动的地方。

对于山鸡养殖,小潘花了很多心思。每天,小潘都要到棚子里走上四五遍,不仅要喂食,还要自己观察,看看山鸡有没有异常或者打架,工作起来的他身上仿佛充满了用不完的力气。

山鸡可以出售的标准体重得达两斤半以上,至少要喂上五个月。“不是不可以缩短喂养时间,但是喂饲料不好。”小潘说,他坚持用玉米喂山鸡,一只山鸡一天要吃上一两玉米,2000只山鸡每天在“吃饭”上就要花费近300块钱。“成本高、周期长,但能养出最好的山鸡,而不是‘早熟’鸡”。

为了降低成本,有了收入之后,小潘买了一台孵化机放在家里,尝试着自己孵化鸡仔,如今鸡仔成功孵化率也有七八成了。

唯一让小潘担心的就是目前销售渠道只有老父亲把山鸡运出后卖给荔浦县城市场的卖鸡老板,再由他们散卖。“如果有更好的销售渠道,我就能扩大规模了。”小潘说。

通过散卖,这个冬天,除留了120只山鸡生蛋孵化小鸡仔,小潘饲养的山鸡基本都卖了出去。

小潘不仅仅是一个人创业,他还有了一个同道中人。同镇有一村民到小潘的养殖场考察后,也决定饲养山鸡。因此,除孵化准备在开春时养的上千只山鸡仔外,小潘还将为那个同乡提供鸡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