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的离世,堪称世界政坛的大震荡,又一次让“君主立宪制”走进人们的视野。到底国王(女王)在英国有着怎样的地位?他们和议会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哪些国家和英国一样奉行君主......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着人们揭开君主立宪制的神秘面纱。那场三百多年前的革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政治模式。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三百多年的君主立宪制)(1)

光荣革命,统而不治的开端

1688年,当议会做出决定——废除信奉天主教的国王詹姆士二世,转而迎接他的女儿玛丽与女婿威廉登基时,历史悄然画上了休止符。这场自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整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拉扯。期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革命者克伦威尔却成为共和国的独裁者、斯图亚特王朝再次复辟。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三百多年的君主立宪制)(2)

革命的曲折反复,直接导致英国的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再次迎回国王。1660年,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接任国王,条件是接受议会对王权的限制。时间来到1685年,当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登上王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立刻开始了反攻倒算,英国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三百多年的君主立宪制)(3)

如何最大限度包围革命的果实,资产阶级的各阵营迅速达成共识。废除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一场看不见的革命悄然进行,没有暴力流血,没有反抗牺牲。第二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国民获得了诸多权利,王权却受到了法律的约束。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利与日俱增,君主立宪制正式形成。

虚位实权?君主立宪的分野

国王与议会,到底谁的权利更大?这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里,两种不同的选择。虽然说都保留了君主,但是在不同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的权利也有不同。即便是同样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的权利也各不相同。因此,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又被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根本区别就是君主的权利大小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三百多年的君主立宪制)(4)

举两个例子,首先是英国国王与泰国国王对比,两者的权利就大相径庭。英国国王虽然名义上是最高元首、国家领袖,但是国家权利真正掌握在议会手中。英国国王更像是礼仪上的需要,无法对国家产生实质上的影响。反观泰国国王,可以任命国家总理、修改甚至取消议会决议,更甚者与军方合作政变。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三百多年的君主立宪制)(5)

如果说英国国王与泰国国王,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君主立宪制。那么,自明治维新开始到二战结束时期的日本,与战后的日本同样反映着君主立宪制的不同分类。二元君主制里,世袭君主拥有一定实权,由君主任命内阁成员,政府要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而在更多的议会君主制国家,君主就是象征性的最高元首,国家大权都在议会手中。

历史传统,妥协退让中前进

当然,无论是二元君主制,还是议会君主制,保留君主本身就是历史的妥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本该是水火不容的双方,却在纷纷复杂的实际情况中,选择了“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利”的道路,直到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境地。虽然在这些国家依然保留着特权阶层,但是相对比君主专制,依然是民主制度的胜利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三百多年的君主立宪制)(6)

以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例,他们在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后,为工业革命和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自此英国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而英国模式,又为世界其他封建国家找到一条新的出路。不用流血牺牲,还能实现公民权利,保留君主特权,又可以发展民生民权。梁启超就曾经美其名曰“虚君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三百多年的君主立宪制)(7)

如今,在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里,更多的国王开始走出层层宫门,开启与国民的亲切接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可以看到王室成员的百态人生,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君主们也在学着改变。当然,他们奢侈的生活、高贵的礼仪,无时无刻不在彰显曾经的荣耀。

后记

无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成果。不同的制度,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君主立宪制的利与弊、最终的走向又如何,一切都有待时间的考验。各国的君主们依然还会有显赫的家世,优渥的生活,只不过会一点点改变。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三百多年的君主立宪制)(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