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经典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话说在世尊涅槃后,他的金棺在天冠寺准备荼毘,但是却怎么也点不燃灯油。七天后,大迦叶匆匆赶到,绕棺顶礼,世尊的脚从金棺中伸出,大迦叶悲哀虔诚的说:「请慈悲的世尊放心,我们以后都会按着您的足迹来依教奉行。」说完后,佛陀就将脚收回金棺,用三昧真火自行荼毘了。

为什么佛陀的经历都是相同的(佛陀为何不选释迦嫡系)(1)

世尊涅槃

虽然世尊没有明说,但是大迦叶确实继承了佛陀的衣钵,或者说是佛陀选择了大迦叶来继承自己,但是大迦叶在世尊涅槃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并且他还是婆罗门出身,要知道当时佛教可是与婆罗门教对立的,那么佛陀为什么不选择一个出身释迦族,并且年轻的弟子来继承自己呢?

宗教的传承可不是像王位继承那样简单,其中不仅需要维护僧团的日常运作,还要确保佛法的教义不被篡改,这就需要一个德高望重,被所有弟子信服,并且严守戒律的人来继承和弘扬,那么大迦叶无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为什么佛陀的经历都是相同的(佛陀为何不选释迦嫡系)(2)

世尊为众弟子讲经

大迦叶也叫摩诃迦叶,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他少欲知足,长修苦行,被称作「头陀第一」。

摩诃迦叶在梵语中是「饮光」的意思,传说在大迦叶出生的时候,就身具三十相好,自带紫砂金色光明,与世尊的三十二相仅仅相差两相,也是人天之尊,成就不可限量。

为什么佛陀的经历都是相同的(佛陀为何不选释迦嫡系)(3)

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法

或许从地位上讲,大迦叶并不是最合适的,但是大迦叶从跟随世尊修行的那天开始,世尊就给予了他足够让所有弟子信服的尊重和威望,让他在日后足以来继承自己的衣钵。

最初,在大迦叶拜世尊为师的时候,世尊就曾经说:「除了人世间真正大彻大悟的觉者,无人能堪受大迦叶的顶礼膜拜。』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是告诉众弟子,自己是这个世间的觉者,大迦叶仅次于自己,二是肯定了大迦叶之前的修行。当然,大迦叶也用自己的实力告诉了其他弟子,世尊不愧是觉者,他的眼光是正确的。

为什么佛陀的经历都是相同的(佛陀为何不选释迦嫡系)(4)

世尊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大迦叶在听完世尊所讲的「四圣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法」后,当天就证了须陀洹果,并且在观照七天后就证了阿罗汉果,这已经可以用修行神速来形容了,要知道常伴世尊二十余年的阿难尊者,还是在世尊灭度后才证果的!

大迦叶的天赋和修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世尊的有意栽培了。

在一次祇园会上,世尊分了半个座位给大迦叶,还告诉了其他弟子,就算大迦叶没有拜自己为师,也能修行证得「独觉罗汉」,这还不止,灵山会上的拈花一笑,世尊直接就将「教外别传」的心印传给了大迦叶,让他成为了禅宗初祖。

为什么佛陀的经历都是相同的(佛陀为何不选释迦嫡系)(5)

灵山会上佛陀拈花不语

除了世尊的栽培,大迦叶本人也是相当有能力的。

大迦叶出家修行的那年正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但是从大迦叶出家到正式拜世尊为师,中间有着三年的时间,这三年里大迦叶并没有碌碌无为,而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修行者,还收了五百弟子,这就是说明了大迦叶本身是有领导能力的,加之世尊的栽培,继承佛法自然不成问题。

可以说,大迦叶作为佛法的继承人,是世尊早在大迦叶拜自己为师的那天就已经决定好的,并且大迦叶的出身也能保证佛法的继续流传。

为什么佛陀的经历都是相同的(佛陀为何不选释迦嫡系)(6)

世尊收徒

当时的佛教在印度并不是一枝独秀,还有正统的婆罗门教在一旁虎视眈眈,所以世尊就迫切需要一个人能在自己涅槃后,还能保证佛教和婆罗门教之间的微妙平衡,以至于不会发生宗教战争,直接导致佛教灭绝。

大迦叶是大富豪婆罗门尼拘卢陀竭波长者的独子,从种姓上讲,身为婆罗门种的大迦叶要比身为刹帝利的佛陀还要高上一筹,并且这个拘卢陀竭波长者,比当时的频婆娑罗王还要富有,在婆罗门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那么作为他儿子的大迦叶,虽然出家修行了,但是在家的这些影响力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的。

所以,世尊选择大迦叶作为继承人也有着制约婆罗门教这么一层含义的,毕竟佛教的各种理念和思想都是与婆罗门教针锋相对的。

当然,大迦叶也没有辜负世尊的期望,他不仅主持集结了「三藏经典」,还重整僧团,住持佛法长达二十年,为日后的佛法兴盛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