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市场不能出问题,不能继续这样(欢迎关注杠杆游戏)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1)

撰文|张银银&编辑|欣欣然

大众和华为即将擦出激情火花?

从上周开始,大众汽车拟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的消息就开始流传。

最早的源头,大概出自德国财经媒体《经理人杂志》报道:

大众汽车集团正在与华为公司展开谈判,计划以数十亿欧元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

报道指出,大众集团领导人已经就这笔交易进行了几个月的谈判,其中还涉及大众尚未精通的技术系统。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2)

图表来源|界面(特此感谢)

接着,杠杆游戏看到,一位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双方的确在洽谈当中。大致的合作形式是,双方成立合资公司,该公司由大众出资并控股,而华为提供技术,成为大众的tier1(一级供应商)。

“相当于华为把自动驾驶业务卖给了大众,价格可能在一百亿人民币左右”,上述知情人士称,具体数额仍在商讨当中。德媒报道则称,双方对价格的预期差异较大。

不过,大众汽车集团对此表示不予置评,华为方面则暂时未有回应。

消息真伪有待确认,据说3月底就会有进一步消息,我们拭目以待。

本周“杠杆观车”不写华为。华为这2年各方面承压,同时表示不造车,永远做供应商,但外界总是持怀疑态度。

我想说说大众。大众汽车作为传统汽车巨头,这2年从巅峰滑落,销量持续下滑;同时新能源转型第一仗并不漂亮……

谁不想在中国打一个翻身仗?大众在华这么多年,家业繁茂,收购也好、合作也罢,可以和华为自动驾驶业务搞上,也是新的背书和砝码。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3)

1、大众在华销售持续下滑

大众汽车集团有多个乘用车品牌在我国开展业务,豪车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等以进口方式销售,大众、奥迪、捷达、斯柯达等则有合资工厂生产。

国内生产企业主要2家,一汽大众、上汽大众。

大众汽车集团的进口车销售总量,相对合资来说要小不少,杠杆游戏不多谈。

我们主要谈合资企业的表现。

日前一汽大众发布了2022年1月销量快报。

终端总计售出195871辆,含奥迪进口车。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4)

图表来源|一汽大众2022年1月销量快报

2022年初,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在年会上公布了2022年的销量目标410万辆。其中,一汽大众需要承担200万辆的销量任务。

这样看的话,杠杆游戏觉得,一汽大众1月的销量似乎还可以。

不过和2021年同期比则是下滑的。2021年1月,一汽大众销量超24万辆,含奥迪进口车。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5)

图表来源|一汽大众2021年1月销量快报

具体来说,2022年1月,大众品牌销售105761辆,而2021年同期,大众品牌销量如上图,140499辆。

实事求是地说,下滑幅度不低。

同样,2022年1月奥迪品牌销售7万辆,较2021年同期的近8.7万辆,下滑也不少。

捷达品牌是表现不错的。从2021年1月的14200辆,增长到20022辆,增速超40%。

然后我们看上汽大众那边,2022年1月产销快报披露,上汽大众销售为130607辆,2021年同期为86100辆,增长高达51.69%。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6)

图表来源|上海集团公告

如果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加一起,两家公司2022年1月销量为32.65万辆,2021年同期为32.77万辆,略有下滑,还算过得去。

而如果看2021全年,一汽大众披露,累计终端销售新车达1,857,777辆(含奥迪进口车),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售988,677辆,奥迪品牌终端销售700,088辆(含79,388辆进口车型),捷达品牌终端销售169,012辆。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7)

图表来源|一汽大众披露

2020全年,一汽大众新车销量达到了2,161,888辆车(含奥迪进口车),2020年同比2019年增长1.5%,而2021年较2020年下滑了30万辆。

上汽大众的情况完全一致。上汽集团2021年12月产销快报披露,2021全年,上汽大众销售124.20万辆车,2020年则为150.55万辆,下滑17.50%。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8)

图表来源|上海集团公告

根据我国工信部数据,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连续3年的下降趋势。

乘用车方面,2021产销分别完成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6.5%。

如果这样比,杠杆游戏发现大众汽车集团在我国的销售,严重跑输了大盘。

其实这个情况不独2021年,大众总体在我国2019年创下超420万辆销售后,2020年即开始下滑,只是没想到2021年更惨。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9)

2、大众新能源出师不利

其实从全球看,在传统车企中,大众的电动化转型是比较积极的。

2021年,大众的新能源汽车ID系列在欧洲市场表现不错,甚至抢走了部分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份额。

欧洲11国的一个数据显然,大众ID.3、ID.4分别拿下新能源市场3、4位,据说加起来直逼特斯拉Model 3。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10)

图表来源|不详(特此感谢)

但是在我国表现总体不咋地。

按照乘联会最新的2022年1月数据,1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中,大众双雄排名14、15位,分别月销五六千台多。

如下图,杠杆游戏没有截图,乘联会再往下就没统计了,只统计了前15名。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11)

图表来源|乘联会(特此感谢)

对了,2022年1月,我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34.3万辆,同比增长129.2%,环比下降27.9%。

我们可以发现如上图,杠杆游戏要说,上汽大众的新能源销量增速略低于大盘,一汽大众则是完全跑输了。

具体说新能源SUV的表现也是类似,大众ID.4的表现也比较靠后,消费者可以买国产,不再迷信合资品牌。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12)

图表来源|乘联会(特此感谢)

假设回顾2021全年的情况,也差不多。

如下图,2021年,一汽大众新能源销售了7万辆出头,排名所有厂商13位;上汽大众新能源销量6万辆多一点,排统计发布的最后一位,15名。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13)

值得一说的是,最惨的还是增速。两家全年销量增速128.4%、114.1%,咋一看似乎也还行。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14)

图表来源|乘联会(特此感谢)

而根据乘联会数据,我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2021年累计销量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大众双雄依旧大幅跑输大盘。

作为我国汽车界的王者,你说着急不着急?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15)

3、如何翻盘?

大众汽车整个集团,2021年全球销售了近900万辆汽车,依旧高居全球第二,不过却是近些年最差的销量。

我国市场的贡献之大,如杠杆游戏上文所述,大家都知道大众在中国降低成本、配置,但价格却是非常坚挺的。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16)

图表来源|欧多瑞汽车情报(特此感谢)

差不多40%的收入来自我国,利润大大的、肥肥的,因此中国市场不能出问题,不能继续这样。

大众汽车的底子毋庸置疑,无论总销售恢复增长,还是新能源翻盘,都是可以寄望的。

比如和华为可能的合作或者收购,可以弥补大众汽车集团的一些弱项。

此前杠杆游戏看一个报道说,前奥迪研发主管就曾在采访中指出,大众自身软件能力很差,并表示,纯电系列大众ID.3中,1000万行代码中没有一行来自大众工程师。

因此,大众汽车意识到问题,提升软件布局非常对。

收购也好,部分收购也好,合作合资也好,和华为一起搞事情,是适合的。

华为恰好是中国企业,强强联合,这对于大众在华发展,显然是有利的,至于小康股份会不会因此哭,那就不知道了。

或许这是华为的两条赛道,互相不影响。

说回大众,对了,华为好像更擅长硬件,在软件和自动驾驶上,和同行比,杠杆游戏不知道到底咋样?

对于大众来说,可能的华为合作(收购)外,其纯电平台ID系列虽然说是电动,但总给人的印象就是一辆用电的普通大众车。

中国造车新势力太多、传统大厂也都摩拳擦掌,这个赛道,大众其实在中国暂时显示不出优势。

如何更理解中国人需求,包括设计、功能、软件上更进一步?

对了,中国的新势力们一开始往往都是亏的,大众能否愿意一段时间不赚钱造新能源车,其实也是个有趣的点。

华为与德国大众合作自动驾驶(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17)

简单说,新能源是长期战略,对于财大气粗的大众汽车来说,不应该追求短期盈利。

2022年1月1日开始,我国取消了汽车行业所有外资限制,很多外资车企都在调整在华战略。

此前,大众汽车集团过去也曾推动调整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两家合资企业股比,不过整得大家不是很开心。

就长期来说,我觉得大众应该务实一些,推出更好、性价比更高的车(包括新能源车)可能更重要。

值得一说,大众除了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外,还有2家控股的新能源车企,大众(安徽)、奥迪一汽新能源,不过问题也来了,如何平衡他们和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关系呢?

怎样减少内耗?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游戏(头条号签约作者)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