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农网】“油菜1100斤,玉米2200斤,稻谷3200斤,大豆3000斤,10多亩土地全年可收入2万元左右”将农田里的稻谷全部晒干归仓后,刘中强坐在阶沿上,掰起指头,向老伴一一核算今年的大致收入,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算上到肉牛基地和青龙嘴水库做活路的收入,年纯收入3万多元没问题,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四川以工代赈重大意义?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四川以工代赈重大意义(四川巴中以工代赈)

四川以工代赈重大意义

来源:【中国农网】

“油菜1100斤,玉米2200斤,稻谷3200斤,大豆3000斤,10多亩土地全年可收入2万元左右。”将农田里的稻谷全部晒干归仓后,刘中强坐在阶沿上,掰起指头,向老伴一一核算今年的大致收入,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算上到肉牛基地和青龙嘴水库做活路的收入,年纯收入3万多元没问题,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65岁的刘中强是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兴隆镇双石村的脱贫户。在外打工10多年后,因妻子患有严重风湿关节炎和贫血病,他不得不返乡。“我的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很想在家门口打工。”刘中强的想法很现实,既方便照顾家里的病人,又能挣点现钱。但地处恩阳区偏僻地段的双石村,怎能会有这等好事?

2020年,以工代赈项目圆了刘中强的梦。当年4月,双石村以工代赈项目在恩阳区以工代赈办的指导下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了。

该项目给群众提供短期就业岗位 30 个,全村共有87名剩余劳动力经培训后参与务工,直接领到劳务报酬共计34万元,占省预算内资金的15.1%,其中脱贫群众17.87万元,易地搬迁群众9万元,特殊受益对象1.968万元,实现人均增收 3908.05 元。

“双石村的以工代赈项目全面完工交付使用后,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巨大活力。”双石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希恩说,产业路硬化后,盘活了双石村闲置多年的肉牛养殖基地,带动了当地牧草种植、水果种植业;水渠整治好了,解决了当地农业灌溉用水和人畜饮用水难题;基本农田整治后,吸引了3个龙头企业,种植优质粮油。同时,带动了金银花、白芍种植。如今,双石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等方式,带动了全村400余户群众年增收100余万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16万元。

作者:孙艳红

本文来自【中国农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