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论语中不要猜疑?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论语中不要猜疑(论语学习鬼神生死)

论语中不要猜疑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路问有关鬼和神的道理。孔子说,连怎么做一个人都还没弄明白,怎么能提鬼呢?子路又问,那“死”的事呢?孔子说,连“生”都还没弄清楚,怎么提死呢?

有一个特别简单,但是如果没转过那个弯儿就不容易正确理解的事就是:做人要踏实,一步一步来。

前几年我开始读古籍经典,过了两年之后,我做总结反思,结果就是,我觉得自己这一两年来读的书可以用老子的八个字来概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就这么简单。

可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自己此前活了很长时间就是不明白呢?可见,这个道理并不简单。

尤其我们这些年轻人,比较容易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恨不得明天、下一刻就立马得到想要的东西。

这是不得要领的妄念。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如果你觉得某件事“突然”发生,那我几乎可以确定,这是由于人的智慧不足导致的。《易经》里面说“履霜坚冰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踩在地上有霜了,意味着三九天要来了,河水要结冰了。

但是这个“过程”又往往并不是一些人所看到的那般。

这个过程从何处开始呢?就从“起心动念”开始。

比如,一个世界冠军仅仅是一场决赛的脱颖而出就成为了冠军吗?我觉得并非如此,而是从他或她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或许他(她)看着电视机里的前辈们时,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我要成为世界冠军。

冠军的征程就从那个时刻点开始。

从《易经》的观点来看,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所以如果你把生的问题弄清楚了,不需要问,死的问题也会了然于胸。但是,饭必须要一口一口吃,由近到远,这是必由之路。

我们这些大多数的凡夫俗子,虽然目前活着,但是百年之后,除了自己的亲人几乎就不再有任何其他人记得我们,而孔子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两千多年,但他依然活在很多人的心中。

所以,孔子真的死了吗?

我曾经思考出来一件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是最短的路程,任何其他所谓的捷径,无一例外,全都是绕远路。

在真实的世界里,是没有“直线”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曲线,我现在想说的是:你的一切起心动念,最终全都会分毫不差的落回自己身上。就像那个回旋镖,你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等,最后全都会“转回来”击打在自己身上。所以,口下要积德,做人做事不要太绝。其实,这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看历史就好了,东汉末年,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可以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当做掌中玩物,然后呢?没过多少年,司马家族就把曹氏子孙踩在脚下,那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最后绝望的怒吼。再往后的东晋,叫做“门阀政治”,一个个姓司马的皇帝都是仰人鼻息,大权旁落。

谁是始作俑者?曹操自己。

所以,说话做事要非常小心谨慎。

我曾经思考出来:这个世界就是你内心的投影。有句话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说其他人,就是一条狗、一只猪、一头牛等,也是有“它”的感觉和想法的,只不过它们这辈子限于自身的能力,只能被人类牢牢掌控。就像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同样都是人,可是有的人却是“和牛马同槽”,像畜生一样活着。主人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可是,他们也是人呐!扩而广之,其他生命也是生命啊!

或许,这应该就是“众生”的概念吧。

君子学道则爱人啊。

参考文献:《论语别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