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竹篮的--傻栓保---太傻了--修改得很失败

新版的《朝阳沟》中,银环下山时,在银环一大段的唱腔《人也留来地也留》后,栓保追上来,傻乎乎地拿着个竹篮,唱道:

“银环同志你慢走,我再说几句话。我祝你顺利到达你家,给你个竹篮作纪念,带几块零钱坐车喝茶,希望你早走上工作岗位,带我问候你的妈妈,我的同志啊,咱再见吧。”

看到这里只觉得心里发堵,这个傻蛋栓保!本来银环在下山的过程中已经有了悔意,觉得恋恋不舍。在这个时候傻栓保又是送竹篮作纪念,又是再见吧,显得既绝情又小肚鸡肠,不但不能留住银环,还会火上浇油,促使银环坚决地离开朝阳沟。

我又重温了一下1963年版的《朝阳沟》,电影版在这里是栓保跟银环先承认了错误,然后鼓励银环为理想继续奋斗下去,并对秋后的丰收做了展望,一段话合情合理,使银环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而在1977年版的《朝阳沟》中,栓保在这里有一段唱腔《新一代要继壮志汗洒高山》,回忆了刚下乡时银环代表同学发言的情景,也使银环幡然醒悟,后悔自己一遇挫折就把下乡时的豪言壮语全忘完,才为下一步银环又回来做好了铺垫。

电影版和1977年版的这段戏都比现在新版的“送竹篮”合情合理。据说“送竹篮”这样的演法确实有过,但是后来修改了。不知道为什么新版的《朝阳沟》为什么又拿来这样一点也不符合人物的情节?

新版朝阳沟剧照(给新版朝阳沟挑挑刺儿)(1)

2. -刺耳又刺眼的傻妮子---巧真----修改的太没灵性了

电影上高颂喜扮演的巧真单纯、朴素、倔强、任性,一看就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小姑娘。

而新版《朝阳沟》中的巧真穿着大红褂子,绿花裤子,头上戴着红花,一出场就高声尖叫,真是刺耳又刺眼。这一身打扮不像一个农村小姑娘,倒像一个在春节晚会上排着队跳民族舞的舞蹈演员,也像拿着大扇子、转着大手绢、扭着东北大秧歌、唱着二人转的东北大妞。

3. -扶不起来的栓保,修改的败笔

新版的《朝阳沟》,上山一段恢复了1963年电影版的唱腔,使河南豫剧的男声唱腔后退了一大步。1977年版中的上山,是银环和栓保的对唱,解决了河南豫剧男女声唱腔平衡的问题,这段对唱非常地脍炙人口,流传也很广。新版的《朝阳沟》没有采用1977年版本的唱腔,实属遗憾。这一后退,使栓保又变成了完完全全的配角。

在银环妈第一次进山找银环这一激烈的矛盾冲突中,1977年版的栓保有一大段唱腔“大妈你别着急请你先坐”,表现出未来的女婿对岳母的关心,并给银环妈介绍了银环在朝阳沟的学习和生活。这段唱腔对后来银环妈第二次来朝阳沟应该是起到积极作用的。在新版的《朝阳沟》中,栓保在这场戏中完全消失不见了,难道栓保不该在这时出来跟银环妈见面吗?难道栓保怕见银环妈?没有了这次栓保对银环妈的表白,后面银环妈第二次进山时的转变就显得十分突兀,不合情理。

再加上前面谈到的银环下山,栓保送竹篮作纪念,并要跟银环再见,栓保这个人物已经变成一个不可爱、不懂礼貌、小肚鸡肠的人了。我们不禁要问,银环怎么会喜欢这样一个栓保?为这样一个栓保下乡劳动值不值得?

新版朝阳沟剧照(给新版朝阳沟挑挑刺儿)(2)

给新版《朝阳沟》挑挑刺儿之四-不会唱戏的盛红林

新版《朝阳沟》中栓保的扮演者是盛红林。有人说盛红林吸收了太多歌剧的东西,可是,歌剧有那么难听吗?有人吸收了歌剧科学的发声,照样也能把戏唱好听。可盛红林的唱腔却听起来很难受,不但毫无阳刚之美,在拖腔的时候更难听,感觉不是要把唱腔唱出来,而是要把唱腔咽下去。建议盛红林老师再好好学学豫剧的发声。

不过盛红林老师的形象还是很好的,跟杨红霞扮演的银环看起来很般配。

,